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這是個強調個人至上的時代,再小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品牌。

美國管理學者托馬斯·彼得斯(Thomas J Peters)曾說過: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

無論你處於什麼年齡階段,處於什麼職位,從事什麼行業,你都應該懂得建立個人品牌的重要性。個人品牌的建立,往往是在生活和工作的細節之中,需要你用心去經營和維護。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就是教你如何打造你的個人品牌,讓你在職場和生活中都能脫穎而出。

來源 | 筆記俠(ID:Notesman)

整理者 | 讚賞小俠

整理自2018年7月22日「在行」線下沙龍活動中,溫迪老師主講《你的品牌,價值千萬》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社交效應

西方的教堂裡,做禮拜經常要做的一個社交的動作是跟前後左右的人握手。

為什麼幾百年來教堂一直在做?因為教堂是要營建一個社區的效果,大家相互認識的越深,效果越好,其實我們這個場合是一樣的。

說完你好,介紹完自己,再坐下,是不是覺得環境變得更友好?有,這就是社交的積極效應。

去任何一個公眾場合參加會議、參加分享會時,要想著除了學習,離開會場的時候,還能多一個朋友,多一個導師。

個人品牌的重要性

進入主題前,先分享我職場初期的一個經歷。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這個照片是我。90年代初一個冬天,我去建國門外國際俱樂部的「美國通用電氣」的中國總部,去應聘公共關係官員的工作(這個俱樂部了現在已經被拆了)。

當時還沒有品牌店,應聘之前,我去家附近的一個出口轉內銷的店裡,買了一件白色的呢子大衣,提著之前買的巨大豬皮男士公文包,去面試。

當走入國際俱樂部的時候,我看著來來往往西裝革履的人,沒有一絲的忐忑。並不是因為我是公共關係的專家,我沒有公共關係的經驗,但是我有的是自信,是激情,是想去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於是,經過三輪面試,見了很多經理,我最終順利通關被錄取了。

我上班的第一天就問經理

面試的人這麼多,為什麼選中我?

她說:

你是來應聘的人中最自信、最有激情、最有好奇心的人,而且小小年紀就知道想經營自己的形象。

然後她指著我巨大的豬皮公文包,說:

你這是哪買來的?我挺喜歡的,很特別。但是你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女孩都敢把它拎到街上。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她的回答瞬間點亮了我腦中的小燈泡,也是那時,我第一次在職場中認識到,個人品牌的重要性。

因為她的這個回答讓我很驚奇,我以為他會說你英文水平好,或者你寫作水平好。但實際上,這樣關於硬技能的原因他隻字未提。

後來我去問了集團的CEO,香港的HR,為什麼挑選我?他們的回答跟我的經理回答是一樣的,全部都聚焦在軟實力、個人品牌上

這些Aha 瞬間讓我非常年輕的時候,就意識到個人品牌對自己的發展非常重要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硬技能是讓你邁入門檻的技能,但是很多人都能邁入這個門檻。是什麼讓你後來脫穎而出、有競爭力?軟實力和個人品牌。

這就是我的經歷。所以我20多年來都對個人品牌非常感興趣,一直在觀察、學習、演習。

去年底我出了有關個人品牌的書,叫《你的品牌,價值千萬》,這是我多年來對品牌的認知和經驗的分享。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什麼是個人品牌?

到底什麼是個人品牌?請用一個詞形容,提到個人品牌,哪一個詞會一下就跳入你的腦海裡?

標籤?人設?個性?影響力?價值?專業?形象?知名度?氣質?人格魅力?象徵物?潛力?承諾?專利?

如何簡單形象的解釋什麼是個人品牌?

