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支付寶APP你覺得哪個更重要?為什麼?

蛻變島


哪個APP對你作用大,哪個就是重要的,因此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如果你偏向社交屬性的,那麼微信顯然是對你更重要。但如果是偏重於支付及理財等金融服務的,則支付寶的相關生態更完善,相對來說更重要。

比如說,支付寶於2013年6月聯合天弘基金打造並推出餘額寶,就改變了中國人的理財方式,微信零錢通的推出也是效仿之;後來微信又推出“分付”的信用產品,同樣是模仿支付寶的螞蟻花唄,眾多諸如此類的產品都是對標支付寶旗下的。

目前來看,支付寶和微信均是我們很多人手機桌面上的主要工具之一,也許很多人同時下載並使用。根據艾瑞諮詢數據統計,2018年10月,微信月獨立設備超過10臺,新裝設備數近1800萬臺。支付寶月獨立設備總量5.5億臺,新裝設備數近1700萬臺。

另外,在用戶粘性方面,根據艾瑞諮詢數據統計,2018年10月,支付寶和微信的新增用戶7日留存率分別是26.45%和60.32%,很明顯,後者的用戶體驗要更穩定,這側面反映出微信對普通老百姓的重要性更高。

其實,這完全可以理解,畢竟用於支付功能的時間遠遠低於用於溝通的時間,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是用微信來完成交互溝通的,但沒有人無時無刻都會打開支付寶。而這恰恰是支付寶過去很多年屢次試水社交領域卻又不得成功的遺憾,也是微信獨領社交軟件平臺風騷的優勢所在。

因此,我認為微信於大多數而言,它的重要性遠遠高於支付寶。從日常生活開支使用的移動支付方式來看,儘管支付寶所佔據的市場份額最大,達到了54%以上。但大多數小額支付往往以微信為主,尤其是年輕人和老年人基本都是以微信為首選。

整體來看,它們都是擁有10億以上用戶規模的移動支付工具。目前中國的移動支付競爭已經演變成條碼支付領域的內部競爭,市場格局呈現出集中度高、頭部機構競爭激烈的特徵,說白了就是支付寶和微信(財付通)的競爭。


東震木


都重要,相輔相成,共同使用才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支付寶微信都能聊天付款,很多服務都有。兩個就像親兄弟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平時手機充值、買菜、購票、網購等各種消費要麼用支付寶,要麼是微信,我一般都是輪流換著用的,各有各的好處。微信用在聊天和生活消費上、支付寶用在網購和日常消費上,互相搭配使用,哪個方便用哪個。

一般而言,要是微信不能獲取貸款額度的話,我就用支付寶借貸,最起碼其中有一個軟件能用就行,至於以後,再去慢慢消費,達到微信開通的條件。最近聽過微信也用搞個像花唄一樣的提前消費的服務,期待啊!或者說微信超過1000元要收手續費,那麼我就會選擇支付寶提現,畢竟有萬的額度還沒用完,可以解決燃眉之急。還有很多不同的情況,所以在使用過程中,哪個能用,就用哪個。我會一直支持微信和支付寶,也希望兩家公司發展的越來越好。

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也許有很多人跟我想得一樣、或者是更喜歡微信,又或者是更喜歡支付寶,那麼就求同存異吧,彼此尊重各自的想法。


電子DIY


自我感覺都重要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有的人會認為支付寶比較重要,有的人認為微信比較重要,還有的人會認為微信和支付寶都重要,就我而言微信和支付寶一樣重要。

1,微信是現在主要的社交軟件,基本上只要是中國的年輕人都會用微信,微信可以用來聊天,用來支付,就我個人而言我平時用的微信比支付寶多的多,用微信聊天是我們現在年輕人不可能少的。還有就是微信對於小額的支付比較方便,所以就平時而言我用的微信是比較多的。

2支付寶是我們購物必不可少的軟件,看看現在的淘寶多少人在用,數量不會比微信少,看看雙十一,多少人買東西呀,一天的成交額幾千億,看看都覺的嚇人呀,支付寶就是這些人不能少的軟件了,我自己買東西買衣服基本上也都是在支付寶上買的。


遷城解說


聊天社交就用微信、支付就用支付寶。微信基於騰訊擁有強大的社交用戶群體,支付寶作為電商龍頭的領頭羊、專注支付領悟多年安全可信賴指數較高。就客戶售後服務來說更傾向於支付寶、總之一句話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放心”。



小奮鬥Boy


支付寶更重要!微信可以有成百上千的軟件替代!就支付來說我覺得無所謂,比如:我微信支付寶都綁同一張卡,誰都能支付!


