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提到新疆,映入腦海的首先是長著八字鬍的烤串大叔和大眼睛雙眼皮的新疆美女——迪麗熱巴、古力娜扎、佟麗婭......

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這個孕育了幾代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新疆人的廣袤天地,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水果。86版《西遊記》裡的火焰山是我對新疆的最初印象,以為那裡只有火一樣的熱氣和蕭條的土地,上了學之後“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像順口溜一樣在嘴邊掛著,沒記住關鍵的地理知識點,倒是對那裡的西瓜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並且認定了新疆的西瓜一定比家裡買的甜。

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新疆晝夜溫差大,光照強降水少,物質消耗少,糖分積累多,瓜果很甜。去了新疆,第一件事就是圍坐在葡萄架下面吃水果,如果有當地人加入一起跳舞唱歌就再好不過了。

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新疆人能歌善舞,這個特點傳播之廣,以至於“動脖子”的新疆舞標誌性動作被排入了各個小學、幼兒園的彙報演出裡,BGM再配以“掀起了你的蓋頭來”的音樂,就是一次高分表演的標配。

當電視節目中主持人介紹新疆人出場的時候,主持人都會cue一下她們表演才藝,這時候一段維吾爾族的背景音樂響起,演員在舞臺中央就變成了“小陀螺”,功力深厚的新疆人可以跳舞轉圈看得人暈厥,但是她們自己不覺得疲憊。

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她們的能歌善舞在我們的腦海裡日漸形成了一種固化的印象,彷彿在這個西北部的城市裡,“能歌”是隻能唱維吾爾族民歌或類似“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等流行歌曲的會唱歌,“善舞”是會民族舞、轉圈溜到飛起的會跳舞,但新疆可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你所理解的潮流,甚至更高級的Fashion,那裡都有。


Dancing for real


新疆人在說唱節目裡大放異彩,甚至被評委譽為中國的艾米納姆。馬俊、艾熱、那吾克熱、多雷.....這些來自新疆的說唱聲音在《中國新說唱》的舞臺上炸裂開,迅速霸屏了人們的朋友圈,在他們的押韻裡有著Be real的精神,什麼是Be real?實在的藝術,亮出來的都是真東西,真感情,正能量。

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除了從新疆走出來的rapper,還有街舞等流行元素在新疆蔓延。2018年HHI世界街舞錦標賽像一條導火索一樣落在新疆,新疆各地的舞者們聞訊前來會師,哪怕是Peace&Love的一聲吶喊都能將這根導火索點燃,引爆一顆街舞的文化炸彈。

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比賽場面空前盛大,導致主辦方不得不開啟第二賽場,這場以“Dancing for real”為主題的的世界級街舞比賽讓街舞記住了新疆,讓新疆記住了本土的B-boy和B-girl。

HHI(Hip Hop International)2002年發源於美國洛杉磯,這股Hip-Hop風颳到中國這片熱土,東臨上海,南至珠海,北達黑龍江,西抵新疆,黑色的佈景內有著簡單明亮的幾條白色光柱打在舞臺上,來自伊犁、庫爾勒、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等地的舞者在這個舞臺上切磋,遠道而來的趕路像一場街舞使命的出征,因街舞集結在一起,嘮的都是對舞臺的熱愛和老朋友許久未見的家常嗑。

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他們的表演讓人們眼前一亮,但在觀看錶演的時候會有這樣的聲音出現:“沒想到新疆的街舞這麼厲害”。

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在遙遠的西北,還流動著Hip-Hop的血液,只是因為我們相隔得太遙遠,只能感受到它們微弱的脈搏。

距離就像一道屏障一樣隔離了內地與邊疆地區,還有紮根在新疆的工業與農業讓很多年輕人都不得不在家繼承農夫的果園,過著“吃工業老本”的生活,即使有想要燎原的星星之火,也被部分西北傳統觀念澆滅。

可就是有星星之火,不信這個邪,燃起來潮流尖端這把火,不想熄滅。

“傳教士”們

新疆自古處在交通要塞,樓蘭古城作為裡面重要的地點,是那時候趕路的人們休息的選擇,葡萄、茶葉、絲綢等物品經過於此,帶來的不光是經濟的發展,更是有希臘藝術等異國文化的潛移默化,這種文化為後來新疆的文化發展鋪上了一層土壤。

