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台村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友導讀

位於四川巴中的金臺村,數度遭受自然災害的侵襲,但這個頑強的鄉村依然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現代化農村的新路線,結合現代建築形式、技術與傳統農村文化,使村落無論在經濟、生態、社會層面上都得以充分可持續發展,甚至因此進了知名雜誌Dezeen挑選的2017年度最佳住宅設計TOP10榜單。

它究竟有何特別之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參考資料:谷德設計網、每經網、中新網、環球觀築等)

本文長度約2618字,閱讀全文大概需要5分鐘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2017年年末,世界著名建築雜誌Dezeen挑選出了2017年度最佳住宅設計TOP10,其中亮相的獲獎建築中,居然有這麼一座名不見經傳的鄉村,成為了中國唯一入選的住宅。Dezeen雜誌對它的評價是: “2017年最具社會責任感的房屋設計之一”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它就是位於四川巴中的金臺村。鬱鬱蔥蔥的山中,各種別緻的小房子和一座居民中心錯落其中。這座位於半山腰的小山村,如今也被稱為“

牡丹園”。

是什麼讓這座佔地僅六畝的鄉村受到建築設計雜誌的青睞呢?這要從這個村子的故事開始講起。

Aim:

重塑金臺村的新發展模式

金臺村位於四川省廣元市附近,是個不幸的地區。2008年的汶川地震導致這裡變成一片荒地,數年內突如其來的暴雨滑坡又讓新建的房子、公路等設施遭受了嚴重損毀。

村民們不得不進行轉移,寄住在鎮上。雖然居住條件變好了,但他們卻時刻懷念著老家的鄉土人情。用67歲的李正國老人的話來說,“還是不如自己的‘狗窩’”

那失落的心裡,時刻渴望著回到過去的家園。想重新回到家鄉的土壤上,居住在熟悉的空氣裡,是包括李正國老人在內的大多數人的心聲。

在社會各界的援助下,香港大學建築系公益機構

“城村架構”(RUF)來到了這個鄉村, 準備為他們再造一個新家。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城村架構”的創始人Joshua Bolchover 和 John Lin

項目的主要負責人關幗盈說:

我們期待設計出來的村莊縱使是現代的,卻能保留傳統村莊的韻味,並希望透過新穎手法結合現代建築形式、技術與傳統農村文化

,使村落無論在經濟、生態、社會層面上都得以充分可持續發展,讓村民能夠過著名副其實的現代化農村生活。

這是一家由香港大學運作的非盈利的設計及研究組織,旨在為受災地區提供一種嶄新的居住方案,讓金臺村既可以保留原有的農村韻味,又具有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新模式。

金臺村地處通往秦巴山區旅遊景點的必經之地,對日後發展生態旅遊非常有利。但目前的情況較為嚴峻:能用於建房的現有土地較少(只有六畝),資金方面也不充裕,如何將城市的現代化建築放進農村而不會有太大沖突?重重問題擺在了面前。

Approach:

用設計來優化空間

農村,最重要的什麼?他們做了細緻的調查,從建築材料、與自然環境、民生、社區關係等層面去思考這個問題,選擇保留的部分。

“金臺村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左鄰右里的人際關係很強,我們特別希望保護這份傳統村莊的人情味。”項目主要負責人關幗盈說。“村裡還存在著很多屬於當地農村的活動,如:草編、制辣椒、燻肉等,川北文化色彩濃厚。”

這是農村的特色底蘊,它不能被放棄!雖然土地面積小的問題可以通過放入城市集群式建築來解決,但如果不加修改,就很容易讓城市模式直接吞沒了這片區域。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那麼,向村民們多問問吧。

“城村架構”團隊開始以月或半月單位,辦起“工作坊”,向村民們徵詢規劃意見,沒想到,大家都十分踴躍,並貢獻了大量想法:有的人想繼續種植,有的人想養牲畜……甚至遠在縣城各個地方的村民們聽說了消息之後,也紛紛趕回來參與聚會。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於是,一個個階段性的規劃被做成模型,送到“工作坊”裡供大家觀看和提意見,再不斷調整。