壹竿釣江湖


微信支付確切的說,跟支付寶不是一致競爭。支付寶是支付工具,而微信支付,只是以微信為基礎,為支付提供應用場景的生態體系,微信是個底層架構,是個生態系統。

第一、非正面競爭

支付是微信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個服務,微信可以搭載更多的支付工具,包括了支付寶,也可以在微信上實現有效應用,所以說,微信支付跟支付寶確切的說不是一個層面上的競爭。

從結果來看,微信通過這種方式,讓支付寶感受到了壓力是必然的,因為很多支付工具,都可以依賴微信所形成的應用場景,來實現支付,從而就不需要在充值到支付寶裡去,通過支付寶來實現支付了,從而對支付寶形成了擠壓,這裡的核心,其實並不是微信支付跟支付寶打,他只是支持了很多支付機構來跟支付寶打。包括了銀行支付,都可以搭載微信基礎。

我自己覺得支付這個行業,最終比拼的其實不是技術,而是應用場景,更多應用場景,才能有更多的支付可能,脫離了支付使用場景,支付很難生存,支付寶走到了第一,是因為有了淘寶,財付通走到第二是因為騰訊,如果單純比拼支付,支付寶肯定遠勝財付通,那是因為商品特性更產生支付基礎,而社交的支付場景過少,兩者不可比。

但是微信橫空出世之後,已經把騰訊也從原先的社交屬性裡給延展出來,現在的微信其實已經遠不止社交的概念,一個適用人群覆蓋六億的客戶端,理論上可以把人類的各類行為都涵蓋在內,從而誕生出更多的想象空間了,就支付而言,就已經遠遠大於淘寶的支付場景,這個時候,微信支付的可怕之處就顯現出來了,可以實現真正的無處不支付。

這裡其實還有個所謂線下線上之爭的觀點,事實上,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從邏輯上推論,互聯網的總體流量也好,需求也好,都是有限的,可以直接推算為總人口乘以總時間這個是極限值,總體流量有限的情況下,誕生兩個邏輯,第一個是線上線下平衡邏輯,人在線上和線下分配自己的時間,也就是分配流量。

目前從電商情況來看,雖然電商發展速度很快,但是總佔比還只是佔到大概不到8%左右的份額,這裡面其實雖然還有很大想象空間,但是現實也看到很多線下目前的確也遇到無法線上化的問題,線上入口目前白熱化的競爭背後,其實反映的是線上的流量目前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在降低,技術條件約束了很多線下東西無法線上化,雖然可以看到珠寶、汽車都在線銷售,但是全體性的鋪開線上化,難度還是很大。為什麼O2O大行其道,反過來其實也說明的是未來線下的流量之爭可能比線上更關鍵。

基於線上流量的增長乏力的情況下,目前互聯網裡的競爭業態,就反映為在各個業態之間分配時間的不同所呈現的流量此消彼長的情況,微博沒落,不是因為微信比微博好,因為兩者不可比,但是微信擠佔了更多人類的時間,自然就會對微博構成了擠壓,互聯網之間的競爭,就是如此,我喜歡吃肉了,就不太會多吃素菜,因為我吃的東西總是有限的。流量之爭的背後其實表現為人類更喜歡在什麼地方上花更多的時間,從而把那些不願意花時間的東西給打敗了,跟這兩個東西好壞不關鍵。

所以微信支付的邏輯其實就我願意在微信上停留更多的時間,我自然也就會在微信上把支付的事情給幹了,當然前提是微信支付要提供足夠方便的支付場景,而前面說了,幾乎人人在用微信,這個應用場景其實就很容易形成,支付寶的錢包,很難做到人人都用。支付場景要超越微信的難度很大,畢竟一個是開放體系,一個是單一體系。

這裡面談所謂的財付通的事情,我堅持我在北京電視臺BAT大戰裡說過一個觀點,沒有微信的財付通,一無是處,而有了微信,財付通天下無敵,但是這裡其實是有個前提其實是微信要帶著財付通玩,因為理論上,前面說了,微信只是個基礎平臺,應該是開放式的,不應該只是財付通的應用場所,否則對微信的傷害也很大,從這個角度來看,一旦微信拋棄了財付通,我看財付通會好,但是很難很好。

第二、誰勝誰敗?

