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如何做出差異化?

新品牌如何做出差异化?

大家好,大家跟分享品牌如何做出差異化。就這個題目跟大家聊一聊自己的一些理解。首先說一下對背景的理解,時代變了,就是說我之前跟大家講,如果把馬克思老先生穿越到現在的時候,他肯定說我們的物質已經很多了,想象不到什麼樣的生活條件,什麼樣的物質條件,馬克思時代的唯物主義的思維,不適應整個現在社會的發展我們去思考問題的思路了。在這裡面,在所有的品類上,價值的訴求點都從物質轉移,我現在甚至有一個極端的觀點,除了我們消費掉的一些非常基礎的消費品,比方說自來水龍頭裡面的水,比方說我們去超市買的兩塊錢的大米,除了這些東西以外,我們買的商品認同都是精神價值,而非單純的物質價值。如果說,我需要買輛汽車,從功能使用來講,買一個夏利就夠了,為什麼花40萬買寶馬,花四百萬買一個勞斯萊斯,更純粹精神的享受,腦袋方面的銷售,不是物質方面的需求。因為北京的擁堵的狀況,開夏利和勞斯萊斯沒有什麼區別。

回到品牌的話題,我們考慮到做品牌的時候,怎麼能夠讓這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產生更多的精神價值,產生更多的精神層面的認同和精神層面的議價,這個是在我們做品牌的時候必須要考慮一個問題。這裡面剛才大熊的話不同意的。因為從零售的角度來講,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零售市場始終有機會,而且冷不丁有一段時間有一個大機會,原因在什麼,原因在於消費者在變,消費者是在不斷的變化的,消費者在獲得舊的精神滿足的基礎上追求新的精神滿足,當他們變化以後,當他們的生活方式變化以後,當他們的精神訴求變化以後,就會給新的平臺,特別是垂直平臺,新的分眾平臺很多機會。所以說,在這裡面,昨天跟老林在聊,我說,更多的時候,在這個這個時代做商業,我們考慮的更多是回到常識,回到1+1等於2的常識,消費者為什麼在買,消費者在這個時刻去買這個產品,這個才是所有消費領域我們去思考一個問題的終極本質,就是他選擇你的理由和原因。在後工業時代,追求精神價值的時代,這個原因就是,消費者看到你這個商品的時候,他感知到是它的價值,我們能夠貢獻他的可感知價值是什麼,這才是我們去做品牌的時候核心要關注的東西,所以說,在這個時代,我們去講一個產品的性能,重要不重要,有可能重要,也有可能不重要。我們去講一個品牌的逼格重要不重要,有可能重要,也有可能不重要。確定的是什麼,當你把一個產品提供消費者的時候,他的可感知價值是什麼,他的內心裡面,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感反應,唯有這種主觀的東西,唯有這種主觀的接受程度才是客觀的東西,唯有主觀才是客觀。至於你這個東西是用什麼東西做的,它的性能怎麼樣,能做到什麼,你自己覺得多裝逼不重要,消費者接受了,認可了才是最重要的。

在這裡,在市場聽的最不喜歡的是什麼,給消費者貼標籤,舉個例子,消費者裝逼,這個詞根本不大好,也有可能也許認為裝逼中性的詞,但是給人感覺不好的。有些人覺得某些消費者比較腦殘,或者說像我們經常說腦殘粉的概念,有關於這些概念,其實都不足以讓我們去理解消費者的本質。如果我們想要理解消費者的話,有兩個視角我覺得是比較重要的,第一,要對消費者保持足夠的尊重,無論他是哪一個層面,哪一個層次,哪一個分眾的消費者,我們都要有一個尊重和好奇的心。或者說從佛的角度來講,這是一種慈悲心,是一種眾生平等的心,我們懷著尊重和好奇的心去看他的時候,這個時候才能瞭解到他們心裡面真正情感的反應是什麼,真正的訴求是什麼。比如都教授為什麼走紅,來自星星的你為什麼這麼火,有人說女性的A片也好,精神鴉片也好,擊中女性什麼樣的心態,紅成這個樣子。再比方說,前一段時間,包括YY,9158視頻網站上市,有很多小姑娘唱唱歌,有很多砸花籃,砸別墅,砸飛機,搞的這些網站賺錢賺的跟開自來水一樣。我聽到很多,周圍朋友兩種態度,一種很鄙視,不知道幹嘛。第二不理解,究竟什麼樣的心態,看半天看不懂。其實這個沒有看不懂的東西,我們進入他們的心裡,空虛也好,寂寞的也好,他們被壓抑掉的東西,有什麼東西需要釋放的時候,對於他們這種玩法,對於他們這種行為才能有真正的瞭解。

