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何近幾月六回淳化

六回淳化

作者 姚福龍

5月中旬從北京回來之後,先後兩次去了秦嶺南的柞水牛背梁景區,稀罕的就是那裡的藍天、白雲、空氣和負離子,因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當然了,也希望通過進山能夠滋養身心,讓我們的心靈能象山裡的空氣一樣清新幹淨。

我為何近幾月六回淳化/姚福龍

近幾個月我先後六次回淳化,就個人而言已屬稠密了。只是這六次,似乎包容了人生的不同"風景"和底蘊。

第一次:端午的前一兩天(6月16日),回淳化是因為三姐的病。看三姐時遇到了大姐,大姐快八十了,才準備在縣城尋著買個小冰箱。我當時內心就感慨萬端,心裡五味雜陳。我把單位端午節發的粽子送給大姐,再買了兩個大西瓜。也就這樣了,這幾年經濟日趨拮据,較大的作為已不可能了。前幾年600多元給大姐買了件羽絨服,她當時一再拒絕。我說,再過幾年,你兄弟不一定能拿出這個錢了。

後來三姐轉到咸陽治療。記得三姐手術後的當天夜裡,醫院大樓已很空曠了。夜深了,守在重症監護室門口,著急、擔心象山一樣壓上心頭。這麼多年了,親情似乎也淡了,一年到頭和三姐也見不了幾面,一年能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一兩天。但到了當晚的那個時刻,才知道姐弟之情是永遠難以割捨的,它一直在心底潛藏。直到第二天下午見到了三姐,還是不由自主地落淚了。也許是我老了,經不起事了?世上有些事有些情是沒有答案的。又想起了多年前老母親在世時常常叮囑的一句話:你們以後都放(相處)的好好的。

我為何近幾月六回淳化/姚福龍

這一段時間,和五個姐全都見了面,因此感慨較多。其間,也兩次去過二姐家。二姐的孫女去年考上了陝西師大,二姐依然消瘦,但臉色紅潤了許多。

是呀,自小都和兄姊們的感情極深,想起兄姊們當年對父母、對我的好,內心總湧動著一股感恩之情。我當年上中學時吃住在大姐家,四姐、五姐在我女兒有病的那些年給了我極大的支持,三哥曾讓他兩個女兒先後給我看娃好多年……很多很多情景歷歷在目。

有一天我和四姐去醫院臨時照看三姐。閒談中四姐說起了一件舊事。她是這樣說的:"你大學快畢業時,寫信給家裡要三十元錢。接到信,一家人愁住了。我當時當工分教師,每月五塊錢工資,好不容易攢了三十多塊錢。最後呢實在沒辦法,咬牙拿出來,給你寄去了。”聽完四姐的話,我一時無語。這件事,我一點印象都沒有,也許忘了,也許當時根本就不知道。可是,當時的三十塊錢,可是四姐半年的工資啊。

最小的是五姐。記得五姐出嫁那天,當送親的人群從地坑院出來走在崖背上時,我突然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我逐一經歷了二姐、三姐、四姐出嫁的過程,當最後一個姐也要離家而去的時候,我一下子很失落,心裡很難過。當時,父母年齡也大了,加上貧窮,只覺得五姐一出嫁,生活更難熬了。

我為何近幾月六回淳化/姚福龍

有一次,我從縣裡去五姐家,正值夏收時節適逢起場,我拿起一把杈趕緊幹活。事後,五姐的鄰居們問她:"剛來的那小夥是誰呀?"五姐答:"是我兄弟。" “呀,你還有這麼一個兄弟?”當五姐給我學說這個過程時,臉上充滿了自豪幸福的笑容。

在我女兒有病的那些年,五姐把我女兒接到她家裡,一住就是十到二十多天。五姐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女人,但她以她最大的努力支持著、分擔著我的艱難與重擔。

她從來沒有多餘的話,沒有表白沒有抱怨,行動就是她的語言。到了週末,五姐夫從單位回來了,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不由自主地看他的臉色(表情),沒有發現不耐煩不高興,看到的是嘻嘻哈哈,我這才放下心來。作為姐夫,他當年的理解、寬容、愛心,已經是非常地不容易了。有一次鐵王街道逢集,五姐用架子車拉著我妻子和我女兒娘倆……我妻子因風溼病走不動路,我女兒走路也不方便,當年,就困難成那樣子了。

前年,五姐在縣醫院住院,一眼看到她憔悴了不少,我不禁落淚了。後來她在西安住院,出院後我沒能好好地照料她,時值冬天就給她買了一件羽絨大衣,聊補歉疚之心。

我為何近幾月六回淳化/姚福龍

第二、三次回淳,是因為志哲的病危、去世。

6月26日下午在返鹹的路上,天藍如洗白雲悠悠,原野鬱鬱蔥蔥,萬物生機勃勃,生活如此美好,但就在剛才,我的好兄弟志哲卻永遠地走了。

往事歷歷在目,瞬間已成永別!天意從來高難問!五、六日前還通過電話,誰料想疾病如狂風驟雨,突然吹息了他的生命之燈。 想起當年創建淳化廣播電視臺時,跟志哲及同事們一同跑手續夜以繼日,去出差兩人擠一張床,買設備同去北京,測線路頂烈日冒嚴寒,修信號翻山越嶺,淳化大地到處灑下了汗水留下了腳印。更難忘我兩次"下臺",兄弟對我依然如故:笑臉相迎、噓寒問暖、高接遠送、不離不棄。在曾經的艱難歲月裡,兄弟友情暖我心,尚知人間有真情。