如果一個小孩問你:什麼是個人品牌?最簡單的答案就是拿出這個玩具——土豆先生。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土豆先生是北美一個經久不衰的玩具,迄今為止,幾乎北美的所有小孩都玩過。你最初看到它時,就是個土豆,其貌不揚。但當你搖一搖它,你會發現它肚子裡有東西的,它身上還有一些小孔。

你把東西拿出來,插到這些小孔上,小土豆變超人。除此外,你還可以隨意變換組件位置,得出各種不一樣的人物。土豆和超人的區別就是有沒有個人品牌。

你願意做土豆還是想做超人?當然是超人。

那實際生活中,個人品牌是什麼?

它是當你離開這個房間時別人對你的定義,對你的評價。

今天你跟別人握手問好了,交了一個朋友,你離開這個房間以後,他會跟身邊人說新認識了個人,這個人如何?你也會跟身邊人說今天認識的人怎麼樣?

這個如何、怎麼樣就是對相應人的個人品牌定義。所以個人品牌是由他人來定義。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雖說個人品牌是他人來定義的,但個人品牌一定要由你來掌控和影響。

給別人的印象是不是你自己呈現出去的?你呈現的時候是不是有目的性?你是不是在不同人面前呈現的形象特點和魅力也有所不同?

最近出了很多有關人設的新聞。北大校長在一個特別的學校活動上,唸錯了字。然後全球華人都因此對他做了一些不太好的評價。這些評價是他所希望的嗎?

也許這個錯誤並不反映他這個人如何,也許他的文化功底很深。但是這個事件的關鍵問題出在哪?出在他對個人品牌和個人呈現力的認知不足,於是準備不足。

社交媒體是無情的,把他的形象一下傳播到全球華人眼裡,這就是沒有掌控個人品牌的一個悲劇。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如果不掌握你自己的個人品牌,不知道如何呈現自己,別人肯定會給你貼一些亂七八糟的標籤。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不再是權貴的專屬

幾十年前,只有權貴、有錢人、有勢人可以通過傳統媒體去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擴大自己的聲望,因為當時只有電視和報紙,普通人沒有錢也沒有權通過這些媒體幫助自己建立個人品牌。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把這個門檻降到了零,所有的人都可以在短期內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五年後、十年後,如果你還沒有個人品牌意識,沒有去打造個人品牌,你會被有品牌意識的人遠遠的拋在後面,到時候你就會當真體驗到“被同齡人”拋棄的痛苦了。

我們幾乎每個人每天都會在微信和臉書上曬照片,發表自己的評論、意見。

你在曬的是什麼?三餐吃了什麼?參加了哪些派對?生活品質?還有呢?個人形象?

你曬的就是個人品牌。

很多時候你不知道,互聯網的強大,你曬的內容會被你圈子裡更多的人看到。

這些人會根據你曬的內容,來判斷要不要跟這個人交往?要不要跟這個人拍拖?這個人可不可交?或者“要不要僱傭這個人?”這些都來自於你曬的信息。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數據表明,每個人平均每天曬6張照片。知道曬得有目的,知道怎麼曬?這就是個人品牌策略。

GE中國原官方發言人 、個人價值專家溫迪教你四步打造成功路徑。

李磊和韓雪,同一所大學畢業,同一個專業畢業,同樣選擇了財富理財人的工作。

韓雪第一年開始就有個人品牌意識,於是在企業內外的各個媒體上經常發表自己的見解、文章,逐漸打造自己的聲望和信譽。

而且她清晰地瞭解自己,熱情、自信、非常有同理心,於是她給客戶呈現的就是這樣一個人。客戶因此跟她的黏度越來越高,她的聲譽也隨之逐漸擴大,從地區性專家到行業性專家,最後到全國性專家。

她和李雷的距離就這樣拉開了。

因為李雷不會打造自己的品牌,他不想動腦筋思考,覺得這個過程太累了,覺得沒有價值。但韓雪的收入漸漸是李雷的兩倍、四倍、六倍。以往是她苦苦地追尋客戶,後來是客戶主動找她。

最終,他們兩個人因個人品牌差異收入相差一個億。

個人品牌塑造的原則

1.為什麼要有個人品牌戰略系統?

