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60歲以上是癌症的爆發期?

2133221984


我們經常會聽說,某某剛退休,就查出了癌症,言語中滿是惋惜,那為什麼癌症在60歲以上會爆發呢?

有文獻記載,有62種主要癌症的高發年齡,是60-70歲。比如佔男性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肺癌,發病年齡高峰在60~79歲之間。我國食管癌男女合計平均年齡為63歲,80%發病在50歲以後。人過40歲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顯著上升,60~65歲是高峰期。

我們知道癌症的發病是一個長期的慢性過程,在某種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正常細胞發生異變,變成癌細胞,變成的癌細胞並不是都能成氣候,有的只是曇花一現,被機體的免疫系統所清除,而即便那些有機會繼續留存下來的癌細胞。從接觸致癌因素,正常細胞癌變成癌細胞,然後一個癌細胞分裂增殖出10億個癌細胞,得十多年,幾十年。所以腫瘤一般發生在年齡大的人身上。

而且許多人在上班時忙於工作,並不重視體檢,一旦退休,時間閒了,對自身關注多了,才想起來去體檢,這讓腫瘤的檢出率提高了,相應發病率也提高了。隨著現在檢查手段的日益先進,CT在體檢中的普遍應用,腫瘤檢出率有年輕化趨勢。

所以隨著人均壽命的不斷提高,為了避免腫瘤的發生,我們現在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戒菸戒酒,適當運動,保持樂觀的心態,定期體檢,祝大家都能遠離癌症,過上幸福的退休生活!


胡洋


60歲以上是癌症的爆發期,這話也許不一定準確,但從總體上來說還是有道理的。當然,不同的癌症,並不是都是一樣的,比如很多癌症就是在兒童高發,比如,現在癌症其實越來越呈現年輕化的趨向,比如,有的癌症高發年齡是四五十歲,有的則是五六十歲,有的在六十歲之後,但從總體來說,癌症的高發年齡還是五六十歲以後,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有:

1、癌症的發病是一個長期的慢性過程,也就是說,癌症的長成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過程,多數需要少則十多年,多則幾十年。有某種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正常細胞發生異變,變成癌細胞,變成的癌細胞並不是都能成氣候,有的只是曇花一現,被機體的免疫系統所清除,而即便那些有機會繼續留存下來的癌細胞,想要長成可見的癌症,它首先得經過很多很多次的分裂增殖,也就是不斷地一代一代“生育子孫”,那要稱繁衍多少代,或者說要“生出”多少個子孫才能成為我們臨床可檢測的癌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癌症,在之前,儘管也是“癌症”,但你無法知道,也難於診斷。通常我們以25px為界,25px的癌症大概是10億個癌細胞聚在一起,而從一個癌細胞,到10億個癌細胞,可不是幾天幾個月就能長成的,快也得好些年,多數需要十多年、幾十年,如此一來,從接觸致癌因素,正常細胞癌變成癌細胞,然後一個癌細胞分裂增殖出10億個癌細胞,得十多年,幾十年。另外,即便到了25px大小,很多人也沒有重視,而給了癌症繼續長的時間,或者沒診斷出來。那麼你想一想,多數癌症的發現診斷,也就在至少四五十歲之後。所以,四五十歲之後是癌症的高發年齡,但很多癌症在四五十歲左右並沒有表現出來,因為還可能有免疫因素的影響。

2、四五十歲期間,如果機體免疫力還能抑制住癌症的生長速度,也許還可能再些時段會表現出來,那通常進入到60歲後,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或者由於閒下心來,更會注意身體的一些不適表現,反正各種原因,癌症更有了機會“冒”出頭來或表現出來或查出來。

3、當然也許還有一些非醫學本身的原因,比如,四十歲以後的中老年人,由於忙於工作事業,疏於體檢,或者有意有意的拖延,沒有重視。等到60歲後更有閒心也更重視身體。

還有其他原因嗎?等你補充……


腫瘤專科醫生


首先我不認可這個說法。根據最近幾年統計的數據來看,癌症的爆發期應該是40歲。在40歲之前,癌症的患病率是很低的,而超過了40歲後,癌症的發病率直線上升,根據最新的2017年國家發佈的數據,癌症患病率在85歲才是達到了最高值。

之所以是這種情況跟癌症的形成原因有很大關係。癌症本質是細胞的變異。一般細胞每分裂一次,就增加一次的幾率。而且隨著細胞分裂的增多,甘細胞的活性一般都會有所下降,導致變異的幾率增大。

