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蒼龍級、法國鮋魚級、德國214級、俄國基洛級,這四款潛艇戰鬥力怎麼排名?

問心問得幾回真


不知道是法國哪一個人說的觀點,大意就是好看的武器一定先進,個人覺得這個很有道理,武器也看顏值,顏值高的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製作工藝水平高,反正我覺得F-22比蘇-27好看多了。

從顏值上看,德國214級第一,法國鮋魚級第二,日本蒼龍級第三,俄羅斯基洛級最末。

戰鬥力的話,個人覺得也是按照顏值來排名,德國的214級潛艇排水量也就2000噸,比其他三者排水量小,但是德國先進的製造工藝和二戰潛艇優異的戰績使得其在國際上大為暢銷。214級有8具魚雷發射管,魚叉反艦導彈和阿特拉斯魚雷都可以發射,有AIP系統,靜音效果極為優異,低於100分貝,續航超過8000海里。目前214級已經出口到韓國、土耳其、希臘,評價極高。

鮋魚級是法國外銷的主力潛艇,最大排水量有3000噸,再一次體現法國武器超高的自動化水準,“鮋魚”級潛艇共有標準型、緊湊型和AIP型三種型號,印度的就屬於AIP型,AIP型艇長76.2米,水下排水量2000噸,水下航速20節。由於加裝了AIP系統,AIP型“鮋魚”的機動性和續航能力大大優於標準型,水下4節航速續航力達1400海里,並擁有50天的優秀自持力,目前出口到智利、馬來西亞、巴西和印度,飛魚反艦導彈和黑鯊重型魚雷,高水平的自動化設計,使得艦員才31人。

鮋魚級潛艇使用法國凱旋級戰略核潛艇的靜音技術,包括減震浮筏技術,關鍵部位如發動機還使用了雙層減震浮筏技術,靜音水平十分好。

蒼龍級潛艇有著“最大常規潛艇”的稱號,水下排水量超過4000噸,使用了AIP技術,武備為六具533mm HU-605型,使用武裝包括89式533mm反潛魚雷、AGM-84反艦導彈與水雷等。看似很強大,但是在澳大利亞的競標中輸給法國,目前沒有出口成績。

而基洛級是這四者之中最為久遠的潛艇,上世紀80年代的產物,無論是自動化、信息化以及隱身水平均不及後來三者,唯有火力這一點可以勉強佔據優勢。


巴爾幹尖刀


個人認為此四種潛艇戰鬥力排名為:1、德國214級;2、法國”鮋魚級”;3、日本“蒼龍級”;4、俄羅斯“基洛級”;

1、德國214級:作為“海浪戰術”的創始國家,潛艇技術及戰法研究是德國的強項。214級潛艇是德國在暢銷全球的209級潛艇及自用的212級潛艇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新一代潛艇(其實德國自用的212A級潛艇比214級要更好)。212級潛艇在209-1200型潛艇的基礎上,加裝燃料電池系統,換裝性能更先進的聲吶、潛望鏡以及武器系統而研製出德國第一型AIP潛艇。之後,德國對212型潛艇的設計又進行了改進,增大了下潛深度,採用改進的外部通信設備和性能更優的逃生設備,即212A型潛艇,是德國目前的主力潛艇。為滿國際軍貿市場日益旺盛的潛艇需求,德國老牌造船廠霍瓦茲船廠(HDW)在212/212A型潛艇的基礎上,開發出專門用於出口的212A型簡化版潛艇,即214型潛艇。

214級潛艇主要參數如下:

編制27人,水上排水量1700噸,水下排水量1980噸;長度65米,高度13米,寬6.3米,吃水6米,潛深400米;航速12節(水上)/ 20節(水下),自持力50天,續航力19300公里。主要武器包括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STN阿特拉斯魚雷和反艦導彈,魚雷與反艦導彈裝載總數為16枚。

214級潛艇展現了德國極高的潛艇製造工藝

214級(上)與兩個前輩209級(下)和212級(中)結構對比

韓國購買授權生產的214級潛艇(韓國稱為“張保皋級”)

214級潛艇已出口到土耳其、韓國、希臘等國,評價優異!基於德國潛艇設計、製造工藝方面的超高水平以及國外市場的評價,把214級排第一!