當然,生活中比金錢更值得追求的,是全方面的價值提升。例如,一年以後你希望在職場中是什麼樣?你希望父母未來的生活怎樣?或者你希望自己的情感生活怎樣?

塑造個人品牌需要一套系統,不能僅僅從各種渠道看來的零碎知識習得。就好比給你一堆散亂的汽車零件和一輛完好的車,兩者哪個價值更高?

給你一堆散亂的零件,即便把每個零件名稱作用告訴你,真正組裝起來你依然會毫無頭緒。但如果是一輛完整的車,你不僅可以看出它的全貌,還能將各個零件逐一拆解下來研究。

當車性能有問題的時候,你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問題出在了哪兒,哪個零件很完好,哪個零件需要維修,這個零件真正歸屬於哪兒。

這就是系統的功能。

個人品牌系統,能幫助你學到的碎片知識有機的利用起來。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2.好的個人品牌的通性:一箇中心三個基本點

① 真實性/獨特性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圖片上的這個人,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人,也是民主黨希望兩年後能夠出來代表他們抗衡特朗普的總統候選人——奧普拉。

我將通過她的成長經歷,來告訴你們好的個人品牌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奧普拉50年代生於密西西比州,一個非常偏遠的一個城市,一個非常苦的黑人家庭。那個時期,所有這樣黑人家庭的女孩,最終的命運就是長大了為富人去做廚娘,做傭人。

但是她從小就立了一個志向,那不是我要的,我長大以後要成為激勵人、幫助人成長的老師。經過努力,她不但成為老師,還有了自己的專訪節目,通過電臺激勵別人、幫助別人成長。

她剛開始這個職務的時候,總是覺得沒有自信,於是她就模仿當時最有名的一個主持人巴巴拉·沃爾特斯,模仿他的微笑、問問題的方式、裝飾、手勢等。但是她模仿的很累,自己的節目一直沒有突破。

有一次她在節目中突然因為念加拿大這個英文詞,總是讀錯。讀了二十多遍,她一下就笑了,她笑的那一刻,說:

我突然意識到我不用做的很完美,我可以自嘲,我只要做我自己就行了,我不用去拷貝別人。

於是她真的找到了自我。

努力去做自己和努力去學巴巴拉,哪個會更容易?當然是做自己最好、更容易。於是她有了突破,她的節目後來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採訪節目。她的成功招來了好多人的效仿。

90年代出了很多的採訪節目,大部分為了爭奪更多的觀眾,導向都是消極的、聳人聽聞的選題——請關係有矛盾的人上臺,例如喜歡同一個男孩的三個女孩,請到臺上後,通過各種問題把她們激怒,最大化製造矛盾。這個節目永遠是一個主持人加兩個彪形大漢的保鏢。

奧普拉也坐不住了,開始學習他們改變節目導向,新出了一些聳人聽聞的專題的節目。結果非但沒有爭取到更多的觀眾,反而失去了很多以前熱愛她的忠實的觀眾。

她趕緊調整,又回到了正能量的風格,接著創造了奧普拉讀書會。於是她的節目越辦越好,幾十年來一直是訪談節目中的第一,直到她停止做《奧普拉脫口秀》。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所以一個好的品牌的中心是真實的,你要挖掘你自己,不是要去拷貝別的人。另外要有獨特性,獨特的你是最美的,每個人都有獨特性,與生具備。

② 相關性

品牌是由別人定義的,建立在人與人的關係上,沒有關係就沒有個人品牌。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可以是媽媽,可以是戀人,可以是打工的,可以是創業的領導人。

每一個角色都有不同的受眾,不同的目標關係,你給目標受眾提供的價值是不是他所需要的?這就是相關性。

③ 一貫性

最後一個是一貫性,沒有上面的真實性就無法一致。

如果你去學習網紅套路,那未必適合你,今天你能成功,明天你能成功,後天呢?

