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憶「送糧」

“送公糧”,現代的年輕人也許聽都沒聽說過。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孩子,一定不會忘記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記得那是一個驕陽似火的上午,火辣的太陽烘烤著大地,糧站裡一棵樹也沒有。在日光下排隊等候交公糧的老農滿頭是汗,他們手裡拿著草帽,一邊扇著,一邊向隊首張望。兩邊的圍牆上還殘留著白底紅字的標語,圍牆外的知了聲此起彼伏,令人心煩。每到交公糧的時候,也是農人們受罪又受氣的時候,因為他們又要看糧站那些人的臉色了。

那個被稱為“驗質員”的糧站人,坐在磅秤旁,嘴裡叼著大前門香菸,頭上立著一把特大的黃色油布傘,可神氣了!來交糧的人一般都要拍拍他的馬屁,因為他說好也就罷了,他說不好就讓你把辛辛苦苦挑來的稻子重新挑回去,然後曬上個兩三天再挑回來……折騰死你!

只見驗質員手裡拿著一把尖刀似的長銑,往裝糧食的蛇皮袋猛地刺去,因為那銑中間有個凹槽,拉出來時,槽裡帶出了些稻子。他把槽裡的稻子往手裡一倒,拿幾顆塞到嘴裡咬咬,神秘地皺了皺眉,在一旁等候的老農,心裡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交完糧的老農手裡拿著收條,心裡如釋重負,他們整理好農具準備回家。有小孩跟在大人身後,總希望能吃上一根冰棍,但總是失望。因為交公糧是沒有錢的,孩子實在渴得不行,大人花五分錢買杯糖精水就不錯了。

“快點快點,我們快下班吃飯了。” 糧站人一邊叫著,一邊準備起身離開。眼看就要輪到上磅的老農,一邊給糧站人敬菸,一邊不停地央求。糧站人打著呵欠,順手接過香菸放在磅秤上的賬本邊,抽身還是走了,留下一臉無奈的老農,一動不動地立在烈日下……

如今再不用交公糧了,種糧還有補貼。但不知怎的,我還會經常想起小時候送公糧的情景。

朝花夕拾憶“送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