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安名片上,添一幅霍邱人的風習畫

城市在不斷擴張,人口在不斷增長。偶有人問:當年的“老六安”哪兒去了?晚上,你走在大街上會經常遇到操霍邱口音的“老侉”,邊走邊聊。

霍邱人在六安的不在少數,但我認識的不多,經常來往的更少。

平時,我在鄉下工作,只有雙休日、節假日才來六安小住,因此被人戲稱為“迴游一族”。

得知我週末“回”六安,有霍邱老友邀我小聚,相聚時間通常在晚上。工作了一週,身心俱疲,我也想放鬆放鬆,所以愉快地接受邀請。

老友聚會,不要氣派,只要氣氛。論實惠,小飯店菜不比大酒店差,套用時下熱詞,叫“性價比高”。但飯店再小,得有包間,包間裡得有可供打牌的小桌。有句順口溜:“飯前不‘摜蛋’,等於沒吃飯。”

最先來到飯店的,一定是主人。主人一到飯店,就拿出手機催客:“怎麼還沒到啊?大家都到了,就等你一個了……”

“到了到了,5分鐘就到……”但10分鐘過去,也沒見他到。

客人陸續趕到,主人便陪最先趕到的幾位打起牌來。 又有客人來,主人起身,把手中的牌讓給客人,自己倒茶敬菸,搞起了“服務”。

大約一小時後,主人掃視房間,發現客人差不多到齊,於是催老闆上菜。

菜上桌,酒滿杯,主人還要發表“祝酒辭”,內容大概是:“耽誤大家時間,感謝大家賞光,先敬大家一杯”云云。

一杯酒下肚,主人開始介紹幾位新客人:派出所警員變成“局長”,銀行出納變成“行長”,學校老師都是“教授”,醫院大夫都是“主任”——只要有事幹,最低叫“幹事”,只要有錢賺,最低稱“老闆”。偶有人謙虛一下:“我不是……”聲音小到連自己也聽不見。

落戶皋城不改淮鄉性情:大口吃肉,大杯喝酒。一桌酒宴,一箱白酒,算是少的。

第一杯,謹言慎語;第二杯,甜言蜜語;第三杯,豪言壯語……幾番下來,一箱白酒變成四個空瓶,主人便喊飯店老闆,再拿兩瓶來。

眾人齊喊:“不拿了,不拿了,拿來也喝不了。”主人看看面紅耳赤的客人,便說:“那就搬箱啤酒來漱漱口吧。”

老闆搬來一箱啤酒,全部打開,一人發一瓶。接下來,便是一場啤酒戰,如此這般,不少客人面有醉態,表情呈“痛苦狀”。至此,主人才心滿意足。於是喊老闆上“主食”,如米飯、面魚、手擀麵等。

大家邊吃邊聊,直到最後一位客人放下筷子,大家才起身穿衣、 拎包、拿手機……

主人站在門外,和每一位客人握手、話別,目送其走遠。直到一個個搖晃的身影,消失在闌珊的燈火裡,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霍邱人定居六安,豐富了六安文化的內涵,在六安名片上,添一幅霍邱人的風習畫。​​​
在六安名片上,添一幅霍邱人的風習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