你這麼做,做的不是自我。就好像模仿秀的明星,頂多火兩年就消失了,因為他每天在拷貝別的人,那不是他自己。

一貫性是檢驗品牌真不真實的最好的工具。例如,你談戀愛,相親對象第一次來的時候特別浪漫,帶著鮮花,溫柔體貼。你覺得這人太好了,就是他了。

結果和他交往久了,發現他人很粗俗,修養不夠。所以你立馬會想他第一次的呈現——裝的,是在表演?所以一個品牌能否一貫的走下去,是檢驗你品牌到底真不真實的最好的方法。

六、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1.做自我認知,包括人格類型和人格優勢

我到底是誰?什麼會使我快樂?我的能力在哪?我的人格優勢在哪裡?我如何呈現?這些都在認知的範疇之內。

好多書把個人認知談的特別複雜,其實很簡單,難的是你是不是真的下決心去做。

認知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就好比你脫光了站在鏡子面前,去審視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接受自己的短處。

用三個詞來形容我自己,這就是一個認知的練習。

現在企業面試最常問的問題就是:用三個詞來形容你自己?因為“自知是所有智慧的開始”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那如何認知自己的人格優勢?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

成就我們的不是我們的出身,而是明天的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學習他的八大人格,在生活中、職場中對號入座——我是創新類型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我天生就是一個領導者?還是我執行力非常強?八大類型,每一類型都有自己的魅力優勢,生活、工作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合適位置。

例如善良。有人說,善良是優勢嗎?我太善良了,會不會被人欺負。善良是很好的人格優勢,善良很強大,很多人的成功是基於他們的善良。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2.瞭解他人對你的認知,通過愛你的人,瞭解你的人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把你們的手機都拿出來,將這張圖片,發送在圈中或者是群中,問問他們:

你如何用三個詞來形容我?

問問你的上級、下級、你的同事或者你的客戶,聽完他們的評價,自我檢查——我是不是這樣的人?我怎麼改善?說的對不對?

這個要求讓很多人非常遲疑,覺得是一個可怕的舉動。但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或者對方會好奇,先是覺得你有病,然後想你為什麼要這麼做?最終他自己也會想做。其實大多數人擔心的,是怕他人的評價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這個練習非常有價值,從他人的評價中,你能看到這個人到底了不瞭解我?到底關心不關心我?在乎不在乎我?

如果你不做的話,你將來會後悔。有時候,他人對你的認知比你對自己的認識,更正確的。

我學員中就有很多這樣的案例:他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但他媽媽的評價是相反的。後來問跟他長接觸的人,人們都說“你媽說的對,你就是這樣。“

所以你的認知、定位一定要準確,要問周圍愛你的、瞭解你的人。

3.尋找到自己的價值寶藏

我現在做的事情是不是我最拿手的?是不是也是我最熱愛的?是不是我的目標觀眾最需要的?我有沒有做到一些別人做不好的事?

這四個要點中,最中間的交集點,就是你的價值寶藏。

問:有誰認為已經在這個點上了?請分享一下。

答1:我是做教育培訓的。曾在機構裡待過,也做過媒體,現在做高端人群的MBA培訓。首先很多人有考MBA的需求;同時我覺得這是我最拿手的,是因為我不僅自己上過頂尖MBA,我也有多年成就非常好的從業經歷。從這方面來說,我做到了一些別人無法做到的事。

然後這個事業中的事,這就是我熱愛的。我給學員上公開課,經常連講三個小時,講到嗓子很啞,但是每次我都能在過程中得到滿滿的正能量。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工作很累,週一到週日幾乎沒有休息時間,但是仍然感覺狀態很精神,感覺非常開心。

看到您這張圖片的時候,我更加認為現在的事業既有價值,又能給我動力,我也非常希望能夠一直從事下去。

答2:我高三的時候因為迷茫就休學了一年,但是那一年我想好了我要做什麼。

我想了大半年,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這個事要滿足兩點:一個是我喜歡的,一個是我擅長的。然後我一層一層去做剖析,最後得出一個詞——講故事。

所以那一年我把互聯網上帶故事兩個字的書全部看完了。我現在的工作就是為商業領袖提供講故事的諮詢,有點像個人品牌。我喜歡,我也擅長,市場受眾也需要。

但為什麼我做到了別人做不到?因為其實它特別燒腦,需要非常強的信息提煉和蒐集能力。我是一小時可以看兩本書,四年時間把我這個能力鍛鍊了出來

4.想好自己的願景

三年以後、五年以後、十年以後你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什麼是願景?什麼是個人的願景?