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有越來越多熱愛著街舞的人,他們本身生長在這樣歷史悠久的西域城市,有奔放的情感,從小就有父母帶著他們參加dance party,街舞這種有個性的活動既能夠展示自我還能釋放情緒,讓本就生活在緊靠哈薩克斯坦等國有異域風情的當地人有著躁動的心靈和肉體。

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新疆的說唱、街舞之所以能為人所知,最橫的原因是他們有少數民族血脈裡流淌的藝術細胞。

少數民族裡,我接觸過的藏族同胞多是能唱能跳的人,一言不合就要彪一首青藏高原,當我為他的高音捏把汗的時候,他能流暢地唱上去,緊接著就是被哄著唱一首《卓瑪》,讓耳朵確定一下剛才的高音是不是真的。

他們生長在我國邊陲地帶,地廣人稀自然風光好,沒事就與星空對話,對著大海、叢林唱歌,演繹著在大自然裡的最強SOLO。如果你去參加新疆人的婚禮,請做好嗨一天的準備,因為加入了這場婚禮,這個婚禮就變成了舞池裡的party。

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老天爺賞飯吃,一點都不假,新疆的潮流之所以能走進人們的視線,除了這骨子裡流淌的先天優勢,更是離不開前輩們和現代年輕人的努力。

八九十年代正處於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激烈碰撞的時期,有很多流行音樂都是從這時候流傳到大家耳朵裡的。

1988年的電影《西部舞狂》是包含霹靂舞、搖滾樂等元素的一部音樂片,這部電影對新疆所有熱愛街舞、熱愛搖滾音樂的人來說有著重要的啟蒙作用,以熱愛青春和藝術為主題,這不是迪士尼公司的《歌舞青春》,是來自新疆天山電影製片廠的音樂狂想。

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從《西部舞狂》電影裡走出來的男主角艾斯卡爾是一位立志將民族音樂流行化的“音樂騎士”,他成立的灰狼樂隊是90年代初新疆第一隻民謠風格的樂隊,吹響了新疆本土流行樂的集結號。

由於地區比較閉塞,新疆本地沒有專業教街舞的老師,只能在電影裡扒動作,《西部舞狂》給這些年輕人心底埋下潮流音樂的種子,只要閒來無事,都會和朋友們來一場友誼battle。

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一部電影和買來的數不清的音樂卡帶是不能平復這群年輕人躁動的心的,他們總是想看看真正的freestyle長什麼樣。

時代允許一部分新疆年輕人先潮起來,他們從克拉瑪依的鐘樓廣場上跳舞,在專業的賽場上跳舞,學到理想中的專業舞姿,他們走出了新疆,感受到了理想中的“動次打次”,卻發現腦海裡到處都是新疆的影子。

於是這群潮流的“傳教士”把前沿的文化帶回新疆,和朋友們分享,開培訓班教授給更年輕的朋友們,這種良性循環更新了新疆本土的時尚元素,也颳起了一陣一陣的潮流風暴。

新疆的潮就這樣在這片土地厚積薄發,生生不息。

酷在新疆

當Hip-Hop在新疆繁榮起來,別人的嘴裡有對新疆人的誇讚,“哎你看,那個新疆人跳得太6了”,更酷的還有,一部分人臥薪嚐膽,終於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在某某城市有了成就,對新疆的態度不是逃離,而是歸屬。

DSP創始人普開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懂得街舞並不是複製動作複製得爐火純青就是成功的,懂得街舞中的靈魂才是硬道理。DSP是Dream、Soul和Passion的縮寫,代表著夢想、靈魂和熱情,普開的工作室也一直踐行著這三個理念,在傳播街舞文化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像街舞一樣的前沿文化在普開等年輕人的努力下良性循環,這群喝著烏蘇長大的人們有著對理想兇猛的執念,他們像街舞教父一樣把街舞教授給更年輕一代,更重要的是他們傳承下來的不只是街舞的狂拽酷炫,更是街舞文化中的正能量。

新疆才不是沒有flow的大西北,This is Xinjiang,bro!


新疆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天山腳下,B-boy們穿著oversize的衛衣,把褲子塞進襪子裡跳街舞,有白雪皚皚的天山在後面撐場面,這就是最有新疆味道的Breaking。

從此以後,當人們再介紹起新疆,除了香甜的瓜果和美麗的小鎮,還有孜然味兒的 Peace&Love等我們去膜拜,因為,This is Xinjiang,br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