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聊城市,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总则】聊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000多年前,聊城即有大汶口文化古城,先后创造了史前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名胜古迹2700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5处,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明清两代,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腑”“江北一都会”。聊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观城一带有“红色濮范观,边区小延安”美誉。

聊城市,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地理位置】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西部靠漳卫河与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隔水相望,南部和东南部隔金堤河、黄河与河南省及山东省的济宁市、泰安市、济南市为邻,北部和东北部与德州市接壤。介于东经115°16′—116°32′和北纬35°47′—37°02′之间,东西直距114千米,南北直距138千米,总面积8715平方千米。

聊城市,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历史前言】 唐虞三代属兖州之域。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聊城(今东昌府区,下同)、阳谷、东阿、茌平、高唐属齐国,莘县、临清属卫国,冠县属晋国。战国(前475年-前221年),聊城、阳谷、东阿、茌平、高唐属齐国,临清、冠县属赵国,莘县属魏国。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郡、县两级制,境域属东郡。

西汉(前206年-公元24年),郡、县两级制。聊城、莘县、阳谷、东阿属兖州东郡,临清、冠县属冀州魏郡,茌平分属兖州东郡与青州平原郡,高唐属青州平原郡。东汉(25年-220年),州、郡、县三级制。聊城、莘县、阳谷、东阿属兖州东郡,临清属冀州魏郡,冠县属司州阳平郡(治馆陶,今冠县东古城镇),茌平属兖州济北国,高唐属青州平原郡。

三国(220年-265年),州、郡、县三级制。境域属魏国,聊城、茌平属青州平原郡,临清、冠县、莘县属司州部阳平郡(治馆陶),阳谷为县王国,东阿属兖州东郡,高唐属冀州部清河郡。

西晋(266年—316年),州、郡、县三级制。聊城、茌平、高唐属冀州部平原郡,临清(曾为清河国,治清河,今临清市)、冠县、莘县属司州部阳平郡,阳谷、东阿属济北国及东平国。东晋十六国(319年-420年),州、郡、县三级制。境域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刘宋6国。前秦清河郡治临清。后赵、前燕、后燕时阳平郡治馆陶。刘宋时济州治茌平。

南北朝(420年-581年),州、郡、县三级制。聊城先后属北魏、东魏、北齐、北周4国。后魏,聊城、茌平属济州平原郡(治聊城,今东昌府区),临清、冠县、莘县属司州阳平郡(治馆陶),阳谷、东阿属济州(治碻磝城,今茌平韩集乡高垣墙村)济北郡(治临邑,今东阿铜城镇),高唐属济州南清河郡。齐周,聊城属平原郡,临清、高唐、茌平属清河郡(治清河,今临清市内),阳谷、东阿属济州(治碻磝城)济北郡(治东阿,今东阿县铜城镇),冠县、莘县属司州阳平郡(治馆陶)。

隋朝(581年—618年),初为州、县二级制,后为郡、县二级制。聊城、冠县、莘县属魏州武阳郡,临清、高唐、茌平属贝州清河郡,阳谷属济州济北郡(治卢县,今茌平县韩集乡高垣墙村),东阿属兖州济北郡。

唐朝(618年—907年),初为道、府(州、郡)、县三级制,后为藩镇节度使(道)、州、县三级制。聊城、高唐属河北道博州(治聊城);临清属河北道贝州;莘县、冠县属河北道魏州;阳谷、东阿初属河南道济州(治卢县),后属郓州;茌平属河南道郓州。五代(907年—960年),藩镇节度使(道)、府(州)、县三级制。聊城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聊城、茌平、高唐属河北道博州(治聊城)。临清先后属河北道大名府、兴唐府、广晋府,冠县先后属河北道魏州、广晋府、大名府,莘县属河北道魏州,阳谷、东阿属天平节度使郓州。

