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上海老味道,你吃過嗎?

張愛玲說:“她喜歡聞各種氣味。

(詫異,才女竟然喜歡形形色色的味道……)

吃貨君,喜歡的自然各種美食的味道

在上海的街頭巷尾,你總能聞到美食的氣息

今天,吃貨君就跟大家聊聊

最具代表性的老上海味道

南翔小籠

這些上海老味道,你吃過嗎?

南翔小籠素以皮薄、餡多、滷重、味鮮而聞名;外觀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狀,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

吃小籠包有口訣:“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先在底邊上咬破一小口,吮吸兩口汁水,然後將小籠入口咀嚼品味,如此既可盡享美味不至浪費,也可防止汁水溢出,弄髒衣物。

上海生煎包

這些上海老味道,你吃過嗎?

由於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因此在上海生煎包一般被稱為生煎饅頭。上海生煎包外皮底部煎得金黃色,上半部撒了一些芝麻、香蔥。成品面白,軟而松,肉餡鮮嫩,中有滷汁,咬嚼時有芝麻及蔥香味。

“皮薄不破又不焦,二分酵頭靠烘烤,鮮餡湯汁滿口來,底厚焦枯是敗品。”不僅介紹了生煎饅頭的優點,也提醒食客,凡是“底厚焦枯”的不買。

大餅油條、鹹豆漿、粢飯

這些上海老味道,你吃過嗎?

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剛。大餅油條,一根油條一折為二,放在大餅中央;再把大餅對疊,油條就成了餡。鹹豆漿裡有油條片、榨菜末、蝦皮、蔥花、兌了一點醋的鮮醬油。粢飯,用糯米蒸製成飯,裹油條包捏而成。特點軟、韌、脆,邊吃邊捏,別具風味。

包腳布

這些上海老味道,你吃過嗎?

所謂“包腳布”,就是雞蛋餅夾油條,裡面再加甜蜜醬抑或辣椒醬、適量的榨菜、香菜,包起來象舊時的鉛筆盒一樣,是上海街頭的經典小吃。

鍋貼

這些上海老味道,你吃過嗎?

製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豬肉餡為常品,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鍋貼的形狀各地不同,一般是餃子形狀。鍋貼香脆,淞滬風味,營養豐富。

在上海,要吃到口味正宗的鍋貼一定得拜訪那些藏匿於街角、弄堂口的點心鋪,他們通常很專心,只販賣一兩種食物。

水晶蝦仁

這些上海老味道,你吃過嗎?

水晶蝦仁曾被評為“上海第一名菜”。奇香四溢,晶瑩剔透,賽如明珠。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滿滿一盤蝦仁,鮮明透亮,而且軟中帶脆。

上海海棠糕

這些上海老味道,你吃過嗎?

海棠糕是上海傳統點心,糕形似海棠花,色呈紫醬紅,香甜鬆軟,可謂色、香、味、形俱佳,同蘇州"梅花糕"一樣,同為一道具悠久歷史的花色點心,深受大眾的歡迎。

上海八寶飯

這些上海老味道,你吃過嗎?

甜八寶飯是由糯米、核桃、葡萄乾、紅棗、桂圓、薏米、白糖、豬油、紅綠絲等八味原料搭配後精心烹製的。選擇這些原料也是大有講究:糯米補中益氣;核桃健胃、補血、潤肺、養神;葡萄乾補血、強智、利筋骨,健胃、生津、除煩渴;紅棗“日食三棗,容顏不老”;桂圓則是人所周知的滋補佳品;薏米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三鮮小餛飩

這些上海老味道,你吃過嗎?

上海的三鮮餛飩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裡,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鹹香爽滑。清代文人曾這樣讚譽過餛飩 :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湯清潤吻休嫌淡,咽後方知滋味長。

除了上面列舉的,大上海還有很多特色的美食:酒釀小圓子、蔥油麵、排骨年糕、大閘蟹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