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一帶的農村有多富裕?

農知傳播


這是我江蘇江陰青陽鎮堂姐的午餐,江陰人上午11點多些就吃午餐了,我堂姐做生意,每天忙到下午一點左右才吃午餐,這個午餐我認為質量不錯了。

可是,你的想像力在江陰人節日餐飲上,一定超乎想像的短路,我2014年國慶節回故鄉,我堂姐做了一桌子20多個菜招待我,這可以驗證一下江浙農村的富裕能力吧?

我姨表姐表弟都是江陰農村的,家家有小樓小車,我大姐夫10月2日去蘇北上班了,他只陪了我們一天。我小姨70多歲人了,子女事業有成,每天早上5:30就起床幹活了。富裕我真的來自於勤勞和吃苦!

小時候,我母親給我找的奶媽,和我小姨在同一個村,她的女兒比我大幾個月,2014年國慶節我回故鄉想見她,我表姐說你奶媽姐現在千萬富婆,聯繫一下試試吧。

結果我奶媽姐和老公開一輛豪車回到村裡,我回到洛陽30多年了,我奶爸認我,說了小時候很多細節,奶媽姐陪我說話一個多小時告辭了,生意太忙歇不成,這就是我可親可愛的江蘇江陰老家人,太勤勞,財富應該屬於他們。


老胡寫實


江浙屬於經濟發達地區。農村生活水平相對較高。但是生活也不是很平均。

最簡單的富裕生活來自於回遷安置房。前段時間。北京一封辭職信火爆了。一億元安置款。我該如何辭職。

現在房價上漲離譜。動輒就是幾萬元。便宜一點的小城市也已經過萬元了。一套房子都是百萬元以上計算。

有的農村家庭。房子特別寬敞。會獲得幾十套房子安置。十來套房子是較為常見的。上半年家長微信群就火爆了一陣子。我家有多少多少套房子。別的不多。就是房子多。這部分人突然之間就成為了財富自由一族。那就是房叔房姐房大爺房大媽。

江浙一帶民營企業十分發達。很多農村家庭都成為私營企業主。經過長年累月的奮鬥。個人資產較為雄厚。即使沒有成為財富自由一族。但生活條件也是非常富足的。開著豪車。住著小別墅

還有就是大型企業的高管們。既有股份。又有高薪。生活也是非常的愜意。

但是也不是個個農村居民都有富裕的生活。偏遠地區的農村生活也是很清苦的。吃一頓豬肉也需要想一想。買幾個蘋果也需要考慮再三。

筆者前幾天碰到一個大爺。 基本上沒有勞動能力了。地處交通要道。兒女不少。但兒女賺不到多少錢。子女支付生活費基本沒有。依靠農村低保生活。低保多少錢不清楚。一個月養老金也就是不到兩百元。 還要千方百計積攢一點下來以備不時之需。生活拮据可想而知。

實際上。這樣的老人在我們老家不少。主要依靠農村養老金生活。好的話可以獲得低保改善生活。

現在養老政策是較好了。可以保證生活基本之需。但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距離難以消除。

貧富不均總是存在。江浙生活雖然較好。但也不是都生活在天堂。


杜坤維


問題描述:江浙一帶的農村有多富裕?

江浙一帶的農村有多富裕?這個問題的答案人盡皆知,問得毫無意義。把一個在江浙一帶很普通的農村家庭拉到全國其他地方,極有可能是當地大富翁級別的存在。與其問江浙一帶的農村有多富裕,倒不如問為什麼江浙一帶的農村會那麼富裕。

【1】一般來說,江浙地區指的就是包括江蘇、浙江兩省在內的長江下游地區。江浙一帶在歷史上就是相對富庶的地區,這和它優越的地理條件分不開關係。我們知道,江浙一帶的水系十分發達(長江、京杭大運河、太湖、西湖等很有名),多是平原地區。其次,浙江一些地區還是臨海地區,無論是發展農業,還是發展工業,都有很大的地理條件優勢。

【2】當地規劃指導工作到位,積極探索多種經濟運營模式,政策傾斜、資金傾斜力度大,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產業鏈。其次,從普遍意義上講,江浙地區的人們腦子都很活絡,非常勤勞,且肯吃苦,不像一些地區的人們那樣只知道坐享其成,坐吃山空。

【3】歷史傳承+浙商影響。浙商曆史十分悠久,與晉商、粵商、徽商並稱為四大商幫。浙商又包括很多商幫,比如說湖州商幫、義烏商幫、紹興商幫、寧波商幫、龍游商幫等。可以說,江浙一帶的經濟發展受浙商文化影響比較深遠。敢闖敢拼,善於抱團取暖,使得浙商成為最會賺錢的人群之一。

認同村郎看法的,請點贊關注;不認同村郎看法的,請提出寶貴意見!