聊城市,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北宋(960年—1126年),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制。聊城、高唐、茌平属河北东路博州(治聊城),临清、冠县、莘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东阿、阳谷属京东西路东平府。辽、金(916年—1234年),路(道)、府(州、军)、县三级制。聊城、茌平、高唐属山东西路博州(治聊城),临清属大名路大名府恩州,阳谷、东阿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冠县、莘县属大名路大名府。

元朝(1206年—1368年),省(行省)、路(府、州)、县三级制。境域属山东省,聊城、茌平、莘县属东昌路(治聊城)总管府(治聊城);冠县初属东昌路,后为冠州(治冠氏县,今冠县);高唐初属东昌路,后为高唐州(治高唐);临清属濮州;阳谷、东阿属东平路。

明朝(1268年—1644年),省、府(直隶州)、县(散州)三级制。省、府州县之间设道。境域属山东布政使司,聊城、临清(曾为临清州,治临清)、冠县、莘县、茌平、高唐(曾为高唐州,治高唐)属东昌府(治聊城),阳谷、东阿属兖州府东平州。

清朝(1644年—1911年),省、(直隶州)、县(散州)三级制。境域属山东省,聊城、冠县、莘县、茌平、高唐属东昌府(治聊城),临清初属东昌府、后为直隶州。阳谷属兖州府,东阿初属兖州府东平州、后属泰安府。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山东省废府设道,境域为济西道(治聊城),1914年改为东临道。1928年废道,境域属山东省。1936年,全省下设12个行政区,聊城、茌平、博平、东阿、阳谷、寿张、范县、莘县、冠县、朝城、观城、堂邑、濮县等13个县属鲁西北第六区;临清、高唐时属鲁西北第四区。1938年11月后,中国共产党在山东西部独立自主创建抗日根据地,逐步建成山东抗日根据地鲁西区。1940年4月,境域抗日根据地分属鲁西区运西(第二)、鲁西北(第三)、运东(第四)专区。1941年7月,鲁西区与冀鲁豫区合并为冀鲁豫区后,分属冀鲁豫区第二、三、四专区,9月分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七、十八、十九专区,1942年12月分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六(泰运)、十七(运西)、十八(鲁西北)专区,1943年7月部分地区改属冀南区第七(鲁西北)、第六(卫东)专区。1944年5月,冀鲁豫区与冀南区合并为冀鲁豫区后,分属冀鲁豫区第一(泰运)、第三(邯郸)、第四(南宫)、第六(卫东)、第七(鲁西北)、第八(运西)专区。1945年10月,冀鲁豫区分为冀鲁豫、冀南两区后,境域分属冀鲁豫区第一(泰运)、第八(运西)、第九(直南豫北)、第四(直南豫北)、第六(运东)、第二(运西)、第八(直南)、第九(濮范)和冀南区第一、二专区。

1949年8月,华北行政区划调整后,境域设平原省聊城专区,辖聊城、茌平、博平、阳谷、寿张、东阿、高唐、清平、堂邑、莘县、冠县等11个县,朝城、观城、濮县、范县等4个县属平原省濮阳专区,馆陶、临清2个县和临清市属河北省邯郸专区。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聊城专署改属山东省,辖16个县,1个镇、86个区、1153个乡。

1956年,德州专区撤销,将夏津、武城、德县、平原、禹城、齐河6县及德州市划归聊城专区,辖聊城、临清、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寿张、范县、馆陶、平原、禹城、齐河、夏津、武城、德县17个县及德州、临清2个市、360个乡。

1958年12月,将原属泰安专区的东平、平阴、肥城及惠民专区的商河、临邑、乐陵、济阳划归聊城专区,撤销临清、莘县、阳谷、东阿、馆陶、禹城、德县、乐陵、济阳、平阴、武城11个县建制,其辖区并入其它县市,聊城改县为市,辖冠县、茌平、高唐、夏津、商河、临邑、东平、肥城、寿张、范县、齐河、平原12个县,聊城、临清、德州3个市,165个人民公社。