因為今天的時間有限,我覺得不大可能花特別長的時間去把這些問題展開,但是有關這些典型的一些社會上的現象,或者社會上某群人的心態,投射到網絡上產生的產品,投射到產生某種現象,比如LV,成為代表性的產品,是什麼樣的原因,他們擊中什麼樣的階段的,什麼樣的群體心態。在這樣一個過後,在寫的文章裡,在公眾帳號裡詳細的解讀,因為時間有限,不再多說了,拋出來,希望引發大家更深入的思考。今天我會跟大家提一個新的觀點,這個新的觀點,基本上在5月份形成的,什麼樣的新的觀點,如果說我們假設所有的產品都是社交產品,我們會對一個產品有什麼樣的理解。為什麼說所有的產品都是社交產品,這個不是完全絕對,絕大多數可以這麼理解,為什麼說,比方說我這件體恤,這是我一個朋友剛剛做得品牌,很喜歡這個圖案,如果說,這個體恤不是一個社交產品,我完全沒有必要今天穿著這間體恤上來,我只要去買大樸網黃色的體恤,不需要領子,跟王總說,你這個體恤只要能夠避體就夠了,不需要染色,沒有社交需求的話,我這個並不需要把這個衣服搞成這個樣子。所以說你的衣服為什麼要有品牌,為什麼要染色,為什麼要有領子,為什麼要圖案,這些全部通通社交需要,這不是新的東西,也不是新的概念。所以說在這裡,人生活在世界上是社會動物,人生活在世界上處理三者的感到,第一處理和自己的關係,在2001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在搜狐,我一個男同事很高興向我炫耀,買了一個名牌手錶,大概價格萬八塊錢的時候,在2001年對我們屌絲程序員來講是天價手錶,他給我講,作為一個男人帶上很精緻的東西,自我感覺比較良好。這就是一個處理和自己關係的需求。當我們去用某些品牌,當我們選擇某些品牌的時候,也許感受到一種激情,感受到一種力量,更舒服,更爽的東西,這就是我用這個品牌處理自我的關係。

第二,處理的和他人的關係。我們絕大多數品牌都是為了處理他人的關係,我為什麼用一個名牌的服裝,我為什麼背一個名牌的包包,為什麼要開一輛豪車,這些處理和別人的關係,這些產品統統社交產品,有它的社交屬性和社交目的。第三,處理和老天的關係,這一類的產品相對比較少,也有,比如說佛教用品,特別大量跟宗教有關的關係,跟靈性有關的關係,處理無法控制自然的東西,和我們和未知世界的關係,處理精神世界的關係,和老天的關係。所以說在這個角度,我們更多把目光落實到社交產品上面,落實到那些用來處理我們和他人關係上面,從這個緯度來觀察每一個產品。這個時候就會發現,我們會對很多產品不同的理解,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看到很奇怪的現象,這個最臭的東西沒有中國的足球臭,最爛的東西沒有中國足球爛。為什麼說,中國的足球那麼臭,那麼爛,大家看的樂此不疲,足球是為男性,年輕的男人,年老的男人找到一個共同話題的手段,兩個世界觀可能完全不一致的人,兩個生活完全不一致的人,他們也許能夠在足球上面找到一個共同的話題,在這個話題共同聊,所以說足球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產品。