村郎三農館


我的家鄉在浙江淳安的一個小山村,那裡風景秀麗,民風淳樸。

山多田少的現狀決定了那裡種出的糧食是不夠村民吃的。

全村人完全富裕真的談不上,要說溫飽,早就已經覆蓋全村。

多數人因在外回收廢品或是務工而在城裡買下了房產。現在的村子基本上變成老人的天堂。年輕一代只有在節日裡或是假期偶爾回村子一趟,採點野菜、挖點紅薯、摘個南瓜順便探望一下留守的老人。



據我統計,村子裡共有262個集體經濟成員。其中212人平日裡都生活在城裡。他們主要的生活來源是做生意,比如說:開店、收廢品、打工、開貨車搞運輸。還有少數人從事磚工、木工的活計。

其實村裡也有些農產品的收入,但是大多數人都已經不在乎那點來之不易的錢了。核桃樹和山核桃樹遍佈村子的各個角落,本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但是近年來因為人工工資的提高,許多農戶算了一下賬,除了人工錢所剩無幾,讓人不免喪失了獲取的動力。



去年打山核桃的工人每天需要450元工資,撿山核桃的婦女也要150元,挑山核桃的一天要350元,還要給打山核桃的工人繳納保險費500元。其實七七八八下來農戶也剩不了幾塊錢,好多人家都是自己能打幾個算幾個,打不下來的就不要了。

還有就是最近幾年打山核桃總是摔死人,農戶都怕了。我的岳父就是打核桃從樹上摔下來死掉的,真的可以說是用命換來的錢。好多人不知道,其實山核桃樹喜歡長在石頭山上,人一旦掉下來,基本是沒有的。



下半年,村子裡還有個山茶桃可以採摘。這個品種農戶還是喜歡種植的。樹冠不高,經濟效益還可以,去年一斤山茶油賣到了60元,好多人家一年都有上百斤山茶油,除了自家留一點炸油豆腐,多餘的都賣掉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上半年的收益就是早茶葉。有“烏牛早”、“龍井43#”、“日本白茶”等品種。多的人家可以採摘一萬多塊,少的人家也有幾千塊。留在家裡的老人在這個階段是最忙的,他們只要身體好,採摘兩個月,一年的零花錢就有了。所以在採茶的季節回到村子裡是看不到人的,只有幾條狗留在村裡看家護院。



但是,村民的大部分收益還是來自於外面的世界。特別要來說一下的就是十幾戶回收廢品的人家,他們進城幾乎20年了,每戶人家都發了財。多的在城裡有兩套房產,少的有一套。而且他們在村子裡也都重新建造了新房,他們都有存款百萬,生活富裕,十分幸福。

依我估計,全村68戶人家,有一半以上都是達到或者基本達到小康生活的。一小半人家因為家裡造房子或者是培養子女讀書暫時還沒有多少存款,但是我認為要不了多久,全村人都會過得很幸福。



現在村子裡“五水共治”也完成了,汙水統一處理。小溪裡的水很清很清,魚兒很多。嶄新的水泥馬路遍佈全村。出門有汽車,幹活用電動三輪車,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坐公交車半票,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坐車全免費。唯一有遺憾的是村裡的小學早就拆並了,村裡的孩子們都到城裡上學去了。這跟我們小時候是不一樣的。

我父親今年七十歲,他平日裡在村子裡管管山核桃樹林,養著兩頭豬,還要種點玉米和紅薯。都是為我們小輩們在考慮,怕我們在外吃的食物不健康。於是,我們兄弟倆每個星期都要輪流回家幫忙幹活,順便拿點土貨到城裡吃。我們家雖然沒有多少存款,但是我們的生活還是很幸福的。



拙燕銜泥


我是浙江人,所以給你回答一下浙江的農村狀況,這裡不講城市郊區的農村,因為城市郊區的農村富裕程度太高,很多家庭是超過城裡人的,所以不做參考。


這樣的地方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村對不對

接下來開始介紹一下我的家鄉:浙江臨安的一個小山村。臨安原來是杭州下轄的一個縣級市,17年由市改區。臨安靠西,所以相對來說臨安的工業經濟並不發達,但是臨安多山多樹,森林覆蓋率很高,我們也很好的利用了這一資源,市政府在很早以前就把臨安定型為旅遊城市,大力發展旅遊業。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在海拔400米的小山村

臨安有一特產,那就是臨安山核桃。我的家鄉正是山核桃的主產區,村裡人的主要收入基本上就是靠山核桃,除此之外就是農家樂,農家土特產銷售收入,說很富肯定誇張了,但達到小康水平是沒有問題的。


梯田,竹林


條件是越來越好


山核桃林遠眺小山村

浙江的農村到底有多富裕,只有自己知道,以我的認知八成以上的農村都已經達到小康水平,村村通公路,家家有小車或者小貨車,這算是我很直白的回答了,沒有吹噓沒有炫耀,只是實事求是,我們的勤勞吃苦能力你們也許真的想象不到。


傻子發呆


浙江杭州桐廬的,小山村,大概400人左右。村裡婦女一般是上班族,男人一般木工,泥水工,還有室內裝潢。少數做快遞或者生意,還有辦小廠,跑運輸的。汽車,多少每家都有吧!雖然沒有大富豪,但是日子過的還是比較舒心的!下面是我家房子,12年造的,不是很豪華,但是住住已經很知足了!