2、法國“鮋魚級”:鮋魚級潛艇,是法國和西班牙為出口國際市場而推出的一型外貿型常規動力潛艇。本級艇結合了法國和西班牙兩國潛艇的設計理念(個人對西班牙潛艇技術持懷疑態度,之前西班牙自己開發的潛艇竟然因為“小數點”錯誤導致不能浮出水面),分為標準型、AIP型和縮小版型。該級艇艇體為水滴型,並儘可能減少艇體外附屬物的數量,設有指揮台圍殼舵和十字形尾舵,其耐壓殼體採用高拉伸的HLES80型鋼建造,故重量輕,可使艇上裝載更多的燃料和彈藥,並使其隨根據需要下潛至最大深度。鮋魚級的高度的自動化,所有控制和平臺管理功能均可以由控制室來實施,控制室中央設有戰術平臺,關鍵功能的實時分析及冗餘設計,使其編制人員人數可減少到31人,正常值班僅需9人;

“鮋魚級”潛艇(AIP型)主要參數如下:

編制31人、水上排水量2000噸,長76.2米,寬6.2米,吃水5.5米,航速12節(水上)/20節(水下),潛深350米,自持力50天;主要武器為6具533毫米魚雷管,可發射SM39“飛魚”反艦導彈,最多可攜帶18枚魚雷/30枚水雷,包括"黑鯊"重型魚雷、F17II線導重型魚雷等。

“鮋魚級”潛艇體現了法國設計的“豪華感”

法國“鮋魚級”級潛艇結構圖

印度按照法國授權生產的“鮋魚級”潛艇

該級艇已成功銷往智利、馬來西亞、印度和巴西等國家。基於“鮋魚級”潛艇超前的設計、高度的自動化水平及所配備的武器水平,個人認為可排第2名。

3、日本“蒼龍級”:蒼龍級潛艇簡稱為16SS,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役最新銳的潛艇類型。蒼龍級沿用與親潮級類似的葉卷型艦型以及單/雙殼複合構造,但全長增加至84m,舷寬也略增為9.1m,潛航排水量從3500噸增加至4200噸左右,成為全世界排水量最大的柴電潛艇。其增長的艦體主要是為了容納四具瑞典研發的斯特林閉循環推進系統以及相關附屬輪機設施。2005年7月11日,日本川崎重工正式與Kockums簽約,由Kockums轉移斯特林MK.3發動機的技術並授權KHI生產,作為蒼龍級使用的AIP主機,單一斯特林MK.3主機的輸出功率約75kW ,整套AIP系統重約200噸。因此,蒼龍級實際上等於犧牲內部人員起居/操作空間來換取裝置AIP,不僅生活艙區減小,指揮控制室的容積也只有親潮級的3/4。

蒼龍級潛艇主要參數如下:

編制65人,水上排水量2950噸,水下排水量4200噸,長84米,寬9.1米,型深10.3米,潛深450米,航速13節(水上)/20節(水下);主要武裝6×HU-605 533mm魚雷發射管,管內裝填六枚,艦內可攜帶24枚,使用美製MK-37或日本89式魚雷、魚叉反艦導彈與水雷。

2017年11月,本蒼龍級潛艇第十號艇“翔龍”號在神戶正式下水,日本的潛艇陣容由此增加到19艘(超出其二戰以來長期保持16艘的規模要求)。

日本“蒼龍級”潛艇(那2片“破布條”真是煞風景)

“蒼龍級”潛艇結構圖

日本一直強調“蒼龍級”的大噸位,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它們狹小的島國“自尊心”

蒼龍級潛艇雖號稱是“最大常規潛艇”,但個人認為其噸位大並不是處於技術性能考慮增大,而恰恰是由於技術水平(AIP技術不過關)不夠不得不增大排水量,而且自動化程度也不夠高(4型潛艇中編制最多),之所以把它排第3為,也主要是考慮其裝備了AIP系統,這一點相對於“基洛級”有明顯優勢。

4、俄羅斯“基洛級”:基洛級潛艇其正式名稱為877型潛艇綽號:比目魚。本型艇是原蘇聯海軍時代研製的最成功的常規潛艇,主要用於在近海淺水區域進行反艦與反潛作戰,是目前俄羅斯出口量最大的潛艇等級。以火力強大、噪音小而聞名,爾後基洛級在經過現代化等改裝後形成了基洛級改進型,俄方正式命名636型潛艇,綽號:華沙工人歌其改進型更成為了柴電動力潛艇中的佼佼者,是世界上最安靜的柴電潛艇之一。636型的主要改進在於靜音項目,包括在艦體外部敷設新型消音瓦,不僅能吸收抑制本身的噪音,還能大幅降低敵方主動聲納的回波強度;基洛級改進型Project 636,,任務潛航深度約240m,最大潛航深度約300m,艦體預留浮力高達30%,在柴電潛艇裡十分罕見。

基洛級潛艇(636型)主要參數如下:

編制52人,水上排水量增為2350噸,水下排水量3126噸,長73.8m,寬9.9日,吃水6.2米,航速12節(水上)/19節(水下),自持力45天,航程13800公里;主要武器為艇首6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另攜帶12枚備用魚雷,一般為TEST-71線導魚雷,也可配備3M95反艦導彈,射程60公里,另可攜帶24枚水雷。

