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涼別不當回事兒!70%癌症患者原來都有這

秋天來了,冬天還會遠嗎?天氣轉涼,很多人都會有手腳冰涼的經歷,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天氣,還有很大原因是因為你體質虛寒。體質虛寒是很多人都會有的小毛病,尤其是女生,除了怕冷,大夏天的也會手腳冰涼外,還有出現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因為對平時生活沒有太大影響,所以很多人也不會想到去調理寒性體質,但是最近國內著名中醫腫瘤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李忠研究發現,寒性體質是癌症的溫床!

李忠老師通過臨床數據統計發現,大約有70%左右的癌症患者都是寒性體質

這些患者被確診後,特別是化療後,總表現為畏寒肢冷,氣短而喘,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恍白,浮腫,脈沉遲等,而這些都是典型的陽虛寒勝的情況。

手脚冰凉别不当回事儿!70%癌症患者原来都有这

寒性體質的2大惡果

中醫理論認為,寒性體質是由於身體內部陰氣過剩,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減弱,以至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而呈寒性。

原因主要有如下兩點:

第一,寒性體質的人通常免疫力低下,不能有效阻擋外部毒性物質的侵入,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對較差,為腫瘤產生創造了先決條件。

第二,寒性體質的人一般血液流動較慢,易形成瘀血和痰濁、氣滯相互“勾結”的狀況,“痰瘀互結”積滯在某個部位,長期在毒邪的作用下,就容易導致腫瘤的形成。

手脚冰凉别不当回事儿!70%癌症患者原来都有这

寒性體質有哪些表現

1、常年手腳冰涼的,容易感冒;

2、平時容易腹瀉的,吃冷容易胃痛;

3、胃口不好,食慾不佳;

3、喜歡熱食物和熱飲料;

4、容易累,總打瞌睡的;

5、臉色偏白,嘴唇發青;

6、舌苔淡、舌體胖、舌邊有齒痕,容易有口氣;

7、溼疹不斷的,腳氣反覆;

8、容易浮腫。

以上全都寒性體質的常見症狀,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是寒性體質,可以對照看看自己是否出現上述症狀。

如果你佔了 3 條以下,表明只有一些體寒的表現,屬於輕度寒性體質;

如果你佔了 3——5 條,這就是是中度體寒的表現;

如果佔了 6 條及以上,那就是典型寒性體質了,生活中就要多注意了,要有意識的保護、並提升自己的陽氣,以防邪毒的侵襲。

手脚冰凉别不当回事儿!70%癌症患者原来都有这

寒性體質產生的原因

寒性體質產生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有些人天生體寒,但是大多數人體內有寒都是後天因素造成的:

01

懶出來的寒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時間長,沒空運動。但老不運動,陽氣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生髮,自然容易患寒症。

2

凍出來的寒

愛美也要有分寸。夏天露臍裝、低腰褲,長時間吹空調;冬天露腳踝,不注意保暖,都會導致寒氣入侵,陽氣受損。

3

吃出來的寒

長期喝冷飲,會導致體寒性質的發生,嚴重時還會損傷胃部功能,引起胃寒,胃痛,甚至是腹瀉。

手脚冰凉别不当回事儿!70%癌症患者原来都有这

6招調理身體寒氣

寒氣是可以調理的,天生體寒的人,調理過程要複雜一些,但是後期因為不良生活習慣等外因造成的寒性體質可以通過食療、按摩等一些中醫養生手段進行調理。秋季是養生的關鍵階段,九月要“平補”,自然界講究陰陽基本平衡,這個階段的飲食也要不溫不涼,以平補為主。

1

吃羊肉燉蘿蔔

溫性的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嚴寒,還能修復胃黏膜,幫助脾胃消耗。

蘿蔔有消食化痰的功效,能夠幫助肺病患者化痰疾,對於心腦血管疾病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2

喝大棗薑茶

大棗性味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溫中止嘔,解表散寒的作用,二者合用,可促進氣血的流通,改善體寒的症狀。

取大棗10個,生薑5片,紅糖適量。煎湯代茶飲,每日1次即可,可長期服用。

3

多曬後背

體寒的人可以多曬曬後背採集自然的能量。因為,主管、運輸人體陽氣最重要的七條經脈都在肩背部匯合,經常曬後背可以獲得更多的陽氣。

4

半小時運動

每天花上30-40分鐘快步走,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改善手腳冰冷的毛病,而且能推動體內脂肪向外排出,尤其是對因寒氣入侵產生的下半身肥胖有大作用。

5

花椒水泡腳

堅持用熱水泡腳是很好的方法。還可以用花椒水泡腳,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降低局部肌張力,由內而外地加快下半身血液流通,而且還能消除疲勞。

6

揉勞宮穴

手脚冰凉别不当回事儿!70%癌症患者原来都有这

勞宮穴位於手心,一手握拳,揉搓另一隻手的手心,待手心發熱,換另一隻手。然後用溫熱的手心,按摩自己的小腹,順時針100次,逆時針100次。

長期堅持下去,手掌之火會傳遞到身體了,慢慢地便會提升身體的陽氣,改善體寒症狀。

生活總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把人推進深淵。我們每天都在忙,在奮鬥,卻忽略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很多像是體質虛寒一樣的小病症,其實預示著我們的身體正在悄悄出現大問題。

祖慈肩頸提醒大家,關注亞健康問題,好身體是最大的本錢,預防的意義大於治療,不忽視亞健康,才能預防大病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