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衆「跟風」梯內電子屏,電梯媒體進入2.0數位化時代

近段時間,有關分眾和新潮兩家媒體的頻頻交鋒,在業界內外引發熱議。由於兩大平臺主打產品的差異化,框架廣告和梯內電子屏無可避免地成為大家討論中比較的對象。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一方面再三強調框架廣告綜合優勢大大優於梯內電子屏的分眾,已經開始全面“跟風”梯內電子屏市場。這一舉措也預示著,電梯框架廣告的發展已經迎來拐點,梯內視頻將成為下一階段的絕對主角,電梯媒體開始進入2.0的數字化時代。

一些細心的朋友最近在成都的電梯裡發現,又多了一塊電子屏。仔細一看,寫著“分眾傳媒”。這和更早進入電梯內的新潮傳媒梯內屏長的很像,只是上、下顛倒了位置。讓人看過之後不由得心生疑問:最近這兩個在“風口浪尖”的企業,這是在線下的電梯內“開戰”了?

分眾“跟風”梯內電子屏,電梯媒體進入2.0數字化時代

分眾梯內屏和新潮梯內屏(圖據網絡)

其實不然,據瞭解,早在此番與新潮唇槍舌劍之前,分眾其實早已在暗中著手梯內電子屏的部署,且在全國多城均有佈局。僅成都一地,梯內屏的裝機數量就接近1萬臺。拋開正面阻擊新潮的意圖不說,分眾的做法,揭示的另一個結果是:電梯海報的好日子,可能真的走遠了。

電梯作為封閉空間,受眾被動的接受廣告,但隨著線下媒體數字化的革命,電梯框架的表現形式、性價比都已經過於落後了。從用戶新鮮感來說,動態畫面比靜態更“吸睛”,有聲音有視頻,很容易抓住用戶;而對於廣告主來講,視頻廣告多條輪播,容量大,成本比框架低。依我看,在不久以後,視頻類的廣告屏必將成為電梯媒體的主角。

客戶說好,才是真的好

廣告本身就像是大海撈針的行為,一棟樓裡對產品感興趣的人數是有限的,不管是框架還是電子屏廣告,樓裡的人每月都能看見幾十次,廣告傳播的作用都能達到,與其選擇價格奇高的框架,不如選擇即有圖像又有聲音,價格僅為框架1/3的電子屏。用節約出來的費用,去覆蓋更多的電梯,完成更多的大海撈針行為。

給廣告主們算一筆賬: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一個框架廣告每月需要1000多元,而梯內電子屏一個月只需要300多元;杭州、成都這樣的新一線城市,一個月框架廣告需要四五百元,而梯內視頻只需要一兩百元。總之,梯內視頻廣告的價格僅為框架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此看來,梯內視頻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是電梯媒體發展的大勢所趨。

好的預測,需要市場來證明。新潮傳媒近兩年發展迅猛,大量在一二線城市的電梯內安裝電子屏,分眾視頻主打寫字樓商務樓,新潮走差異化路線,主打中產社區的家庭消費,據說現在已經發展到40個城市,安裝了30多萬部電梯電視,已經成了全國老二。分眾傳媒和新潮傳媒的這一動作也進一步印證: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表現更好的數字化視頻,必將會成為電梯媒體的主角,電梯框架在未來的競爭中將會處於劣勢,除非大幅降價。

分眾“跟風”梯內電子屏,電梯媒體進入2.0數字化時代

總結:電梯媒體將進入2.0數字化時代

如果說電梯框架媒體是1.0時代,那麼我們正在步入電梯視頻媒體2.0數字化時代。梯內視頻之前因為滾動播出的形式一直被廣告主擔心其廣告效果——輪番滾動的廣告,讓消費者無法記憶。到行業老大分眾的這一動作,似乎肯定了梯內視頻廣告前景。

電梯是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是人們生活圈的必經之地,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裡,上下電梯無聊的等待,會進一步催生電梯媒體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分眾與新潮這種與時俱進,推動行業技術變革的創新精神,值得我們去探討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