而且形成癌細胞其實也不要著急,我們人體還有警察在巡邏,抓壞細胞。這個警察就是人體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只要免疫系統發現有異於正常細胞的,他就會去努力殺死對方,從而保護我們免於癌症。年輕時細胞活力強,基礎代謝高,殺死癌細胞分裂的速度發育它分裂的速度就會消滅癌細胞,只有癌細胞的或是不被免疫系統識別,或是我上文說的那樣,生成速度大於消滅速度時才預示著你得癌症了。這是原發性癌症在40歲前很低的重要原因。

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癌症其實不是一天形成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代醫學檢查出癌症,需要癌細胞達到一定的數量。大概有10億癌細胞聚在一起才能夠被確診得和癌症。而這可不是一兩天就能形成的。

所以我的文章當中經常鼓勵年過40的人要適當的去做癌症篩查。要多瞭解一些癌症的早期反應。畢竟1大部分癌症期或是2期的治癒率還是可以的。

營養海賊團船長~肖雲濤(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營養學會會員、大連營養師俱樂部講師、營養大使,擅長上班族營養、癌症營養)


營養海賊團


癌症是慢性疾病,一個癌細胞從誕生到引發癌症的發生,至少要經歷10年到20年的時間,除個別癌症會發生在兒童時期(像白血病),我們熟知的大多數癌症:肝癌,肺癌,胃癌,結直腸癌等都屬於老年病,所以大部分癌症還真都在60歲左右發現。



從癌細胞成長的過程看,也是一路坎坷。癌症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我們體內與癌症相關的基因大概有一百多個,癌基因突變與癌症發生的概率是同細胞分裂次數,基因突變數目,免疫清除能力,還有致癌基因的概率等等多因素相關,所以一個癌細胞想突破重圍需要過五關斬六將,需要長時間壯大自己的隊伍,還需要隨時應對體內免疫系統的追殺,等到終於有機會迅速分裂繁殖,也就到人類的晚年期,老年人免疫系統減弱,清除癌細胞能力減弱等眾多因素導致癌症的發生。

是不是人老了就都必須與癌症為伍呢?當然不是的,癌症的發生與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所以請一定在年輕時做到以下幾點:



(1)戒菸,不做二手菸,三手菸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菸草每年使近600萬人失去生命,包括癌症。已有明確證據證明吸菸可導致30%的癌症,例如肺癌,膀胱癌,胰腺癌,白血病,結腸癌,腎細胞癌等,戒菸,遠離菸草可降低癌症的發病風險。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主食增加全穀物的比例,蔬菜以綠葉蔬菜為主,多食十字花科蔬菜,多吃水果而不是喝果汁,控制動物性食物攝入比例,杜絕高鹽,高油,高糖食物,不酗酒,三餐規律,不暴飲暴食,不吃過燙辛辣食物。很多人說癌字三個口吃出的病,雖不科學,但也形象地說出癌症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



(3)保持健康體重,吃動平衡。肥胖是代謝性疾病,近年有上升趨勢,尤其在兒童與青少年中比例逐年上升。肥胖不僅是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誘發因素,也可以增加很多癌症的發病風險,比方乳腺癌,結直腸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告別葛優躺,不做沙發土豆,做好自身的體重管理可降低癌症的發病風險。

癌症的發病率同其他疾病一樣有年輕化趨勢,所以不論是否60歲是癌症爆發期,我們都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降低患癌發病幾率,防癌是一輩子就要做的事。

(王芳,主管護師,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國家健康管理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我是一名放射科醫師,我在工作中看到很多人因為不舒服第一次檢查就發現癌症,甚至全身轉移的晚期癌症的。我看著片子,說實話很難過,我都會去看看是多大年紀的人,有點可惜和埋怨他為什麼不早點體檢。我們發現60歲以上並不是癌症的爆發期,得癌症最多的年紀是40-70歲之間。



人體就像一部機器

我們從瓜熟蒂落到慢慢長大成人,到了中老年人,用的零件也慢慢的退化,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而隨著現在汙染越來越重,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癌症也越來越年輕化。60歲以上並不全是癌症的爆發期。

有時候同事間開玩笑說,現在的制度是養老靠自己,養老金扣那麼多,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退休領養老金的那一刻。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但是我們要努力活著,才對得起自己的人生。

發現癌症早期,手術切除是可以治癒的。而中晚期癌症,必定是持久戰,但是也不要灰心,因為我見過很多中晚期癌症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後來複查,都有好消息,病灶縮小或者沒有繼續長大。

癌症的防治,重在預防

40-70歲,是癌症的好發年紀。所以建議40歲以上的人都要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要堅持體檢。因為很多早期癌症沒有任何症狀,我們無從發現它的蹤跡,只能做體檢篩查,具體要做什麼體檢項目,可以查看我往期的回答。




小影大夫


健康一一從建立正確的生活方式開始!

