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到30歲的人,行爲和性格注意這些特徵

我們經常說,到了一個年齡,就有一個年齡要乾的事情。這是人根據人發展的經驗,所以說的俗語。到了上學年齡,就上學。到了結婚年齡,就結婚。到了工作年齡,就工作。我其實不太清楚,其他心理學家是怎麼發展人格理論的。但還是認為用年齡來劃分合適。

我知道佛洛依德是以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期來劃分的。就是以“性”的主線來發展人格理論的。我還是要以年齡來劃分,作為人格發展理論的階段。

10到30歲的人,行為和性格注意這些特徵

大概思路是這樣的,以年齡來劃分,不同的年齡段,人所處的環境不同,面臨的主要矛盾不同。而主要矛盾,就是主要驅動力。所以這對於人格的發展,起主要作用,是主線。也就是我把分析哲學的方法,拿到這裡來,作為分析人格發展的武器。同時其實在分析人格發展理論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後天教育,和文化區別。所以我在此書中的劃分,以我國的基本情況來劃分的。可能不適合一些西方國家。因為按照公理五:概念性的東西,必須是後天建立的。也就是理性是後天建立起來的。而概念性的東西,就是約定成俗的東西。不同國家會有不同。所以我們會說,入鄉隨俗。

10到30歲的人,行為和性格注意這些特徵

第三個階段10——20歲。這個時期的主要矛盾是學習,所以大多數驅動力和抑制力都是以學習為主線展開的。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膨脹,要脫離父母,開始有逆反心理的行為增多。要求有更獨立的空間,隱私的空間。所以與父母的矛盾,也是最多的。

孩子人格發展的第二階段,如果處理不好,父母和孩子關係不融洽,那麼這個階段,就很棘手。隨著他的身體的發育,受教育程度的加深,是自我意識膨脹的原因。會想表現出不一樣的自己。這樣吸引老師,同學,異性的關注。也是我們經常,回憶說那個時候的我們最傻,也最真。這個就是其中原因。異想天開,思維活躍的時期。

這個時期,由於身體的發育,性的刺激,也開始生長。所以對於異性渴望,會表現出來。開始更加註重儀表,體徵等等。

這個時候,最好的教育還是引導。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戀愛觀。其實戀愛倒是也不要過多的去阻礙。早戀是一個問題,因為主要矛盾是學習,所以精力應該放在學習上,這點沒有錯。但孩子如果認識不到這個點,需要巧妙的引導。

但還有一種是戀愛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也是可以的。所以這樣可以減少各方面的壓力和衝突。對於孩子也是健康的。

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應該是積極樂觀,最好熱衷於體育,音樂,來分散精力,來分散學習壓力。這是一個點,是一個釋放壓力的點。

關於叛逆,其實引導方法簡單,給予他施展自己的想法的時間,也關注他。但杜絕被不良事物誘惑。因為這個時期,好奇心和表現欲會很容易,被人利用。

10到30歲的人,行為和性格注意這些特徵

第四個階段20——30歲。這個時期是身體,顏值,學習能力的巔峰。也是最為激盪的歲月。因為這個時期,矛盾的方面各種交匯。婚戀孩子,工作,對於未來的擔憂。這三大矛盾無可避免,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壓力非常大。又由於沒有工作經驗,屬於初入社會。開始對於社會認識加深。

所以這個時期會迷茫,自卑,自閉,當然也有自戀,敏感。有句話叫,誰的青春不迷茫。有些早熟的孩子,在第三個階段,就會表現出這些。也是正常的。因為人的發展軌跡和快慢是不一樣的。

10到30歲的人,行為和性格注意這些特徵

我本人正處於這個時期,或者說這個時期剛剛過去。我今年是31歲。回顧我自己,這個時期基本上是遠離家鄉,在他鄉四處奔走的感覺。每天都是新的東西,但好像很多新的東西,只是看著是新的。很多人在都市中會有這樣的感覺。很正常。就像我在上一章說的,人活的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在這個時期的迷茫和無助中確立自己,確立自信,確立處事風格,確立真正的獨立。這樣的你,無論是有錢,還是沒有錢,都是難能可貴的。

所有的交匯,就化成了壓力。壓力所導致的各種心理不快。這個時期很多人會出現失眠,焦慮,無助,失望,自卑等等問題。當然你如果都沒有這些問題,是樂觀,是自信的。那我恭喜你,你活的成功。

記住這樣一句話,所有的精神壓力病患者,都活的不算成功。不管他什麼身份,什麼地位,有多少錢。就好比,有人是明星,不缺錢,有顏值但還是自殺。為什麼?比如喬任梁,張國榮,李曉,陳百強,本兮,陳琳等人。所以活的有名,有錢,不一定就成功。活的坦然,活的自信,活的獨立才叫成功。做到這點之後,你就不會去攀比,因為那些東西,不是你的追求了。那些東西,只是你的工具。

10到30歲的人,行為和性格注意這些特徵

很多人把那些東西當作成功,揹著那樣的東西越多,越疲憊不堪。就像明星,你感覺混的累,為什麼不閒閒呢。因為他害怕閒下來,自己就沒有名望了。懂了嗎?送給每個人這個觀點。一定要記住。

所以在你有精神困難的時候,你有恐懼的時候,你要找到出口。自己找也好,找心理醫生也好。我自己雖然不是心理醫生,也開導過不少人。其實知識是最好的心理醫生。這種知識是很廣的,比如佛學,道學,散文等等。一個佛可以頂一萬個心理醫生。如果你不喜歡這些,你可以運動,跑步,跳舞,唱歌,和朋友聊天等等。

10到30歲的人,行為和性格注意這些特徵

給大家一些建議:1、對於情,勇敢但不固執。

2、對於工作,最好是找喜歡的,感興趣的,然後堅持下去。哪怕薪水微薄。

3、對於朋友,找對口味的,能聊的來的。不講究,不迎合,互相鼓勵,互相學習的那種。

4、對於父母,要開始理解,並開始關心父母,孝順父母。

5、對於孩子,讓他快樂的生活,而不是富裕的生活。

10到30歲的人,行為和性格注意這些特徵

摘自獨立學者,科普作家靈遁者心理學書籍《探索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