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女兒在美國「早戀」,80後華人媽媽哭笑不得

美國學校的暑假特別可怕,兩個半月還要長。雙職工家長怎麼過的不曉得,反正我一介家庭婦女,是不能容忍孩子連續三個月折磨我。於是,夏令營這一生意就不可或缺了。

11歲女兒在美國“早戀”,80後華人媽媽哭笑不得

夏令營是孩子們結交朋友、放鬆身心、開闊眼界的一種方式

小孩子的夏令營基本就是個託管中心;小學生的夏令營就開始有了些噱頭,樂高、發明創造、繪畫之類的;五六年級以上的孩子不僅有更多針對性的噱頭,還可以寄宿了;高中生的夏令營我沒有研究過,但看過朋友的孩子申請到一些全國性選拔性的夏令營,兩三千刀不在話下,還要自付交通費飛到外州。

今年夏天沒有回國,於是就安排Kacee參加了兩個夏令營。第一個是“小發明夏令營” 。每早八點半送到,下午兩點半接走。丫頭這一組4-6年級的孩子,前兩天用廢舊紙盒子搭房子、做傢俱;後三天做了一個可以探測到顏色而自動選擇道路的小汽車。

11歲女兒在美國“早戀”,80後華人媽媽哭笑不得

圖片由作者提供

星期三。去接的時候丫頭正在跟一群女生嘀嘀咕咕,每個人都眉飛色舞一臉的八卦相。見到我,丫頭興高采烈撲了上來, “媽媽,有個男生喜歡我。” “真的?誰啊誰啊?塊給我指指。” 不裝,我是真的興奮。上學時候的樂趣之一就是發現了誰偷偷喜歡誰,然後跑去逗人家,這麼多年過去了,八卦的心未曾變老。 “Jason,他已經走了。” “你怎麼知道他喜歡你?”我窮追不捨。“他告訴他妹妹Sophia,然後Sophia告訴我的。”

星期四。下午兩點半,懷揣著司馬昭之心,我特意早到了幾分鐘。丫頭正坐在體育館的長凳上,看到我就跑過來,指著正在玩兒籃球的一個男生對我說: “媽媽,Jason想要你的電話。” 我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過去,一個留著雞冠頭金髮碧眼的一個小男孩正在往這邊偷望,相當的帥氣。 “可以啊,你知道媽媽電話號碼的。” “恩,但Jason說要先問你一下,你同意了再告訴他,不然不夠responsible(負責任)。”

11歲女兒在美國“早戀”,80後華人媽媽哭笑不得

作者女兒

額滴神,那一刻我肅然起敬。不是因為他11歲就敢要女生電話號碼,而是他居然懂得要經過對方媽媽同意才能索要電話號碼,原因居然還是要彰顯責任感。 “可以啊,告訴他吧。” 於是丫頭跑過去,寫了張小紙條塞給Jason。

出了營地門口,Kacee就轉身在書包裡掏了起來。

--找什麼?

--Today, Jason asked me, will you be my girlfriend ?

--Oh my Godness! What did you say?

--I said yes!

丫頭神秘兮兮地掏出一個禮品盒,打開盒子,拎出一串亮閃閃的手鍊:“然後Jason就把這個送給我了。他還說,I might be with some one else before middle school, but we can still be friends. ”

11歲女兒在美國“早戀”,80後華人媽媽哭笑不得

翻譯一下,我們鎮的學校系統,小學分了三個,但是中學(7-8年級)和高中(9-12年級)都只有一個。現在倆孩子住在同一個鎮,在不同的小學上學,但是兩年後就會進入同一所中學就讀。男生問,你願意做我的女朋友嗎?我閨女說好啊。男生補充,兩年的時間世事難料,我也可能會移情別戀喜歡上別人,如果那樣的話咱們還可以做好朋友的。然後我閨女說成,就這麼定了。

自從丫頭開始上學,我就不斷經歷各種Culture Shock,包括教育體制、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課堂紀律、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同學間的關係、以及校外同學間的互動等等等等。我發過不少牢騷,也有良多欣慰。但這一次,我確實有點兒消化不了。

男生跟女生表白的時候,臺詞難道不是 “我會愛你一生一世” 、“除了你我的眼裡沒有別人”嗎?怎麼可能會是“我也許會移情別戀喜歡別人”!倆人由於第三者分手的時候,難道不該是說“某某,我恨你一輩子”嗎?怎麼成了“我們還可以繼續做朋友”?