我叫王寶峰,多年從事健康教育及慢病管理,是聊城千島山莊醫院 健康顧問 。

人們由於多年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便秘、胃病、睡眠、各種皮膚病、尿毒症、肥胖、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及癌症等等。它們都叫慢病也叫代謝類疾病。

千病萬病都是一種病:‘’細胞病‘’!

假如得了慢病,不要先去看醫生,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食物。

建議:找找自己的發病原因,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給細胞營養,充足的睡眠,恢復人體自愈本能,病自然就好。

要想真正實現健康,必須建立正確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平衡營養,適量運動,規律休息,放平心情,才能遠離慢病。

新聞:首都醫科大學腫瘤系主任石漢平教授在國家會議中心作客‘腸道大會’時做了一場精彩演講:石教授高呼營養不是支持,更不是扶助,而是治療,我們應還營養為一線治療!

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來,營養是治療,是慢性病最終解決方案。加拿大也提出:營養是一線治療。

但在我國,目前的現狀是營養診斷和治療不能收費,營養製劑常常被列入改革對象(意思砍掉,不需要)。

但我國也已充分認識營養保健的重要性,國家衛計委已改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強調,運用那些非醫藥療法來治療慢性病,一是減少損傷,二是節約費用,三是減輕病痛。

對癌症患者建議:服用蘋果乾細胞排毒,打通經絡,氣血充盈,解決便秘;再用小分子活性肽給細胞充足營養,修復受損細胞,激活人體自愈本能,恢復代謝功能,才能真正實現健康、美麗人生!

可隨時解答民眾健康諮詢!

會讓你知道慢病是怎麼得的 ?

怎麼合理飲食 ?

怎麼防控慢病 ?

怎麼真正實現健康長壽 ?


用戶59220116384


成人惡性腫瘤常可分為兩類:

一類:隨年齡增長髮病率增高的腫瘤,如食管、胃、結直腸、胰腺、前列腺惡性腫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多

二類:與一類相似,但在50歲後發病率有所減緩,如女性乳腺癌、子宮頸癌和肺癌等。

不同年齡的組織對致癌原的敏感性亦不同。

乳腺癌:乳腺癌的發病率在50 歲左右人群中有所降低,其後呈現一緩慢上升趨勢。

結腸癌:一類腫瘤的代表,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這與結腸粘膜持續暴露於致癌原有關。

這裡所說的60歲以上癌症爆發,應該和身體機能的減退,免疫調節變弱,和身體致癌毒素的積累,身體各項功能表現狀態都與疾病相關。不只是癌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都較為常見。年齡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腫瘤健康管理


氣滯血瘀,免疫紊亂是癌症形成原因!!!人體之所以能長出癌細胞,是因為這些部位氣血淤積不通,不通的地方就開始溫度變高,溫度一高,血液中的成分就變化,就長出了“癌細胞”。就像身體的外部皮膚長了一個瘡瘍一個道理。治療所謂癌症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氣血中的“熱”清除出去,再結合活血化瘀,癌症就會消失了。西醫只知道用放化療去殺死癌細胞,不知道癌細胞是因為氣血太熱而長出來的,不知道清熱,所以殺死癌細胞的速度不如癌細胞長出來的快,所以放化療到最後就是正常細胞也全殺死了,人也死了。


八年中醫抗癌成功路


與機器一樣,時間長了就發生銹斑,機器要精心養護,人同樣要精心保養,才能延長生命。機器在運行過程中不會產生銹斑,同樣人在運動中才會健康,道理很簡單,人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也會給別的人講這個道理,但不是人人都會給自己用這個道理。大道至簡,要覺悟確很難!病從心生,心從氣來,所以人們要想擁有健康,身心健康才是人生活的全部所在。人過六十也是生命過程新的開始,人一生追求什麼?自由!六十歲才真正擁有了自由,珍惜時間,珍惜生命,重新生活,樂趣無限。這是本人五年來的生活體會,每天忙的不亦樂乎,真正體會活到老,學到老的真正意義,把心態調整好,才會遠離病痛,享受人生。


倚天劍22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