第二,我們知道很多人去罵小時代,很多高票房的電影,覺得這些電影是爛電影,都會有人去罵。早年胡歌最開始的微視頻興起的時候,有一個胡歌的人做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諷刺陳凱歌的電影,陳凱歌還想跟他打官司。從那個時候,票房很高的大爛片上映,為什麼這些片子這麼爛,票房這麼高,大家知道很爛片,第一天看看豆瓣的評論就知道了,知不知道爛片,為什麼大家知道爛片還會去看,大家一起吐槽的時候,有一個槽點。我看了這個電影以後,我就可以去找到大熊吐槽,你看過那個電影,我覺得真的好爛,所以說他還是一個社交產品。當它呈現出很鮮明的社交屬性的時候,這個片子本身的品質不一樣,它是好片還是爛片反而顯得不重要了。我去看這個電影的目的,是為了找到一個話題,去跟別人談論,找到一個素材,可以提煉出來一些觀點去跟別人講,所以這個東西本身究竟能給我多少愉悅,多少享受反而不重要了。所以說,最近在電影市場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預測一個電影的票房變得越來越簡單,就是看這個電影上映的頭前幾天,開始上映的前幾天和剛開始的上映的一兩天看,我們去微博上看,去網絡上看,看這個電影有多少這個話題,這個電影的討論的量,百度搜索的熱度基本上和這個電影的票房是一一對應的。因為我認識一個做電影的朋友,他們說有一些,他們在這個小時代,在老男孩猛龍過江,看到這個片子不是一個好片子。因為在此之前,成果做了一個小蘋果營銷,通過小蘋果這首歌,把這個電影預熱了,所以說這個電影即便在和小時代檔期衝突的情況下拿到三億的票房,非常的牛逼。讓我們反過來看,當一個產品,一個品牌具有強社交的屬性的時候,這個產品本身的性質甚至變得都不太重要了。其實在過去的市場上也是這樣子的,你說大牌的東西,有品牌的東西,他們品質真的好嗎?他們的工藝真的很牛逼嗎?不一定的,麥包包是一個工廠,為什麼它的價格貴50倍,因為它具有社交屬性,一個女性帶一個CUCCI的包出去的時候,是社交的價值不是本身物質的價值。

過去我們玩品牌,過去老一輩做品牌的講,講的很多方法,在這個時代不適應了。因為媒體壟斷性的不重要了,大家不願意看電視了,不願意看報紙了,大家更願意看手機上的內容。在這個時代,舊的媒體的價值粉碎了,這不是絕對了,第一本身內容變成媒體,作為媒介作為的媒體喪失了,報紙、電視臺的頻道,這叫媒介作用的媒體,媒體作用的特性顯露出來。舉個例子,我投央視幾套的廣告,我投北京衛視投幾個節目,現在投哪個節目的廣告,投爸爸去哪兒的廣告。這個時候,節目本身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媒體的重點轉移了。這個引發一個問題,像核心的節目,像中國好聲音的節目比電視臺要少了,所以說出現的急劇馬太效應,少數的品牌去投,小的品牌拿錢來砸,未必有實力砸的上去,所以舊有的經驗不太成立了,這個時候怎麼辦,對於中小品牌來講怎麼辦。這個時候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突出,我們要開始關注產品本身的傳播力,關注內容本身的傳播力,當一個產品有越強的社交屬性,它在越有可能在社會化網絡,在微信、微博上面形成自傳播。這個時候,產品和內容一旦有自傳播力,能夠在某一個群體,甚至說大眾群體中間成為社交,成為表達的工具,這個時候有可能出現原子彈的裂變反應,鏈條反應,出現雪崩效應。這個時候,有可能我們用了很小的成本就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舉個例子來說,像老男孩猛龍過江,他們利用小蘋果做他們電影的宣傳,所付出的宣傳費用非常少的,但是拿來的回報非常高的。這個時候就對於我們去做品牌的人,做市場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對消費者更瞭解,需要對社會心理更瞭解,需要對社會化的傳播方式更瞭解,才有可能策劃出來這樣的方案,才有可能做出來的這樣的效果,這對我們的策劃能力,這對我們消費者的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那種大炮轟炸式的,拿錢砸這種方式越來越奏效了,前一段時間,我朋友跟我說現在做一個品牌越來越難了,以前三五百萬有反應,現在三五千萬不見得有什麼好的效果,不是媒體越來越難做了,而是轟炸群眾的效果越來越少了,地毯式的紅佔效果不奏效了,所以說花錢出去沒用了。無論是做產品,做品牌,最關鍵我們對消費者瞭解是不是深入了,深入到消費者內心去做選擇,為什麼喜歡這個東西,為什麼拿這個作為表達的工具,向他的朋友,向他的同類去表達。

