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港區駐村書記「朋友圈」里賣雞蛋引圍觀,朋友同事成「客戶」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邵可強

"我們院幫扶的貧困村樓趙村村民張喜旺家柴雞新下的柴雞蛋,銷售100元150枚,可裝箱,可送人。用玉米、豆餅等雜糧餵養,正宗柴雞蛋,營養成分高,質量有保證,需要的聯繫!"連日來,秦鵬鵬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人民檢察院的"鄭航檢察分享群"裡發佈的一條信息,獲得單位同事的關注。

航空港区驻村书记“朋友圈”里卖鸡蛋引围观,朋友同事成“客户”

秦鵬鵬是航空港實驗區檢察院派駐該區馮堂辦事處樓趙村的精準脫貧第一書記。張喜旺是該村村民,今年68歲,靠餵養的3000多隻柴雞賣雞蛋維持生計。

今年4月,張喜旺家的雞下蛋勤,每天可收700多個雞蛋。然而,老兩口卻高興不起來。這裡地處偏遠,雞蛋難以銷售,特別是小柴雞下的雛雞蛋沒人要,加上天氣炎熱,雞蛋滯銷,老兩口急在心頭。這時,進村入戶的秦鵬鵬得知張喜旺家難處,自己當場隨即就購買了500元的雞蛋,但面對每天這麼高的"產蛋量",她知道僅憑自己的力量根本解決不了張喜旺家柴雞蛋的滯銷問題,怎樣辦呢?她決定在單位朋友圈裡推廣銷售。

發送消息後,不少同事幫她轉發、銷售,特別是針對雛雞蛋滯銷的情況,很多同事主動要這些雞蛋,解決張喜旺家雛雞蛋量大的問題。每週五下班,駐村工作隊就把家人、同事、朋友要的雞蛋從村裡捎回來,於是,駐村書記樂呵呵地做起了村民們的"推銷員",駐村工作隊員成了賣雞蛋的"挑貨郎"!短短時間,通過微信賣出的雞蛋就有3000元多錢。

讓她沒想到的是,代售雞蛋的消息也引起了單位領導的關注。單位領導決定,以後單位公務灶的雞蛋都由張喜旺家供應,增加這樣一個固定的銷售渠道,更是讓張喜旺喜不自禁,每月固定地往檢察院送起雞蛋了。

"其實,能幫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小困擾,就是扶貧。‘朋友圈’的朋友都說了,雞蛋在哪兒買都是買,何況這還是純綠色、天然的柴雞蛋呢,張喜旺家的柴雞蛋銷售以後應該沒有啥問題了。"駐村第一書記秦鵬鵬如是說。

據悉,自該院進駐馮堂辦事處樓趙村開展扶貧工作以來,按照"讓貧困戶儘快脫貧,讓脫貧戶儘快致富"的工作要求,嚴格落實扶貧政策,科學制定扶貧計劃,精準施策、精準扶貧。他們先後幫助該村完成了村內水泥路修建、安全飲水工程、村室建設、綠化等一系列的工作,扶貧工作受到了該村群眾的稱讚和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