就這樣,一個最終版本的設計圖終於投入了運作。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在這片僅僅4000平方米的土地上,最終確定建設26所全新設計的房屋,配套雨水收集、汙水處理等裝置。

各間房子交錯有致,建築佈局整齊劃一,以保證室內採光和通風。磚紅的底色和白色的框架結構,為建築增添了一種幾何式的現代美。而且,每棟居民樓的抗震性都經過了模型的高強度安全測試。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門口面向街道,讓家家戶戶門前敞亮,既可以方便開展日常活動(比如晾曬成熟的玉米),也便於鄰里之間打招呼。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房子的屋頂,採用分層式階梯設計,既可以挑土種植作物和晾曬糧食,也可以沿著階梯和嵌入牆裡的管道,收集降雨至地下貯存。在屋頂,還安裝了太陽能發電裝置。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外牆則由混凝土和磚塊搭建而成,保持農村一貫的裝修風格。樓下有專門隔開的區域,可用於種植作物或圈養牲畜,而牲畜產生的排洩物則會被收集,用於產生沼氣作為清潔能源,實現能源自給。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佔地不小的居民中心,為具有豐富文化活動的金臺村提供了一個公共空間,讓人們可以在這裡休息、聚會、溝通交流。一樓可以用來舉辦會議,也可以為開展家庭宴席、農家樂、民俗等活動;二樓則有一塊較大的面積,可用於種植蔬果。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他們還將農村本底和綠色理念有機結合,在村莊裡設計了一個汙水處理池——這是一個由三級梯田組成的系統,自上而下依次為睡蓮田、香蒲田和茭白與藕的混合田。

汙水僅通過植物的淨化作用逐級向下流,到三級田剛好成為可用於灌溉的淨水,剩下的水將通過水渠進入地表水系統。不僅滿足生態功能,還兼具觀賞與經濟價值。

沿規劃理念改變鄉村、振興鄉村,這正是金臺村規劃的意義所在。

Action:

正在帶來新的經濟效益

金臺村公益性項目建設完成後,總耗費為60萬美元(150美元/平方米)。如今它正在為這裡不斷帶來新的經濟效益。

首先,當初“工作坊”召集人們聚會討論的習慣,沿留了下來。每逢村裡大小事宜需要拿主意時,人們總會集體商議。

隨著Dezeen雜誌將它評選為年度最佳住宅設計,這個地區成為了網紅之地。記者、遊客和徒步者等絡繹不絕地湧了進來,只為一睹風采。漸漸地,這裡的品牌打響了。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而當地人也開始探索,如何藉助當地條件來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有機農業和養殖業:

秦巴山鄉村發展研究中心理事長周文國是縣上養殖技術的領頭人,他帶頭在村裡打造了名為“金港”的公司,集結村民合辦有機農業和養殖業,希望打造出品牌。儘管目前還面臨著技術和資金上的問題,但正在努力克服中。

綠色農業:南江的多個特色農業——大葉茶的一個種植基地就位於金臺附近。如今種茶製茶已進入金臺的每家每戶。“小戶農業是不長久的,我們希望號召村民將農田集中起來規劃,做成茶園,產生規模效應。”已退居二線的老村支部書記袁宗成說。

旅遊業:南江打造5A級景區的進程正在進入新的階段。如何打造民俗旅遊文化,也成為了政府人員正在考慮的一項工作。

更重要的是,遭遇了數次自然災害依然得以重建的這個地方,成為了十年汶川地震震後重建的鄉村規劃樣本。

如何發揮金臺村的樣本價值,為整個川北地區的鄉村振興帶來借鑑?這是一條還在探索中的路,需要時間,但一定是有意義的。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南川的其它地區也在面臨著異地搬遷問題,然而“住房問題面太大、難度太大”等問題,依然困擾著各個項目的實施。

鄉村規劃不是照搬城市模式,而是根據當地特色進行量體設計。只有尊重鄉村的根,“牡丹園”才會越發芬芳。

社創案例|Dezeen2017最佳住宅設計TOP10 之 四川金臺村

執行主編 | 張羽漫

顧問 | 葛繼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