“基洛級”潛艇是前蘇聯/俄羅斯常規潛艇設計的巔峰之作

“基洛級”潛艇結構圖

“基洛級”潛艇不光彩的一幕:被自己導彈擊沉的印度“辛杜拉克沙克”號

“基洛級”潛艇是國際市場上少有的能與德國209/214級潛艇抗衡的“熱銷”產品,印度、越南、伊朗等國均有進口。由於設計時間較早,且未裝備AIP系統,相對其他3型潛艇來講,電子探測、自動化等方面已經逐漸跟不上節奏,故個人認為在4型潛艇中排名最後。

以上為個人的理解,歡迎關注“威吶解析”、討論交流。


威吶解析


個人認為這四種潛艇的戰鬥力排名,應該是日本蒼龍級第一,法國鮋魚級第二,德國214級第三,俄國基洛級第四。 由於受國際條約和國內法律限制,日本不能發展核潛艇,因此常規潛艇的噸位上越造越大,以此容納更多的武器裝備和燃料。進入21世紀,為了維持世界一流的潛艇部隊,日本著手研製一款裝備AIP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具備高潛航能力和隱蔽性能的新一代常規潛艇,這就是蒼龍級潛艇。該潛艇排水量高達4200噸,長84米,寬9.1米,高10.3米,成員65人,水上航速13節,水下航速20節,是全世界最大的常規潛艇,甚至超過了某些國家的核潛艇,堪稱最先進的“準核潛艇”。 蒼龍級潛艇彙集了日本在二戰後60多年的潛艇設計使用經驗,廣泛吸收了全世界先進經驗,應用了大量新技術、材料和工藝,例如X型尾舵的設計,其4個舵板可靈活轉動,使得潛艇能夠在水下自由進行三維機動,能夠快速擺脫和追趕目標。


法國鮋魚級潛艇是法國DCNS公司與西班牙Navantia公司(IZAR)聯合研發製造的常規動力潛艇。共有三種型號,即標準型、AIP型和縮小版型。此係統充分吸收了法國造船局和馬可尼公司在潛艇聲納、指揮及武器控制系統方面的成就。採用了雙冗餘以太網數據總線,可以在6個雙屏多功能彩色顯控平臺上完成所有的聲學及非聲學傳感器信號的處理以及武備、導航系統、指揮系統的控制功能。同時,該系統儘可能依據了商用成品硬件和軟件標準,特別是採用了高速RISC處理器、TCP/IP通信協議、1個X-Windows/Motif圖表用戶接口及UNIX操作系統,從而可以方便地實現系統升級換代。這也是將鮋魚級排在第二名的主要原因。


德國214型潛艇大家都瞭解,其排水量過小限制了其武器攜載量,影響了其綜合戰鬥力,故而將其排在第三名。基洛級潛艇雖然是原蘇聯海軍時代研製的最成功的常規潛艇,但其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而言,四種潛艇裡基洛級是最低的,極大的影響了其強大戰鬥力的發揮,因而只能屈居第四了。


李三萬的三萬裡


很多前輩從潛艇公開的性能上對比,以此區分上述四種潛艇的優劣,但是小編認為軍事裝備的好壞還是要從使用定位的角度去考慮的,比如虎式坦克的性能是二戰之最,卻也沒能改變德國戰敗的結局,它複雜的製造工藝反到是推動德國戰敗的原因之一,技術上簡單的多的T-34反倒成了勝利者,因此要從實際的需要角度去評價一款裝備。

小編認為蒼龍和鮋魚級潛艇互爭第一:因為這兩個潛艇的設計國家都是擁有漫長海上生命線的海洋國家,法國是殖民帝國中國保留殖民地和勢力範圍最多、最廣的國家,因此這個大多數領土都在陸地上的國家保持了一支航母艦隊,從側面說明它的海洋軍工產業並沒有萎縮,相比之下俄羅斯和德國由於實力的萎縮已經沒有了爭霸海洋的野心,自然在海洋科技領域的技術積累稍差一些。

日本雖然武器不能用於出口,但是他的海軍造船工業艱難的生存了下來,日本通過加快潛艇的更新換代,僅靠自衛隊的裝備需求斷推動常規潛艇的技術革新,因此蒼龍級潛艇有著不輸給任何同類產品的信息化、自動化能力。日本的潛艇需要在廣闊的西太平洋執行任務,因此和法國潛艇一樣擁有更好的遠洋作戰能力,在這一點上壓過海軍活動範圍較小的俄羅斯和德國。而俄羅斯海軍被戲稱為近海艦隊、德國更是隻有給波羅的海看門的份。

