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負債率爆增,灰犀牛突襲,泛家居未來10年的路怎麼走?

最近兩年,家庭債務備受關注。

別錯誤地認為這是國家的事情,事實上,這一新現象,有可能會影響到消費市場的變化,會影響到我們的產品定位,到底是一直做高端產品,還是提前做足性價比優勢。

對裝修、建材與傢俱市場的影響,同樣不可小視,比如負債居民的增加,將有越來越多家庭降低裝修預算,減少高檔裝修材料的購買;二次裝修時間延長;軟裝消費減少等等。

大材研究就帶大家看看,家庭負債究竟到了怎樣的程度?

半月談的一則報道透露,我國家庭槓桿率近年來逐年攀升,2006~2016年槓桿率從11%上升至45%,2017年9月底更達到50%上下,10年間增長3倍。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田國強教授等人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底,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已達到48%,遠超眾多發展中國家,而且城鎮居民收入增速落後於GDP增速。

更誇張的是,我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達107.2%,這樣的省市已超過10個,已經超過美國當前水平。

其中,福建、廣東、浙江等三個省份,超過了美國金融危機前峰值。重慶與北京正在逼近。

如果考慮到民間借貸等難以統計的部分,有些家庭可能已經入不敷出,債務負擔難以想象。

真相到底如何,我們再看一些機構的研究結論。

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鋒指出,從國際比較來看,2016年,中國居民部門負債和勞動報酬之比是90%,而2008年不到50%。

美國這一比值2008年是140%,2016年降到118%。可見,美國居民部門在去槓桿的同時,中國的居民部門在加槓桿。

比較有說服力的是2017年11月份的一份報告,當時,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發佈《三季度中國去槓桿進程報告》,其中提到,居民部門槓桿率依然延續上升趨勢,從2017年二季度的47.4%上升到三季度的48.6%。

一些民間的研究機構也有自己的觀點,蘇寧金融研究院曾有統計數據,1996年中國居民槓桿率只有3%,2008年也僅為18%。

但是,從2008年開始,居民槓桿率呈現迅速增長態勢,短短六年間翻了一倍,達到36.4%。

到了2017年三季度,居民槓桿率已經高達48.6%,高於國際上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水平。

這一數值尚未考慮住房公積金貸款、P2P、現金貸等貸款。

倘若將這些納入考察範圍,那麼,中國居民部門債務佔GDP的比重,早在2017年7月突破了54%。

摩根大通甚至預計,到2020年,中國家庭槓桿率將進一步上升至61%。家庭槓桿率增加將主要由信用卡快速增長,還有在線P2P貸款等因素推動。

從統計數字來看,2016年實際上是一個轉折點:當年,中國出現了家庭存款增量,逐漸低於家庭貸款增量的現象。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截至2017年9月底,中國家庭部門貸款已達39.1萬億元。

與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相比,債務的絕對總量還未達到極端狀態,但增長速度非常快。

為什麼說速度非常快呢,我們看美國的情況,居民槓桿率從20%上升到50%,花了將近40年時間,而中國只用了不到10年時間。

而且國內的家庭貸款,以房貸為主,2017年三季度末個人購房貸款餘額為21.1萬億,佔總貸款餘額的54%,同比增長了26.2%。

想必很多人都有這種體會吧,不光是主觀體會,還有大量數據為證:

2017年12月時,西南財經大學下屬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佈了《中國工薪階層信貸發展報告》,在調研逾4萬戶家庭數據和12萬家庭成員之後,發現:

工薪家庭平均總信貸需求額為26.5萬元,其中房產信貸需求額為22.5萬元。工薪家庭平均實際信貸額為12.5萬元,其中86.3%是住房信貸。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一半工薪家庭的信貸需求得到了滿足。工薪家庭和非工薪家庭都在在較大的信貸缺口,尤其是消費信貸滿足度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家庭的資產中,房地產佔比已經達到了68%,而北京和上海更是高達85%。