在這個時代,我們特別講究返璞歸真,什麼叫返璞歸真,就是回到產品的本質,回到品牌的本質,拋棄任何形式上的東西去看品牌。我們一般來講,從我們整個教育體系培養他的人,未免會有一些教條化,我們這個人群總是撞逼的,這個人總是想裝逼的,這個人群是屌絲人群會如何,90後會如何,80後會如何,這是一個經驗性的教條。我們這個時代是網絡化的時代,變化的時代,任何舊有的經驗隨時有可能打破。不變的是什麼,是人性,基本的人性不會變的,幾千年不會變得,只不過同樣的人性在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外在的反應,所以迴歸到本體,最關鍵的還是人性。所以說在這裡面,我特別認同莊子講的有關道家的修煉的兩種方法,一種叫直力其德,舉個例子來說做品牌,一定要找代言人,這就是教條,找代言人增強公信力,為什麼消費者選擇了這個品牌增強公信力,是不是在這個時代,我去找一個明星做代言,一定能提升我們的公信力,不一定。前一段時間,這個品牌找劉德華做代言,現在找一個劉德華做代言,覺得這個產品品質好嗎?不一定。一定要了解消費者真正的影響是什麼,把過去的教條,所有的框架都拿來剖析一下,研究清楚它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這就是放空一切標籤化的東西。

第二個,在這個行業裡面聽到一種聲音,行業是什麼,大小的賣家需要什麼,供應鏈需要什麼,工廠需要什麼,老闆需要什麼。這些全部都是本位化的思考,或者說這個產品有什麼特性,這個也是本位化的思考,是一種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那叫什麼喪我,真真正正、徹底不要有值,不要有我效,放在消費者的去思考,以消費者真正接受的東西,以消費者真正認可的東西,以消費者認真幸福的東西為出發點,這叫喪我,不要本位的考慮問題,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說到現在,越有機會,迴歸到品牌同樣的本質,我們去附盤,從20年代到80年代美國的品牌,從70年代到00年代日本的品牌,他們的時代擊中消費者樣的心理需求。所以說在郎鹹平一本書裡面有一句話,在於一個品牌擊中一代人的心裡,中國有品牌細分的國家,跟美國不同,中國有亞文化濟南房的北方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公務員的,外企的,私企的,文化圈子特別不重要。所以說我覺得在未來,在中國的消費層次裡面,會有各種各樣不大品牌的機會等著我們。而把這些品牌做紮實,做好了,將來也許很多的品牌,將來成長中國的大象,成長為有中國品牌裡自主的品牌。所有這些事情都要從消費者來看,都要從本質開始。

我用我自己的一句話,為今天的演講做一個總結,或許大家聽完我的演講以後,會有一點莫名其妙的,不明覺厲,如果有更多的解釋,可以掃描關注我的公共帳號。用自己的一句話結束自己的演講,邏輯和道理都是主觀選擇,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的道理,只有感受才是客觀存在,價值存在於消費者的真情實感中,所以說,當我們越尊重消費者,當我們離消費者的真正的感受越接近,我們的離品牌的真實,離真正的品牌真實越接近,謝謝大家。

口述/泰山兄弟創始基金投資 合夥人 簡江

本文根據作者在2014派代電商年會演講速記稿整理

【關於商道】派代商道定位為中小創業者的決策參考,內容集合電商業界評論、熱點解讀、高效資訊,聚焦創新創業、經營之道。電商大爺——全網電商精選內容,電商人必備APP,即刻掃碼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