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困獸」?!汽車大佬紛紛自建不帶它玩啦?

8月底,鋰電獨角獸寧德時代(300750.SZ)發佈2018年半年報。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3.6億元,同比增長48.69%,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1億元,同比下降49.70%。

寧德時代“困獸”?!汽車大佬紛紛自建不帶它玩啦?

跌利預料之中,溫床破碎

幾乎壟斷了鋰電池生產的寧德時代為何會跌利?這也引得各界人士猜測不已。對此,寧德時代給出的原因是,上年同期轉讓了持有的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股權取得的處置收益影響。如若扣除轉讓普萊德的處置收益及其他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對業績的影響後,淨利潤同比增加36.55%。

寧德時代“困獸”?!汽車大佬紛紛自建不帶它玩啦?

但這顯然瞞不過熟知動力電池產業的行業人士,淨利潤腰斬原因並非僅是如此。補貼退坡和新補貼政策的發佈,擊碎了政策的溫床。在補貼退坡的大勢下,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分,必然會面臨者降價的壓力,相應的利潤就會減少,即使是作為獨角獸的寧德時代也不例外。

車企自建電池廠,衝擊巨大。

除了政策帶來的盈利波動,進入市場轉型期的動力電池產業,也有來自行業競爭壓力。近期,大眾對外表示,擬在歐洲自建電池工廠生產固態電池,並有望在2024年至2025年間開始批量生產。7月底,德國戴姆勒集團宣佈在德國本土建設第二座電池工廠,投資5億歐元。

寧德時代“困獸”?!汽車大佬紛紛自建不帶它玩啦?

今年3月,日系車企領頭羊豐田旗下子公司Primearth EV energy宣佈,將在日本靜岡縣建設混合動力車(HV)專用電池的新工廠。電動車新貴特斯拉同樣是自建電池工廠的代表,在美國的超級電池工廠投產後,其宣佈將再建4家超級電池工廠,其中一座落戶在中國。

寧德時代“困獸”?!汽車大佬紛紛自建不帶它玩啦?

在新能源這塊大蛋糕面前,各大車企在有實力的情況下,都不願將命運掌握在別人的手裡。如果整車企業都選擇自己建立電池工廠,這對於動力電池企業來說,無異於是晴天霹靂。

挑戰不斷,更新技術迫在眉睫

車企自建電池工廠之舉,從大眾此前陷入的電池“致癌門”,也很能明白。電池技術是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一旦電池供應出現問題,會對汽車製造商的生產造成巨大的影響,還是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來得比較踏實。

寧德時代“困獸”?!汽車大佬紛紛自建不帶它玩啦?

結合近年來多家主流國際車企的入局“自建廠”遊戲,也能嗅到電池行業的行業洗牌。行業數據顯示,2016年的電動車,電池佔整車成本比例將近一半,為48%。到2030年左右,電池在電動車中的成本要降至18%左右。動力電池行業未來三年行業洗牌速度會更加迅速。

對於整體亞洲動力電池生產企業而言,或都將面臨更多嚴峻的挑戰,而更安全合理,更具革新性核心技術,也將成為未來競爭中的重要因素。

電池技術無疑是未來汽車行業爭相發力的一大分支,任何產業的競爭歸根結底都將是核心技術的競爭,電動汽車的核心就是動力電池,動力電池的質量和產量很大程度決定著車的質量和產量。因此,搶先佈局新能源市場的前提就是提升電池技術。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寧德時代的未來將面臨更多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