由此,也深感世事無常。 近日發生的事,給我以警醒: 一方面要珍惜健康;另一方面及時把手頭的事捋清,以免後患。因為,有時老天爺事先並不打招呼,明天發生什麼誰也無法預測。

第四次,7月10因妻子的一位姨的去世。進了門,依禮而行。世事滄桑,往事如煙,願逝者安息。(當年的事,已不願再想,也不想再提了。我相信,世事紛紛紜紜,一切都會有個了結。)

我為何近幾月六回淳化/姚福龍

第五次回淳(7月26日),在淳化縣城呆了幾天,算是避暑吧。

這幾天,感受了兩個侄女濃郁的親情,品嚐了豔妮做的煎餅、菜饃、洋芋饃。小妮領我們吃地道的淳化餄餎,還去看了尚在病中的韓老兄。我1997年領女兒去北京看病時,韓兄曾給他當年的老首長301醫院的範政委寫了一封信,也因此得到範政委的多方照顧,此情難忘。也去了一位老兄的家中。

我在淳化生活工作了二十幾年,青春歲月在這裡度過,也在這裡經歷了人生最艱難困苦的時期。成也罷敗也罷,都成了往事;活著,就是幸福;健康,就是快樂;往事隨風,往昔歷歷,山城淳化確實已實現了當年"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目標,涼爽,空氣好,滿目清翠,賞心悅目。

8月4日至5日,六回淳化。兒子開車,全家返淳。先到五姐家,五姐用最具淳化特色的麵食淳化餄餎招待我們;下午又回小池看望二哥、三哥。每次臨走之際,望著二位老哥,心中總是不捨,小時候和二哥一起在溝裡放羊,和三哥去安子哇煤礦拉炭、去英烈山打柴的事似乎如在眼前,但一恍我們都老了,想起往事感慨不已。之後又北上到了縣北的黃花山,進了山,涼風撲面,清格瑩瑩的鳥叫聲在山谷間脆生生的迴響,宛若仙音;車在路上緩行,看見了野雞、野兔。其中一次,看見野雞"媽媽"領著三個"孩兒"正悠閒地在路邊散步,受驚之下迅即躲進了草叢,驚喜不已;登高望遠,山下的盤山公路蜿蜒曲折,也可看見遠處位於梁武帝村(甘泉宮遺址)的通天台、望母臺。山鳴谷應,氣象萬千!

我為何近幾月六回淳化/姚福龍

當晚我們分別住在大姐、五姐家裡。上一次在大姐家住了一晚,是在十幾年前了,所以,這次一定要在大姐家住一宿。大姐的房子不久前翻修裝飾一新,冰箱也買了,門前種著五彩繽紛的格桑花,屋後是廣袤的田野;夜裡臨睡前,在院子裡抬頭看天,但見繁星閃爍,這也是城裡平時看不到的。夜裡,很涼,一時難以入睡;又想起當年上中學時,大姐後半夜看著地坑院裡的月影,為我估摸起床上學時間的情景。想當年點燈熬油、起早貪黑的發憤讀書,也是為了改變命運,也終於考上了大學。彈指一揮間,小夥成了老漢。想東想西的,難以入睡。忽然想起1990年在西安人民大廈開會時一個人住著一間房,把大哥叫來住了一夜的事。想起《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安和孫少平在黃原吃餄餎的場面,又想起大哥領我在西安吃飯的情景;前幾天,把大哥在世時欠李宏濤的弍仟元還了,了卻了一樁心事。事過則了,也不再想了;睡不著,戴著耳機聽譚維維演唱的《輪迴》:春夏秋冬,歲月更替,青春卻一去不回……

反反覆覆,聽來聽去。三個哥,五個姐,加上我一共九個,出了我一個大學生。可這些年受盡種種屈辱苦熬苦撐,青少年時的雄心壯志早已付諸東流。二哥、二姐現在還是貧困戶。又一想,夜深了睡吧,快六十的人了還想啥哩?

我為何近幾月六回淳化/姚福龍

我常常想,為什麼忘不了故鄉?因為父母的墳在那裡,老哥老姐在那裡,自己成長、生活的經歷在那裡。特別是近幾年,老哥老姐慢慢老了,更應該經常回去轉轉看看。加之自己也漸入老境,也想把情感上的一些"陳年老賬"力爭了結了,使自己心安。

莫言說得好: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被翻過去。人要向前看,少翻歷史舊賬。

讓風雨隨風而去,記住溫暖,留下美好,足矣。

2018年8月26日

我為何近幾月六回淳化/姚福龍

作者簡介:姚福龍,淳化縣人,先後畢業於咸陽師範專科學校,陝西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級政工師。多年來在中央、省市級報刊發表散文、雜文、新聞特寫等百餘篇。著有散文集《恆守正念》。

審稿 王藝紅(編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