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音竟然比強音更需要力量

彈弱音時就沒有了聲音?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怎樣才能練好弱奏呢?”

力量

弱音竟然比強音更需要力量

其實,弱音比強音更需要力量,弱奏時要力量都集中在指尖。彈弱音時真正下鍵的力量是很大的,當接觸琴鍵時,要根據所要呈現的音樂要求,是抒情的,還是緊張的;是戲劇性的,還是彈跳的,音樂要求的不同代表著用力大小的不同及觸鍵的快慢不同。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當我們想捉一隻停在樹枝上的蝴蝶時,你的動作一定很輕,不能讓蝴蝶驚飛了。這時你可以體會手指、手腕和小臂都處於控制狀態。你將會用很大的力量控制著並暗暗地將手移動到蝴蝶旁,出其不意地將蝴蝶抓住。這種用力的過程,始終是在輕輕的過程中,這和鋼琴弱奏有異曲同工之處。

觸鍵

弱音竟然比強音更需要力量

觸鍵不僅僅是一個動作,更是一個過程。在下鍵的過程中,琴鍵向下的運動速度是越來越快還是越來越慢、或者是勻速的,都會對音色產生重要的影響。

琴童不妨可以嘗試以下這三種下鍵的方式,來鑽研和體會動作帶來的區別:

1、琴鍵先按住四分之一然後再下鍵

2、貼著鍵盤下鍵

3、從高處慢速勻速下鍵

但是這三者的前提都是:絕對不能折指!一旦發生折指,這三種下鍵方式的訓練就毫無任何效果了。如果清楚了這三者的區別並能恰當自如地運用,才能彈好弱音。

練習

弱音竟然比強音更需要力量

每日的音階練習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練習,不要只用快、響來要求。力度的幅度可以逐漸擴大,強到多強?弱到多弱?可以最大限度地訓練重量彈奏法。比如,上行漸強,下行減弱,或者反之。而且速度一定要慢!速度慢了,才能夠靜下心來聽:是哪個手指的控制力不好,然後重點練習它。然而很多琴童在平日的音階、哈農等基礎練習中,往往過於追求速度快、彈得響,恰恰忽略了弱奏的可能性,這就會造成琴童只會強奏不會弱奏。選擇“慢的、柔板”一類的作品學習,用自己能夠理解的,能夠被感動的音樂片斷,來訓練觸鍵。這一訓練要有對音色的想象,因為有了衡量的標準,練習才有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