問:有誰能來分享自己的願景?

答:我是一個寫故事的人,做人物專訪。我現在的願景是要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用生命影響生命,因為我們總能從別人的故事中獲得給自己的滋養。

願景不是過程,不是計劃。在考慮它的時候,不要考慮我有沒有錢,有沒有人支持,有沒有資源,願景就是自己真心的想達到的狀態,你的願景要敞開去想。

阻礙我們去實現我們願景的是什麼?永遠不是金錢、能力還有支持的人,永遠是我們自己。如果你想都沒有想,或者因為某一次嘗試失敗就放棄了,那不是你真心的願景。

願景是實現的路上,即便失敗了,即便損失了一些面子,即便損失了金錢,即便挫傷自己的信心,你還是想要達到的目標。

5.接受他人的批評和反饋

我們給自己成長的道路上上的三個枷鎖是:害怕失敗、甘願平庸、拒絕接受反饋。

根據他人的反饋來改善自己非常重要。忠言逆耳,不要因為心裡的這層枷鎖,禁錮了自己。

在接受別人的批評過程中,你處理的是自己和自己的關係,自己能不能接受真實的自己,願不願意改變。還是那句話,阻擋你實現願景的只有你自己。

6.說出你的願景

分享一個秘訣,怎麼實現願景?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願景告訴你認識的所有人。

以我出書為例。去年我想寫一本中文書,但我離開中國已經將近20年,以前的人脈大多都退休了,我也不認識任何出版社的人。

於是,我就在微信裡面將所有我認識的人都問了一遍:

我一定要出書,你能怎麼幫助我?

逐漸有人回覆了:

你要出書了,這是一件大事,我認識XX出版社和XX出版社的人

很快,我有十幾個出版社的聯繫人。於是去年12月份我去見了這些人,最後3個人想出我這本書,我選了其中一個人合作。

第二個案例,也是我職場期的經歷。

早期我在GE工作時,操辦了GE公司最頂級的一個培訓活動。

這個培訓,每年公司大老闆傑克·韋爾奇欽選30多個公司的高級副總裁,他們都是掌管著上億資產的人,每年會選一一個市場發展前景就好的國家,讓這30人去當地學習培訓一個月。當年選的是中國,那一年他們來中國。

這些人的職位都很高,我每天為他們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也經常會問我:

Wendy ,你現在做公關,你將來想做什麼?

我當時很小,覺得每天工作挺忙的,沒有時間思考。他們問了很多次,我後來真的在想這個問題。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學員畢業的時候,傑克·韋爾奇來中國。我們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了一個大型的招待會,招待全國近百個企業高管,我負責晚宴其中一桌的翻譯。一個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你們太幸運了,傑克一會兒跟你們坐一桌。

當時我想:太好了,又能近距離接觸傑克了。我職位低,沒什麼好怕的。但在桌的所有高管馬上不說話了,都在想,一會兒傑克來了問問題我該我怎麼回答他?看得出來他們都非常緊張。

最後傑克坐到這個桌子的時候,問:你們在這待了一個月,怎麼樣?其中兩個高管做了回答。一個人說:非常好,接下來我想到亞洲做高管,我擁想有這個經歷。另外一個人說了類似的話。