人們對214型潛艇的好感很多都是受到2戰的影響,但是德國在最近幾十年裡沒有將注意力放在海軍上是不爭事實,雖然對外公開的續航能力是19300公里、自持力是83天,但是終究只是水下排水量1980噸的小個子,德國開發這款潛艇似乎只是為了打破紀錄,最長的潛航時間、航程和僅需要27人的最少編制人員,然而華麗性能不是獲勝的關鍵就像虎式坦克一樣,反而是法國的鮋魚級將人數擴大到31人、潛航時間只有50天、水上排水量就超過了2000噸,這樣的性能恰恰證明設計人員儘可能考慮到了作戰需要。

俄羅斯的基洛級潛艇雖然賣得很好,但是多少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很多國家買不到西方潛艇不得不買而已。它水下3126噸的排水量自持力卻僅有45天,要說是作戰需要真的有些牽強了,只有日本蒼龍級的4200噸水下排水量在基洛級之上,卻沒有基洛級那種攜帶對空作戰導彈的能力,人數也多的離譜(蒼龍級需要65人、基洛級只有52人),這或許是不同裝備各司其職的考慮吧,不管怎麼說蒼龍、基洛、214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設計上的不足,只有法國的鮋魚最相對完美。


利刃軍事


我認為常規潛艇這種武器,應該從多用途和攻擊性上去考察其排名,畢竟常規潛艇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常規攻擊潛艇,這種攻擊武器不去考察其攻擊力,僅考慮靜音和隱身等防禦性性能是不合適的,從這個角度看,基洛級應該排名第一,其次是法國的鮋魚級,這兩款潛艇都具備巡航導彈發射能力。然後是日本的蒼龍級和德國的214級,因為蒼龍級噸位更大,新技術更多,214最大的優勢在於其採用了燃料電池AIP技術,而不是傳統的斯特林機AIP技術,不過這一優勢比起攻擊力不足來看也沒什麼了。

圖為基洛級06363型常規攻擊潛艇示意圖。


基洛級也被稱為K級潛艇,是一種聲名遐邇的潛艇,於1974年就開始了研究設計工作,它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K級潛艇的外形比以前建造的前蘇聯潛艇都要更接近於西方現代常規潛艇的外形,這種潛艇的外形和噸位非常接近美國海軍建造過的巴勞級潛艇,它基本上採用了大青花魚號潛艇的水滴型艇體,但是K級潛艇與上述潛艇也有一些不同之處,最主要的差別是K級潛艇在耐壓艇體上開設的流水孔說明了K級潛艇仍然是一種雙殼體結構。

圖為剛剛加入俄羅斯海軍服役的06363型基洛級潛艇。


基洛級潛艇有一個性能是其他幾個潛艇沒有的,那就是具備發射防空導彈的能力,所以他並不一定就害怕反潛直升機。K級潛艇上裝備了SA-N-8型對空導彈,紅外自導,戰鬥部重2千克,用於驅離和打擊反潛直升機,K級潛艇上裝備了盧比克MT-400型主/被動聲吶,為了提高聲吶性能,K級潛艇上採取了一些降噪措施,首端沒有開設流水孔,而且從1艙移除了機械設備,並且在整個艇體表面敷設了消聲瓦。

去年,一艘06363型基洛級潛艇在中東地區發射巡航導彈打擊地面目標。


此後俄羅斯又研發了636型K級潛艇,636型潛艇比877EM型潛艇長度增加了1.2米,增加的長度用於增加艇上的淡水艙和壓縮空氣的儲備,K級636型潛艇的水下最高航速達到19節,在通氣管狀態下以7節航行時,續航力為7500海里,自持力為45天。636型潛艇在其中央艙中裝備了自動集中控制系統,具有監控武器和導航等監控功能。該型潛艇的特點是大量採用了核潛艇的研製成果和設備,充分體現了俄羅斯潛艇的設計指導思想和水平,它在國際展覽會上的展出每次都能引來極大關注。在俄羅斯在中東地區參加的作戰行動中,06363型最新的基洛級潛艇還通過魚雷管發射了3M14型對地打擊巡航導彈,展現出強大的現代戰爭能力,具有有力的打擊能力,這是我認為他應該排第一的理由。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應該還是法國的油魚級,德國的214,日本的蒼龍,最後是俄羅斯的!為什麼這麼說!就是說現在的科技,電子化非常的先進了,也體現在信息化,先敵發現先敵打擊的效果!俄羅斯在80年代他的理念是,降低潮音打伏擊!115分貝,當時已經很高了!可是進入21世紀,這個水平就不夠用了,其他三國的都是105左右了,美國的佛羅尼亞級達到了90分貝的水平!我們要認識到我們的差距,要追趕!但是如果戰爭來了!我們也不要那麼的悲觀!戰爭還是人打的!都是熱火器時代,兵法還是最重要的,他們學孫子兵法,他們是孫子,我們是他們的祖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