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了一首詩讓張學良惱恨終生,即使是國民政府元老仍被開除黨籍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瀋陽。——《哀瀋陽》

這是1931年11月20日發表於上海《時事新報》上的一首感時近作詩:當時日本關東軍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而主政東北的張學良堅決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輕而易舉地侵佔了遼、吉兩省,黑龍江省也在迅速陷落之中。這首極五言四句小詩就此成為張學良一生的痛,他被世人認為是性喜風流、為色禍國的花花公子,頭上被戴上了一頂不抵抗將軍的帽子。

他寫了一首詩讓張學良惱恨終生,即使是國民政府元老仍被開除黨籍

一直到晚年,張學良都對這首詩無法釋懷,他曾不止一次地對唐德剛先生提起這首詩:這首詩我最恨了,我跟朱五(朱湄筠)不僅沒有任何關係,我都沒跟她開過一句玩笑!我張學良如有賣國的行為,你們就是將我的頭顱割下我也是情願的。誠然,歷史早已證明:張學良與影星胡蝶素昧平生,與朱五也從未開過半句玩笑,而與趙四早在1926年便已相識。

他寫了一首詩讓張學良惱恨終生,即使是國民政府元老仍被開除黨籍

同情張學良遭遇的人還為他辯解:“九一八事變”爆發前,張學良因久吸鴉片,弄壞了身子,正住在北平協和醫院療養。事發當夜,張為了給遼西水災籌款而拖著病體臨時出院,與英國駐華大使夫婦正在戲院包廂觀賞梅派京戲《宇宙鋒》,這是外交事務,也是身為國民政府陸海空軍副司令、北方七省最高軍政長官張學良的職責所在。想來詩中所述與歷史事實不符。

他寫了一首詩讓張學良惱恨終生,即使是國民政府元老仍被開除黨籍

那麼究竟是誰,又是為何要寫這首詩呢?寫這首詩的人名叫馬君武,他是民國的元老、著名的教育學家,一生致力於改造中國的封建教育體制、極力推廣現代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時人將他與北大校長蔡元培並列,稱其為“北蔡南馬”,周總理更是稱他為“一代宗師”。然而這位擁有留德工學博士,精通英、日、德、法四國語言的大教育家,卻在政界屢屢碰壁。

他寫了一首詩讓張學良惱恨終生,即使是國民政府元老仍被開除黨籍

馬君武早於1905年便在日本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可謂是國民政府的元老級人物。可是這位元老在民國時期的身份卻非常尷尬,說他是孫中山的秘書長吧,人們只會想起整出三民主義思想的戴季陶;說他是國民政府最高國防會議參議吧,蔣介石有事只會找吳稚暉商量而不是找他;說他是“北蔡南馬”吧,他的廣西大學究竟不能與蔡元培的北京大學等量齊觀。

他寫了一首詩讓張學良惱恨終生,即使是國民政府元老仍被開除黨籍

然而,後人提起馬君武,往往是他“一言不合就開打”直率勇武的個性。據說當初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人就袁世凱是在北京還是南京就職產生了爭論,孫、黃主張武力迎袁南下就職,而宋則認為這會刺激北洋軍很可能引起南北分裂,就在宋滔滔不絕時,冷不丁被馬君武以“袁世凱說客,出賣南京革命事業的投機者”為名狠狠扇了一個耳光,重傷了左眼。

他寫了一首詩讓張學良惱恨終生,即使是國民政府元老仍被開除黨籍

可見,馬君武這種“直率近乎孩童,勇武略似魯莽”的風格在注重風度矯飾、講究尺度平衡的政治界顯然是玩不開的,最終這位集孫中山秘書長、同盟會章程8位起草者之一於一身的元老級人物,在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時被開除了黨紀。1927年,馬君武回到了家鄉受廣西省政府委託創辦了廣西大學,並先後三次出任廣西大學校長,全身心投入了教育事業。

他寫了一首詩讓張學良惱恨終生,即使是國民政府元老仍被開除黨籍

不過,身處教育界也難免會為學校事務與政治人物打交道。“九一八事變”後,時任北平私立民國大學校長的馬君武為了籌措辦學基金,親自拜訪張學良請其出錢助學,然而張因東北局勢緊張無心搭理閒人而拒見,可馬君武堅持苦等了一夜終於見到了少帥,卻被張學良以“現今軍事費用已窮於籌措,先生所需經費實在愛莫能助”回絕了。馬君武惱羞成怒這才寫下了這首無言小詩,看來兵也有跟秀才講不成理的時候,不過倘若少帥堅持抵抗,或許也不會落人以口實了!

他寫了一首詩讓張學良惱恨終生,即使是國民政府元老仍被開除黨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