2500億美元都救不了印度國防工業!

原創 匯眾資訊FinanceWord 2018-05-15

彭博社報道,印度軍人數量已達百萬,軍費開支達數百億美元,然而,印度並沒有自己製造戰鬥機與反坦克導彈的能力。這是否會給印度的軍工企業帶來機遇呢?

自從20世紀60年代,印度開始強化的疲弱的國防力量,印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軍事預算開支國之一,同時也是最大的軍火進口國,印度的軍工品中,有70%都是從國外進口。數據顯示,去年印度國防軍費支出增長了5.5%,接近640億美元。Bernstein預測這將為私營部門提供350億美元的市場機遇。

2500億美元都救不了印度國防工業!

在全球軍火貿易中,印度進口的軍火量佔到12%的比重,為全球比重之首。

2500億美元都救不了印度國防工業!

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推出2500億美元的軍事現代化計劃。巨大的軍費開支項目將優先使得印度國內的軍工製造業受益,並將吸引全球知名軍工企業和印度本國的軍工企業來競標有史以來最大的戰鬥機訂單。

然而,這項軍事現代化計劃只是看起來很美好而已,大量的國防預算支出都用在軍隊薪水開支上,主要是陸軍,海軍和空軍並未受益。實際上,用於採購軍備產品的軍費開支佔預算比例不足20%,與此同時,印度官僚主義也嚴重阻礙著印度企業的投資與發展。

Modi執政四年以來,印度政府越來越依靠海外軍工供應商。為了吸引更多的軍火供應商,印度的國防部本本月早些時候發佈了一項草案,旨在修改國防軍工進口方面的一些政策,然而,新的草案仍存在很大爭議,並不會成功。

無論是國外軍工企業還是印度本國軍工企業,都需要最終的政策能給它們帶來商業機遇。航空母艦,驅逐艦和戰鬥機潛在合同達到數十億美元。印度85%的潛水艇與接近40%的裝甲車已經接近使用年限。

2500億美元都救不了印度國防工業!

然而,許多期望可能會落空。

首先,激勵機制不一樣。印度政府知道,吸引私營部門是關鍵,但是由於缺乏效率和資本缺乏,印度私營軍工企業面臨很大的邊際成本壓力,私營軍工企業投標一個國防軍備合同,至少需要3年才能生產出來,而且一般的私營企業都沒有合法的競標資格。

另外,印度國防部門高層官員的變動,也可能會使得原本使印度私營軍工企業收益的一些政策會“落空”。例如,美國航空航天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與印度的Tata Adcanced Systems公司開展了戰略合作以製造戰鬥機,但合作進程並不明晰,而且政治壓力依然存在,政府在重新考慮這類合作的必要性。

印度國企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industan Aeronautics Ltd)將是本次鉅額軍費開支的最大受益企業。

不過投資者依然不為所動,印度國有企業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Bharat Electronics),因為生產能力的不足和訂單延遲,使得該公司的股價在今年下跌了30%,效率低下讓惡果不斷循環。

除非印度可以意識到這些政策缺陷,尤其是吸引印度私營企業投資者的政策,印度的國防工業的發展與繁榮夢,可能真的就只是一場夢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