雖然各地在限購限貸,但是,一部分短期消費貸款的增速突然變快,作為住房貸款的替代形式,變相流入房地產市場。

這說明一些家庭持有的現金、儲蓄等流動性,是比較緊張的,他們正在通過短期貸款,暫時彌補債務缺口。

不過,還是有不少研究者認為,中國家庭的負債比重看起來高,但安全性同樣高,比國外的發達經濟體,還是比較低的。

第一太平戴維斯世界研究部統計發現,中國家庭的負債率遠低於全球其他地方。

目前中國人均負債為2萬美元,美國的人均負債高達14.53萬美元,日本是13.4萬美元。

中國的家庭負債佔GDP比例只有44%,美國的佔比高達80%,世界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是74%。

該機構認為,中國住宅資產總值與家庭負債餘額比值最高,為8.4,而美國,住宅房地產價值不到家庭負債水平的三倍。

在目前保持高位的家庭負債情況下,也有樂觀的分析認為,中國家庭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與其他國家比較來看,中國居民的債務收入比明顯低於美國,也低於同為東亞國家的韓國、日本。其中,中國工薪家庭的資產負債率,只有美國家庭的一半。

雖然如此,但中國家庭的債務收入比處於上升趨勢,這些家庭的償債風險不容忽視,尤其是收入水平不算高,且波動較大的非工薪家庭,其償債風險值得警惕。

專家普遍認為不會發生類似美國的次貸危機,但仍需警惕家庭債務風險引發“灰犀牛”事件。

什麼是“灰犀牛”事件呢?

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渥克撰寫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讓灰犀牛為世界所知,它比喻的是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灰犀牛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你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定會讓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撲倒在地。

它並不神秘,卻更危險。

去年7月17日的時候,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有效防範金融風險》,其中提到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這是人民日報首次提到“灰犀牛”。

家庭負債上升,為什麼存在“灰犀牛”事件的可能性呢?

邏輯是這樣的:

居民的銀行儲蓄、持有現金等流動性資產,受到約束性影響後,會進一步影響居民消費,自然影響實體經濟。


過高的債務,有可能導致大量家庭有錢不敢花,即便他們收入再高,但對比起鉅額債務,可能也是杯水車薪。

僅房貸支出,就可能讓他們節衣縮食,更不用提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及生活開支,當然,在裝修方面也會節省投入。

同時,中國家庭槓桿率存在嚴重的分佈失衡,具體表現在地區差異、年齡段差異等方面。

如果家庭債務的累積,出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地區,不僅會影響當地居民生活質量,還會拖累宏觀經濟,隱含系統性風險。

當然,在這種債務極高的城市開店,如果是高端品牌,風險也是極高的。有可能那種主打性價比的品牌,反而有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再看年齡段差異,中青年家庭的負債相對較高,尤其是近年來舉債購房的年輕人,可能是中國社會中槓桿率最高的群體,他們還可能向親友借錢。

如果收入出現變化,他們的家庭債務風險就會顯現出來。而這部分人,一直以來是我們家居、建材與裝修公司的主流客戶群體。 一旦他們的消費力下降,帶來的負面效應是相當大的。

有人描繪過這樣一種惡性循環:

“經濟不景氣——收入下滑——一部分人還不起房貸——銀行低價出售欠賬人的房子——房價下跌——更多的人停止還房貸——銀行又出售——房價又下跌……”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當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低於10%時,家庭信貸繼續增加,可能會對GDP增長起到積極作用。當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超過30%時,家庭債務的增加,會損害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增長。

作為個人,在購置房產的同時,應該考慮到合理配置自身資產,控制債務比例,不忘提升自身的理財水平、對大勢的判斷、業務水平與各方面能力,擴大收入源頭,增加收入總量。

而對於泛家居行業的企業來講,對消費大勢的把握非常關鍵。

現在有些公司喜歡做高端產品,打造得相當成功,品牌檔次偏高端,產品質量不錯,當然價格也不低,比如床墊行業的慕思、瓷磚領域的簡一、衛浴行業的箭牌等。

不過,如果將家庭負債率走高的情況考慮進來,無論在高端市場多麼成功的品牌,都有必要早做準備,早早設計消費降級的應對策略。

簡單來講,就是要推幾款能鎮得住場子的實惠產品,建立起性價比護城河,保持在高性價比產品線的優勢,提前佈局可能面對的消費變化。

這種主打性價比的策略調整,有可能影響到未來數年裡的市場成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