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說別把事實和「現實」搞混了

“現實”這個詞最近頻繁在我耳邊響起.可是這個在工作和生活中傳唱度較高的詞語,對於我而言,一直沒有弄明白它到底代表什麼。因為在書本里,現實指的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或事實解釋,真實的即時物。也就是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而現在,我們口中的“現實”好像離這個解釋越來越遠。

為什麼我說別把事實和“現實”搞混了

我們異地所以我們在一起不“現實”。

他家庭條件和我家庭條件差別太大,我們在一起不“現實”。

你有房有車嗎?你覺得你們在一起“現實”嗎?

工資那麼低,職位沒幾個,通道那麼窄。但是我40歲了,已經沒有奔頭了。這就是現實,沒有辦法。

我已經50歲了,哪像你們年輕人一樣,讓我學習已經不“現實”了。

這些所謂的“現實”背後是真實的事實嗎?仔細思考我們就會發現,是也不是。比如:異地是事實,而能不能在一起,要不要在一起,這個是包括性格、時機等多方面因素,它並不是這個“現實”背後的全部原因。再比如:工資低,職位少,通道窄是事實,但這與有沒有奔頭並非因果。有沒有奔頭完全在於你對奔頭如何定義,以及你處理事實問題的能力和方法。

為什麼我說別把事實和“現實”搞混了

可能大家已經發現問題背後的邏輯。我們喜歡把所有的問題歸咎於“現實”,而忽略“現實”背後真正的事實部分。因為把所有問題歸咎於一個說不清楚的原因,我們會更容易獲得那個懶惰自己的認可,因為更舒適簡單。而要分析這些事實背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或者尋找其它跨越路徑卻顯得更艱難困苦。

選擇安逸是基因決定的,而能克服天性卻是後天努力的結果。

有所成績的人,總是能在遇到問題時直面事實;而逃避現實的人,只能過著被“現實”註釋的一生。

為什麼我說別把事實和“現實”搞混了

事實是事實,遇到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不可選擇逃避並責歸於“現實”。如此,麻痺的是自己,陷害的是一生。哪怕遇到再大的現實問題,我們也不要自我放棄。不要自我放棄這個很重要。

說道這個,可能大家心裡都在說,我沒有放棄自己,可是我想說的是,你如果沒有給自己機會去迎接更多的挑戰,如果你不是每一天都是在挑戰你自己,你就是在不斷的慢慢的放棄你自己,每天每天都在放棄。

我們最愛找的一個藉口就是我們很忙,我們沒有時間,我們很累,但是我們卻有時間看電視,玩兒遊戲,刷抖音,看球賽。我們總是喜歡躲在自己的舒適區當中,而不是挑戰惰性,挑戰舒適,挑戰自己的缺點。而這些都是在放棄自己。

上面這些都是年輕人的,可是你說自己已經40、50了。如果你覺得你老了,我推薦給你一個算法:如果我們把一天24小時看成人的一生,而人的一生假設有80歲的話,40歲也才是正午12點,還屬於上午,而30歲,也才是早上9點,才是一天剛剛的開始。所以不要放棄你自己,要敢於挑戰,勇於挑戰。

“現實”裡的只是少部分的事實,並沒有那麼可怕。而當事實擺在面前,要學著給自己找出路,而不是把所有的問題丟給“現實”,自己卻像懦夫一樣躲起來,逆來順受。

為什麼我說別把事實和“現實”搞混了

為什麼我說別把事實和“現實”搞混了

3

為了情懷

為什麼我說別把事實和“現實”搞混了

為什麼我說別把事實和“現實”搞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