一個多月後我在內參上看到這兩個人,一個人被派到亞洲,一個人被派到南美做地區領導人。

我一下恍然大悟。

如果你的公司大,有領導問你你下一步想做什麼?你一定要有準備,告訴他們接下來想做什麼?如果你能力在,他們一定想幫助你。

將願景說出來,讓周圍的人幫助你成長,幫助你實現

7.營造生態系統

什麼是生態系統?營造生態系統最重要的就是匯聚你的啦啦隊員。

第一層,啦啦隊員是你的NPS。有的人微信有五千人,這五千人中有幾個願意給你做背書,這個人就是你的啦啦隊。

有個概念叫NPS概念,即淨推薦值。我這把某個產品賣給你,你很喜歡又推薦給了別人,你在做的就是NPS工作。

你塑造你的個人品牌時,有人對外推薦說跟你合作特別棒,這個人就是你的NPS,幫你做個人品牌的創立和推廣。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第二層,也就是剛在有人說的“貴人”,也就是導師。已經有誰在成長道路上有一個兩個或者更多的導師?

導師是能為你指點迷津的人,是在你跌倒以後,肯把你拉起來的人;是你的伯樂,如果欣賞你的能力,會主動的推薦你。導師不光是在專業上,在生活上對你的成長也有影響。

導師有幾個基本的標準

他一定要有實戰經驗,總結過以前的磕磕絆絆,並且也會主動把這個總結傳給你,讓你不再吃同樣的虧,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他的人品正,因為他對你的人生還有影響,尤其你年輕的時候。《霧都孤兒》中的Oliver生出來時非常有愛心,但是把他扔給街上的犯罪團伙,團伙中的老大也是一個人生導師,但他導出來的就是一個罪犯。

他真心熱愛導師這個行業。

不是每個成功的人都會做導師,也都願意做導師,他一定要會溝通。

第三層,你的目標觀眾。

每個目標觀眾對你都有一定需求。如果你是創業人士,對方到底需要什麼?如果你談戀愛,對方到底需要什麼?

要經常和目標觀眾聯動、徵求反饋——我做的好在哪?做的不好的在哪?

通常獲得的反饋,都是別人說你很好,然後就走開了。這還不夠,因為人肯定不是完美的,你一定要問到哪一點做的不好,最後根據他們的建議做改善。

接著再回饋給他們,問:

我這次改了,你們看怎麼樣?

你的真誠一定能獲取他人真誠的反饋。我有一個好友,用這個方法從接線員做到國際公司的人事副總裁。

8.個人品牌的呈現

呈現這個詞英文是Presence,動詞是Present。你們看這個英文詞,Pre-意思是在你去表達、闡述之前,你要準備prepare,你要練習practice,你要提升你的呈現力。

呈現並非一天就能夠學會的,要系統的看書去學,去練習,具體細節我的書《你的品牌,價值千萬》中有描寫。

但是呈現有很多渠道,你的身體中有很多部位可以利用——你的眼神,你的微笑,你的手勢。內容只佔呈現力重要性的26%,其他都是來自於你呈現的渠道,你的肢體語言。

這需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工夫。我即便工作關係經常需要演講,但是每次還是需要準備。因為這不僅僅是學習套路,更重要的是你有持續練習的意願。

現如今的文化就是圖快,人人希望給我一套能用的上的套路,明天就能賺錢,但你並沒有在諸多的套路中享受好每一天,不是嗎?

在我結束我的演講之前,我想送大家這句話:

成長是一個過程。營造一個讓你綻放的個人品牌生態環境,打磨一個讓你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個人品牌,享受成長的每一天。在個人品牌的打造之路上,你只贏不輸!因為你或者贏得了,或者學到了。

你在朋友圈曬的,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本文來源:公眾號 @筆記俠。中國最大的新商業知識筆記共享平臺,微信價值排行榜總榜前十,獨家筆記支持湖畔大學、混沌大學、青騰大學、高山大學、中歐創業營、京東商學院、北大國發院等頂尖商學院課程,BAT、TMD、小米、華為、網易等知名企業,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60萬企業決策及管理層都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