浙江仲全平面磨床


不要被高速兩旁的樓房式樣給迷惑了。

我老家南通的,在上海讀了幾年書。每次回去,從上海到蘇南再到南通,一路上發現太倉常熟的農村樓房不如南通的。而我去浙江杭州,浙江的樓房又更加誇張,高達五六層,全部是馬賽克、瓷磚、琉璃瓦。

稍微思考,就明白了。江蘇十幾年前就禁止農村建房了,導致這些房子被定格了。蘇南的農村樓房(除了後來新農村建設的統一建設)基本都是八十年代的式樣,白牆黑瓦或紅瓦,兩層樓,每層兩到三間,全部朝南,外牆白石灰或瓷磚。那時的追求就是從平房改為樓房。

南通的樓房基本是九十年代建設為主,一部分老樓與蘇南樓房式樣相同。我家也是如此,其實並不適合居住。另一部分則是簡單別墅型,一改原來兩層四間或六間全部朝南的式樣,改為套間格局,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樓梯合理佈局,更適合於生活。外表基本以瓷磚、琉璃瓦為主。看上去比較現代化了。此時追求的是生活舒適。更晚一些的樓房則開始追求富麗堂皇、外表設計以及庭院等。不過比較少,隨後江蘇停止了宅基地建房審批。所以總體而言,南通的樓房比蘇南要漂亮一些。

再說浙江嘉興杭州一帶,其式樣與蘇南完全是不一樣的。與南通的樓房相比,則更加的奢侈,檔次再高一節。也就是追求外在式樣的設計了。而且建了五六層高,有些誇張,帶有一定攀比的心理。說明更有錢了,追求更高了。

我是挺羨慕浙江的,至少可以自由選擇。


RaymondIT






這是浙北農村的一家普通農戶,我們不談富裕和貧窮,我們談一下教育,也許上一輩的浙江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目前30-40歲這輩的浙江人和受教育程度,我想在全國都是名列前茅的!你可能很難想象浙江人對孩子們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投入程度,我們捨得花錢。小孩11歲不到,上過的培訓班,輔導班,興趣班如下:美術水粉畫2月,美術素描1學期,拉丁舞3年,圍棋1年,葫蘆絲演奏1學期,古箏演奏3年,奧數1年,外語4年,游泳培訓班2暑假,國學冬令營1次,城市生存2次,外出長途旅遊長見識5次,出國1次。雖然學這麼多不一定就能成才,也不一定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我們在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上還是會投入時間和金錢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機會。幾乎周圍的人都是很重視小孩的教育。因為知識改變命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灰太狼125919011


我工作的地方就是在蘇州,而且是吳江,這裡離浙江只有二三十公里的距離,靠近嘉興和湖州。我也經常到浙江,對這邊的富裕還是感觸很多的。

鄉下普通老百姓家裡基本都是別墅一般的房子,有樓房,有庭院,有車庫,車就更多了。這裡要是辦個喜事,房前屋後停的都是車了,飯桌上喝酒的人也少基本都是要開車的。

首先說一下江浙的路吧。其實這邊修路不是特別容易,一是江浙湖泊河流非常多。我老婆本地人,她說她父母結婚時候,接親用的就是用的花船,這樣一條路修起來不是要繞過湖泊就是要架橋,成本很大了。還有就是這裡的百姓由於湖泊河流影響,很難像北方一樣一個村子連成片,更多的是幾戶甚至一兩戶一起。這樣要保證每戶的出行,就要將路通到每戶門前。路不光修到了每戶門口,連路燈都通到每條鄉間小路上。

江浙的人很勤奮,這邊的土地很少,靠種地根本養不活多少人。現在也基本放棄種地了,絕大多數的土地都已經退耕還林了。他們也是全國較早的改革創新的地方,只能這樣才能生存。在江浙經常能看到七十多歲了還想辦法掙錢的人。因為這裡的輕工業較多,能從事的工作也就多。我老婆的奶奶七十多就在服裝廠裡給人家疊衣服,一點不覺得辛苦倒是覺得每天很快樂。嘉興靠近吳江的地方,我去過那裡,好多人家買幾臺織布機在家裡織布。將自己家裡打造成了一個小工廠。

還有就是江浙的政府,相對寬鬆的政策,開明的政府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這裡辦事,辦證等等,按正常流程來走就行了,很少出現吃拿卡要的情況。各種機構的辦事員,公務員也少有趾高氣昂的感覺。讓你的工作學習都輕鬆很多。


嘉哥在行動


我是蘇州人,我在浙江湖州工作6年了,在浙北杭嘉湖共呆了9年,總體有個大致概念,其實條個地方都有好壞,浙江人普遍是有錢,而且貧富差距也小,這一點比江蘇強,但是作為一個蘇南人,我不認為浙江人都比江蘇人厲害,只是蘇北的發展過程慢,如果像浙江一樣,南北差異小,江蘇是可以超越浙江的。說到硬件設施,公路,綠化及城市規劃,蘇南在中國都是首屈一指的,我為我的家鄉驕傲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