1960年,商河、临邑县划归淄博专区,东平、肥城分别划归菏泽、泰安专区。冠县、茌平、高唐、夏津、范县、寿张、平原、齐河8个县,聊城、临清、德州3个市。

1961年,德州专区恢复,夏津、平原、齐河3个县及德州市回归,同时恢复莘县、阳谷、东阿、馆陶4个县的建制。聊城专区时辖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馆陶、寿张、范县9个县,聊城、临清2个市。

聊城市,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1963年,聊城、临清改市为县。

1964年,撤销寿张县建制,将寿张、范县金堤以南地区合并为范县,连同范县建制划归河南省。

1964年,将馆陶县建制和馆陶、临清卫运河以西地区划归河北省,聊城专区辖聊城、临清、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8个县、83个区、508处人民公社。

1967年3月,聊城专员公署更名为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撤销人民公社规模,县以下设145个人民公社。

1978年7月,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聊城地区行政公署。

1984年6月,县市所辖人民公社逐渐改建为乡、镇和街道,境域辖聊城1个县级市,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6个县,代管临清1个县级市,共有166个乡(镇、街道)。

1996年,境域辖聊城1个县级市,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6个县,代管临清1个县级市,共有166个乡(镇、街道)。

1998年3月,撤销聊城地区和县级聊城市,分别设立地级聊城市和东昌府区。

1999年,聊城境域辖东昌府区1个市辖区,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6个县,代管临清1个县级市,共有167个乡(镇、街道)。

2000年,聊城境域辖东昌府区1个市辖区,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6个县,代管临清1个县级市,共有129个乡(镇、街道)。

2001年,聊城境域辖东昌府区1个市辖区,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6个县,代管临清1个县级市,共有126个乡(镇、街道)。

2005年,聊城境域辖东昌府区1个市辖区,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6个县,代管临清1个县级市,共有134个乡(镇、街道)。

2010年,聊城境域辖东昌府区1个市辖区,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6个县,代管临清1个县级市,共有135个乡(镇、街道)。

聊城市,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人口】截至2015年末,聊城市常住人口597.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5.54万人,占总人口的46.15%;农村人口321.52万人,占总人口的53.85%。人口密度685人/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22.3365万人,总户数197.1841万户。其中男性320.0248万人,女性302.3117万人,性别比为105.86(女性=100)。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226.4897万人,城镇化率为36.39%。户籍出生人口为14.0429万人,出生率为22.75‰;户籍死亡人口为30808人,死亡率为4.99‰;自然增长率为17.76‰。

聊城市,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交通】铁路:京九铁路与邯济铁路在聊城“十”字交汇,聊城铁路编组站是京九线上的4大编组站之一

公路:济聊馆高速横穿全境,是连接山东省济南,聊城和河北省邯郸的主要通道。高邢高速公路高唐至临清段是山东省高速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通山东、河北以及山西的高速公路省际大通道。德商高速公路是济广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路纵穿山东,北起德州,南至鲁豫交界。

航空:聊城民航机场于2015年开工建设。

聊城市,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旅游文化】6000多年前,聊城即有大汶口文化古城,先后创造了史前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大汶口文化遗址18处,龙山文化遗址45处,龙山文化古城址9座,占山东省龙山文化古城数量的一半。明清两代,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腑”“江北一都会”。清康熙、乾隆皇帝11次下江南,曾亲临聊城。临清钞关课税收入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著名典籍中描述的许多故事发生在聊城。商朝有名相伊尹,战国时期有著名军事家孙膑,唐初有名相马周、哲学家吕才,宋代有医学家成无已,明代有文学家谢榛,清代有开国状元傅以渐、“义学正”武训,抗日时期有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聊城还有国画大师李苦禅、国学泰斗傅斯年与季羡林,聊城还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故乡。聊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观城一带有“红色濮范观,边区小延安”美誉。交通优势明显,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资源丰富。市境拥有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

聊城市,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聊城市,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聊城市,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聊城市,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