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川普喊話蘋果公司回美國建廠生產?

jj579509


正常吧,將政治的因素強加到市場/企業頭上,這對於“美國優先”的特朗普來說,不是第一次,肯定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事實上,從特朗普競選到當選到上臺,威逼加利誘,類似的事他已經幹過n次了。見怪不怪。

在自由貿易時代,跨國公司的資本走向服從於利益。哪裡有利可圖,投資就走向哪裡,這是資本趨利的本質決定的。

但商業從來就不可能徹底脫離政治之外,就像華為被硬生生的擋在美國的國門之外。

眾所周知,蘋果產品的生產基地大部分放在中國,得益於中國充足的熟練工人供應,完整的產業鏈支撐。而美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去工業化之後,上述中國優勢恰恰成為了美國的軟肋。這對於產業鏈複雜且長,需要大量熟練工人的電子類產品生產來說,完全不具備成本優勢。如果蘋果非得搬到美國去生產,只能說是政治強暴市場/商業的結果。

蘋果會不會搬回美國本土生產,自有它自己的全盤考量,旁人也就口水而已。前天有消息說,美孚將投資百億美元廣東,似乎有點與特朗普唱反調的節奏。

來的來,去的去,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灰太狼44967765


蘋果如果回美國生產,那就不是賣腎才買得起iPhone了,非得賣樓才能湊夠錢了。

美國的人工成本比東亞地區貴,這是毋庸置疑的。鄭州富士康工人每月底薪在¥2500人民幣左右,如果加上加班費、補貼,可以有月收入¥5000。而北美地區工廠勞力的時薪都在十多美元;近日特朗普在和墨西哥簽訂貿易協定的時候給出了一個$16美元的標準價格,可以作為參考;美國另外一家大型勞動力密集型生產企業3M公司的流水線工人標準時薪是$20美元。由此可見,不算加班費,搬回美國,蘋果機的工資單憑空就漲了至少7倍。

技術是最大的問題,不是錢能夠解決的

我們一直認為我們只有山寨能力,卻忽略了我們的技術基礎非常紮實。經過幾代人的變遷,美國的製造業已經非常衰落,沒有足夠的技術工人,特別是缺乏製造 iPhone需要的大批模具工程師。

馬斯克曾經想擴大特斯拉電動車在美國的生產線,但是供貨商卻遇到生產瓶頸。沒有足夠的技術人員,給錢也堆不出產品的。

想要找到一大批成熟的技術工人,不但需要在學校提高數理化教學,還要至少積累一代人的製造業基礎才能慢慢地培養出來。這個不是一場貿易戰可以打出來的

蘋果2018年全球銷售了超過2億臺iPhone。如果搬回美國,能夠生產1%就不錯了。到那個時候,蘋果jiu 和LV包包一樣,成為稀世珍品,非富即貴才能握有。到那個時候,買個iPhone¥5000、¥10000是不夠的了,懷裡不揣著¥20萬,¥30就別走進蘋果店門了。

對於三星,對於華為,蘋果搬回美國未嘗不是好事。

一個沒有用戶基礎的電子產品,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淘汰。到那個時候,就是三星和華為的天下了。


七號臺


星期六,特朗普發表推文說:“由於我們可能對中國徵收大量關稅,蘋果價格可能會上漲 ,但是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那裡會有零稅,實際上是稅收優惠。在美國製造你的產品而不是中國。現在開始建設新工廠。”

特朗普發推文稱蘋果公司如果想避免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應該在美國境內生產產品。特朗普星期五在空軍一號上發表講話說,美國已計劃徵收額外價值2670億美元(合376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的關稅。

由於關稅會使進口電腦零件更加昂貴,科技行業是最大的潛在輸家之一。蘋果公司的相關產品如耳機,智能揚聲器等也將面臨徵稅。

但蘋果公司給予的答覆是:“擬議關稅的負擔將更多地落在美國,而不是中國。”

一直以來,特朗普都指責中國竊取了美國的知識產權,並迫使美國公司與中國公司分享他們的技術。特朗普表示,關稅將迫使他們停止這種行為。但蘋果公司表示,很難看出特朗普的行動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在7月份表示,這些措施對蘋果沒有影響。然而,該公司擔心特朗普政府的提議是在另外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上增加25%的關稅,其中包括更多種類的消費品相關商品。


走進伊拉克


這事兒,基本是不成立的,而且,集中反應瞭如下問題:

1,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民間有句抽科打諢的磕兒來形容,這叫“專治羅鍋,不管死活”;

2,美國優先,就是對全球產業鏈的破壞,咱不說與美國比中國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就單說零部件配套,需要建多少個工廠?需要多少美國勞動力?美國人還能老實地呆在各種枯燥的崗位上嗎?需要多少技術工程師?需要多少模具?這種配套,要經過多少年才會真正形成產能?