微信支付不犯錯誤的情況下,感覺失敗的可能性不大,理由兩個,第一個是支付寶跟其他支付是正面競爭和對抗,不但包括跟第三方支付公司競爭對抗,還跟銀行進行對抗,他的核心邏輯是,支付寶自建賬戶體系,要從銀行裡拿錢充值到自己的錢包裡去,雖然最終託管在銀行,但是一方面必然是降低了銀行利差收益,挖走了銀行很大的存量低息資金,另外一方面,其實是繞開了銀行的清算,形成體系內的虛擬清算,無論哪個,都是樹敵過多的行為,從人家口袋裡搶錢的事情,不好乾。加上阿里一直很強勢的作風,我感覺規模越大,阻力越大。

而微信支付前面說了,不跟任何一家支付機構形成對抗,確切的說,他是提供支付和服務的機構,更開放的模式,比相對封閉的模式,更容易起規模,也更容易鋪開,所以微信支付5月份上線,我估計到年底做到五六千萬的用戶群,應該不是難事,這個是必然的,甚至他都會考慮放開第三方支付公司,阻力會更小,微信支付確切的說,更符合互聯網的開放特性和去中介化特性。

第三、安全性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從邏輯上推論,兩個都必然是金融級安全技術,否則無法支撐支付這個行業,但是由於各自流程不同,在流程上的漏洞是非技術層面出現的,支付寶的快捷支付目前出現的安全漏洞報道較多,一方面是因為捆綁手機的非卡非密方式,主要是大量快捷支付的應用,可以通過攔截手機來實現破解,這個破解其實已經跟技術本身可能已經是關係不大,而是因為流程上存在漏洞,要填補這樣的漏洞就要考慮更改流程,而更改流程,會帶來支付體驗的不佳。安全性和便捷性永遠是個博弈難題,只能尋求平衡點。

另外,支付寶採取的是自建賬戶體系的方式,相當於你額外弄了個零錢包,而且還支持零錢包之間的相互轉賬功能,也在不斷的擴大支付場景,零錢包可以直接使用,可以繞開銀行卡進行交易,這樣就使得你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保管這個零錢包,而且現在零錢包裡的零錢越來越多之後,攻擊力度都會極大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安全成本。

而微信支付不是這個概念,微信支付只是幫助你從你的銀行卡到別的銀行卡,直接跟銀行卡捆綁,他本身不是資金沉澱和賬戶體系的概念,資金還是沉澱在銀行卡里,所以,更多安全性還其實是迴歸到銀行卡身上去,在流程上,也比較簡單,直接還是通過銀行卡進行劃款,流程相對更簡單,應該也更安全。

當然這個只是邏輯推演,這個命題現實中還真很難說明白,我自己個人感覺,目前能解答的說法只能是誰也無法說誰比誰更安全,但是考慮到兩者都是全賠策略,其實,意義也不大。反正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是全賠的情況下,打安全牌意義也不是特別大。

第四、支付寶加上來往呢?

來往對抗微信的事情,從常理上推論,其實勝算是很小的,互聯網的競爭,一致競爭的可能性,先發優勢和基礎性優勢,是很難撼動的。而且現在的微信承載了大量的其他功能,使得微信越來越不可能被顛覆,因為替換成本太大。

來往能做成第二個旺旺,但是做不成第二個微信,這個是我的基本判斷,幹趴下微信的必然是另外一種更讓用戶群在上面停留花費更多時間的東西,在即時通訊領域,大部分人其實是不會去做第二個選擇了,真沒必要,用什麼都一樣的東西,幹掉微信的是那些我們現在想不到的生活習慣或者生活方式的東西,而不是來往這樣,跟微信連外表都一樣的東西。

所以加上了來往的支付寶,也很難打得過微信支付,更何況,我感覺支付寶走的就是獨立賬戶體系的模式,承載開放性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沒有的,即使來往做起來了,做來往支付,其實是革支付寶的命,這個對支付寶來說,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即使加上了來往的支付寶,也本質上行跟微信支付是不一樣的東西。

最近,微信也說推出餘額寶,由於微信支付是通道模式,這個模式,不會形成資金的沉澱,有賬戶體系,但是不以賬戶體系為核心,他只是給微信提供方便的資金服務應用,但是由於沒有資金沉澱,也就沒餘額管理的概念,個人感覺微信的餘額寶金額是超越餘額寶是不可能的事情。

餘額寶的基礎性優勢是賬戶體系模式,所以這個基礎不打掉,沒人能超越餘額寶,唯一能打敗餘額寶的,其實是銀行的活期直接轉貨幣基金,但是這個顯然銀行短期是不會去做的事情,這裡面,由於微信的便捷性,估計會打掉一些純粹以存款替代為目的的投資人放棄支付寶的錢包,而使用微信的餘額寶,存在一定的分流可能性,實際的意義比較有限。


年華939


有錢,都重要! 沒錢,都不重要!



鯊神


基本上兩個都要用到吧,談不上哪個主流,看使用情況。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優勢對比是各有優勢。陶寶天貓……購物當選支付寶;生活類消費微信錢包支付更省事。


廢品之家網


都很重要。微信側重於日常實用發紅包。支付寶車對於購物,


正全聊科技


兩者都各自有自己的擅長,具體哪個更為重要視情況而定,支付寶打造的生態更注重於2b、2c等生態也不斷在壯大,而微信有娛樂入口 從而獲取流量來壯大生態包括後來推出的面向企業等,各有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