11歲女兒在美國“早戀”,80後華人媽媽哭笑不得

美國的父母有一半以上認為孩子在16歲之後就是可以出門約會的

筆者是個八零後,上學的時候受盡了老師和家長的白色恐怖。初中的時候我是班裡的學習委員,但仍因為上課聊天兒,當眾被班主任連人帶桌子一併揪出了教室。高中的時候我喜歡打籃球,成天跟男生混在一起玩兒,苦練各種花式運球和各角度投籃,有一次期中考考砸了,家長會後老師輕描淡挑著眉毛跟我媽說了句 “你家女兒不是智商問題,她有別的問題。” 回家之後我媽就瘋了,責令我不許再跟某個某個男生來往,若被發現立刻滾出家門。那時候對世界充滿美好幻想的花季少女,叉著腰大義凜然地對她的老母親叫喚: “你這是專政!沒有民主!沒有平等!沒有自由!” 我媽從鼻子裡哼出一口冷氣,甩出一個高昂的下巴:“你給我歇菜,什麼時候經濟獨立了再來跟我說民主。”

因此,不論是以當今的價值觀,還是我對童年陰影矯枉過正的執念,都覺得丫頭談個戀愛根本不是個事兒。但是男朋友Jason的這些話信息量是在太大了,對我的震撼比之前遇到任何的culture shock都要大。當然,時代變遷一定是改變了價值觀,我相信國內的孩子跟30年前也一定是不一樣的,但今天我們只談談文化差異。

11歲女兒在美國“早戀”,80後華人媽媽哭笑不得

男生向我女兒索要電話的時候,說要經過媽媽允許再給他,因為這是 “負責任” 的表現。但是事先說好,做了男女朋友之後,仍然有騎驢找馬的權利,還可以移情別戀喜歡別人。大概在英美文化裡,男女朋友除了在生理上有更深入的交流之外,其關係的本質並沒有受到道德綁架:吃飯肯定是AA,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圈子, “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 也絕不是耍流氓。我在美國的一位亞洲女性朋友一度被公司調到境外工作,因為兩地分居她十分焦慮,而她相處了三年的美國男朋友居然說:我覺得你需要去看心理醫生。

是的,這些理論我都懂。在我踉踉蹌蹌應付著各種丫頭學校生活中的culture shock之時,現在半路又殺出個全新的課題:如何引導孩子去看待、回應這個我未曾親腳走過的戀愛觀與世界觀。

星期五。夏令營最後一天。接到丫頭時,她略有失望地說,Jason改口喜歡Tylor了,也就是一直在中間幫他們傳話的女生。我忙安慰丫頭說,現在誰喜歡誰都是暫時的感覺,因為你們每天都在長大、都在變。你們以後都還會遇到很多人,很多更好、更負責任、更值得愛的人。丫頭點點頭說對,Jason這麼快就喜歡別人了,不值得我喜歡。

11歲女兒在美國“早戀”,80後華人媽媽哭笑不得

美國一小男孩遭遇狗血三角戀,表情耐人尋味

星期六。我的手機突然收到一個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 “我是Jason,我們一家打算去蹦床中心玩兒,想邀請Kacee同行。” 按我們北京老理兒,請客這事兒是有講究的:三天為請,兩天為叫,當天那是提溜。擱在西半球當然用不上這套說辭,我問閨女做何想法。聽說是玩兒,她自然想去。便讓丫頭自己回覆了。於是Jason媽媽發來了她家的地址,我按時間把妞兒送了過去。

Jason和妹妹Sophia早早就在門口張望了。我停了車,他們的爸爸媽媽以純正倫敦腔跟我問了好(忘了介紹,Jason一家來自英國,爸爸媽媽後來移民到美國工作生活)。Jason媽媽然後轉向Kacee:“你好啊小姑娘,你就是Jason和Sophia在夏令營新認識的好朋友對嗎?”我閨女點點頭,然後三個孩子就跑上樓了。接著Jason的媽媽跟我寒暄了幾句,又介紹了他們的大概安排。我說好的,麻煩你們了。

記得大學時候英美文化課上學過一個詞叫puppy love,老師說就是指孩童之間的幼稚浪漫感情。20年後的今天我才切身體會到了什麼是puppy love,以及英美家長是如何對待puppy love的。我理解這其實就是小男孩小女孩之間的相互好感,他們並不懂什麼叫愛情,於是就也像大人一樣,把這種好感稱為愛,把這種關係叫做男女朋友。家長也不會把這種單純的好感當作洪水猛獸,都覺得很自然。

11歲女兒在美國“早戀”,80後華人媽媽哭笑不得

四個小時之後,Jason媽媽把閨女送回來,陪她一起走到門口,敲門,把丫頭交給我。以前丫頭跟美國本土的孩子出去玩兒,家長送回來就是把車開進院子,看著小孩子自己進家門,最多是招招手。我不得不說,英國人還是比美國人更有禮貌些。於是我忙不迭表示感謝,並表示以後有機會再一起玩兒。我給Kacee帶的20刀,她自己買了門票,後來我執意要把晚餐的錢給Jason媽媽,她說什麼也不要。那推來推去的架勢,好像穿越回了祖國。英國人真的比美國人更客氣。

一個多月過去了,當媽的終於消化好了這一番對話,並能整理成文,而那串手鍊卻已不知了去向。不知道兩年後他們入讀同一所中學之後會發生什麼。而我,也已經準備好迎接一個又一個更大的culture shock撲面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