3,喊話歸喊話,庫克不傻;

4,眼下畢竟富士康代工解決大量國內就業,一旦蘋果回美國設廠,中國政府可就沒那麼多的考慮了,那就直接將蘋果納入打擊對象,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使用蘋果手機及一系列產品;

5,蘋果回家之時,就是丟失中國市場之日!


小橋觀瀾


貿易戰開打之前我記得已經算過,搬回去美國,一臺iphone成本上升接近2000人民幣。一臺蘋果如果1000美金算,25就是250美金。 搬廠回去和繼續留在中國,基本差不多。 問題來了,如果你是決策人,你會不會為了一個特朗普冒著投資風險大投入投放在美國設廠,換來的收益基本為0? 如果貿易戰緩和,是不是浪費了表情??? 如果我是蘋果,我會答應著特朗普回美國建廠,用拖字決來麻痺特朗普的虛榮心,譬如說選個址用一年,環評又用一年,資金到位又一年。一直拖到局勢緩和。拖到不能再拖就用設廠的名字,開一些不痛不癢投入小,人力需求小的零部件生產廠應付一下。 在現階段要用自動化取代人力還言之尚早。


傑13325678


把蘋果手機撤回美國本土生產,應該是特朗普推行其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個具體舉措。特朗普的確很奇葩,他的做法很違背常規。就一件商品來說,離開本土到銷售市場當地或接近買賣的地區進行生產,是很節省成本的,比如人工、運費、關稅等都會得到降低或減免,從而使產品具有較大的市場競爭優勢。特朗普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還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估計他是不是有這麼幾點考慮:第一,處於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原因。在智能手機的發展趨勢中,蘋果在技術更新方面,始終被世界其他幾個同類主打產品緊隨其後,其產品升級水平與蘋果不差上下,使蘋果的高新技術優勢一直沒有展現出來,從而也影響了市場的營銷份額。所以,把蘋果撤回美國,可以防止技術研發的洩密,能更有效地保護美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利益。第二,可以增加不少的工作崗位,解決美國人的就業問題。第三,如果蘋果手機在美國本土生產,這款手機在全球就成為了稀罕貨,對於依賴蘋果手機成癮的全球消費者來說,就是傾家蕩產也要弄一部到手。物以稀為貴嘛,那時候蘋果手機再貴也不愁賣不動。當然,也不排除特朗普總統還有其他更加高大尚的想法,咱也猜不出了。不管怎樣,特朗普是一廂情願地在看待國際貿易市場。他把蘋果撤回美國,是一種冒險的賭注。首先,很可能會失去一些海外市場和消費群。儘管許多人非常青睞蘋果手機,但如果實在買不到或買不起,人家就會退而求其次,去購其他品牌的產品,現在智能手機幾乎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人家沒有時間去傻傻地等待一件可望而不可求的東西。再就是,如果蘋果手機關門自守地生產,勢必失去國際市場的競爭環境。任何一種產品,如果失去競爭環境,就會喪失研發的動力,這樣對蘋果的高新技術發展是不利的。一旦蘋果手機回國生產了,偷著樂的還是三星、華為這些手機生產巨匠了。


一線天


蘋果回美國就加稅50%,抵制特朗普。


手機用戶64148718763


如果回美國生產萍果,那萍果基本上失去了中國市場,現在中國政府不敢動萍果是因為它在中國還有幾十萬人就業,如果搬回美國中國政府肯定會把它趕出中國


鍾惟斌


美國建廠?我覺得蘋果產品至少提價20%,而且不會再是飢餓營銷,因為是真的產能有限


小強7253


簡單直接粗暴。如果美帝有足夠的人口,他必然會成功。印度加關稅後現在好多手機廠都去了印度了。但美帝人工太貴,除非機器人自動化能有大的提升,否則不一定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