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李大毛是「李大盆」,可同樣打重窩駐釣半月有啥有人卻上魚寥寥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知道了李大毛這個名字,崇敬羨慕的心思還沒有長上來,又聽不少人取笑說人家是“李大盆”有的還說是“漲一米”。人心不古的時代,一個值得尊敬的釣魚人卻因為他的出色被人一路取笑。要是別人早惱了,可是你見李大毛老師生氣了嗎?或者他因為被人取笑而放棄釣魚或是少釣了一天?

笑李大毛是“李大盆”,可同樣打重窩駐釣半月有啥有人卻上魚寥寥

沒有,李大毛老師仍然在釣魚,在上大魚,在全中國到處跑站悠哉遊哉的釣著玩著。他何曾受到半點影響。

今天要說的不是李大毛老師的氣度,不是。我要說的是,既然你們笑人家,那麼你們是怎麼釣魚的?不打窩就能上魚,還能上大魚?我釣了十年,我是不信。

笑李大毛是“李大盆”,可同樣打重窩駐釣半月有啥有人卻上魚寥寥

不打窩想上大魚就跟拿兩塊錢去買彩票一樣,想開了就是五百萬?做夢去吧!或者那得要多好的手氣呀,所以但凡釣魚的人都知道,釣魚需要打窩,這實在是一個極簡單的道理或者說常識。再說打大窩,打重窩。普通的釣友每次打一把兩把,那是小水面釣鯽魚玩,而水庫裡釣大魚誰不打幾斤的窩子料呢?我們這裡的小浪底水庫,有些釣友去時用船運幾袋子玉米的打窩,駐釣十天半月都很正常。而李大毛老師也不過是做了一個要釣大魚人該做的,卻有那麼多人笑人家打窩子用料多了。

笑李大毛是“李大盆”,可同樣打重窩駐釣半月有啥有人卻上魚寥寥

前幾天我在本地西段村水庫見到有人在水邊打了棚子,一週後還在,我忍不住好奇去看,果然伸了好些海竿,有躺椅,有行軍床,有打窩船,問,說;

釣了有半月了吧!

打了幾袋子玉米了吧!

上魚?不行,沒有幾條,大的也就十二斤吧,三二斤的小魚倒是上了幾條。

我們是本地的。

笑李大毛是“李大盆”,可同樣打重窩駐釣半月有啥有人卻上魚寥寥

是的,看他們一個個曬的麵皮發光,也算是披星戴月了,結果並不如人意。

這時我忽然想到了李大毛老師,李大毛老師多數時候都是客場作戰,陌生的環境,不熟悉的水情,但是他卻總有辦法釣到想要的大魚。

看來這打重窩釣不到大魚的人也並不少,或者說打重窩釣魚的人多了,李大毛卻只有一個!

原因在哪裡?

到一個釣場,首先要根據地勢地形來選釣點,這才是關鍵。如果不會選或是胡亂選一個地猁,那麼打大窩也未必有用。

什麼樣的釣位是好釣位呢?水庫的突凹處,鏵尖最佳。其次是由淺入深,水下地形有變化,易存魚的。然後靠近老河道。

李大毛老師能上大魚,與他棄而不捨的戰鬥精神是緊密相連的。

有時候為了一條大魚,他邊續作戰幾日,對一個年近六十的人來說,這可是對體能的巨大考驗,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頭是不可能釣到大魚的。而這卻是至為關鍵的,全中國釣魚人那麼多,釣魚界有頭有臉的人也很不少,但是李大毛卻只有一個。他遊釣中國,到哪裡都有那麼多的粉絲和轉圍觀者,不少釣友還熱情的接待他,為啥,李老師人品沒有問題,釣魚的技術叫人敬仰。

笑李大毛是“李大盆”,可同樣打重窩駐釣半月有啥有人卻上魚寥寥

再一個,他的裝備也是過硬 的,同樣是上大魚,換了你的竿可能早折了,但是他的竿能頂的住。

有這三條,李大毛才是李大毛。而普通釣友不過是自得其樂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