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這件交椅系出名門,為王世襄先生舊藏,收錄於王世襄著作《明式傢俱珍賞》,現在上海博物館明清傢俱館中長期陳列,在明式傢俱交椅品類中,

很多行家把它作為標準器來研究和學習……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王世襄舊藏·明黃花梨圓後背交椅


除了寶座,皇帝最愛坐的是這個……

中國古代傢俱的坐具種類繁多,如寶座、交椅、太師椅、官帽椅、圈椅、燈掛椅、玫瑰椅等等。在這些椅子中,地位最為顯赫的,除了寶座,就是交椅了。比如大家常常聽說“第一把交椅”,沒聽過其他的。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康熙皇帝坐的寶座

寶座的尊貴地位,無論中西各國皆是如此。但交椅,看似平常的一件傢俱,怎麼就變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徵了呢?

這得從交椅的由來說起。

交椅,造型源自於一種可以摺疊、攜帶方便的小型坐具,也叫馬紮、交杌,最早是由西域傳入中原的,所以也稱胡床。(在漢唐時,凡從西域引進的物品均冠以“胡”字,與明清時從海外引進的舶來品均加一個“洋”字是同樣道理。)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明·黃花梨木有踏床交杌,俗稱“馬紮”。

據說,東漢時期有個皇帝,非常喜歡異域的風情的東西,比如胡人穿的衣服、胡人坐的傢俱(胡床),然後上行下效,以至於整個朝代都特別推崇。

宋人高承在《事務紀原》中引《風俗通》的話說:“漢靈帝好胡服,景師作胡床,此蓋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所以,這就意味著,胡床及其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交椅,都是自上而下推廣開來的傢俱,註定地位將高於那些源自民間的傢俱。

據記載,北宋末年,宋徽宗車駕出行,往往讓隨從扛著黃羅珠纓的金交椅。待到南宋初期,不僅位高權重的大臣,連州府的知州、通判們也都必坐銀交椅,官宦之家皆以交椅為風尚,足見交椅在兩宋時期的盛行及其地位之高。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宋·《春遊晚歸圖》中侍從扛著一把圓後背交椅

即便後來交椅深入民間,但也一定是年長的,有權力、有身份地位的人能享受這種椅子帶來的舒適和享受。

南宋詩人陸游曾經記載:“徐敦立言,往日士大夫家婦女坐椅子、兀子,則人皆譏笑其無法度”。而到陸游寫《老學庵筆記》時,不論男女,都已經垂足坐上了椅子。這一點在宋代名畫《蕉蔭擊球圖》中亦有明顯體現。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宋《蕉陰擊球圖扇頁》中,女子輕伏於小案之上,身後是一把圓後背交椅。

綜上:從漢朝時的靈帝喜好,到宋朝官場的大肆盛行;從男子坐於其上,到女人亦可使用,交椅完美地詮釋出了尊卑長幼的道德倫理。我們的文人對這種文化進行了歸納,最後交椅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徵。


交椅也有三六九等——圓後背交椅,交椅中的交椅。

《水滸傳》中,宋江上梁山後,晁蓋用請宋江“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金交椅”的提議報答宋江的救命之恩。可見交椅的地位之高。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不僅如此,《水滸傳》全書中有50多處提到了交椅,有普通交椅,金交椅,銀交椅,虎皮交椅,一字交椅(即直靠背交椅),犀皮一字交椅等。

顯然,不同形制和材質的交椅,它們所代表的等級也是不同的。那麼,材質自然是越貴重等級就越高,形制呢?怎麼區分等級?

首先,有扶手的一定比無扶手的等級高。這一點,很好理解:有扶手的坐著更舒服,兩手搭在扶手上顯得更有氣勢,自然是給身份地位更高的人享用的;而沒扶手的相對來說坐著不太舒服,肩不能靠、手不能擱,還顯得很拘謹。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其次,圓後背的比直靠背的等級高。原因是,同樣是帶有扶手的交椅,直背的由於扶手過長,且不是連貫而下的,搬起來比較笨重。所以從明代大量繪畫中可以看到,直後背交椅一般出現在距離日常生活場所不遠的地方,如自家院子裡。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明·仇英《桐蔭晝靜圖》中的直後背交椅

此外,圓後背交椅比直後背交椅更為複雜,工藝難度更大。尤其是椅圈的製作,在木作工具並不十分發達的古代,要將堅硬的木材製作成曲狀,並非易事。要知道,在其他國家的古代交椅中,都沒有出現過大麴率的圓弧形木質靠背。換句說,圓後背交椅是世界上唯獨中國才有的創新。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魯班經》中的圓後背交椅

綜上,圓後背交椅既能夠摺疊,便於攜帶,又兼顧舒適,更華麗威嚴,種種的優點加上其構造複雜、工藝難度高,一般工匠難以完成等“侷限”使之成為能夠被歷代君王們所青睞,僅次於龍椅寶座的最能體現高貴身份的坐具。

這一點,可以從大量明清宮廷繪畫中得到證實: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及開國功臣徐達、湯和、常遇春等人的肖像畫,幾乎都是坐在圓後背的交椅上完成,人物位於畫面的正中位置,手扶椅圈鱔魚頭位置,倚靠自然,顯赫莊重。大明風度,躍然椅上。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明朱元璋畫像

才華橫溢的宣德皇帝則把他的圓後背交椅留在亭子的正中位置,自己則坐在亭子外面的交杌上,投壺為戲,宮廷生活,歷歷在目。

清代《康熙戎裝圖》和《康熙南巡圖》中,都可見康熙皇帝坐在一把圓後背交椅上,其他人都站著。

清代乾隆皇帝坐在圓後背交椅上,接受哈薩克人進獻馬匹,頗有威嚴。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郎世寧繪《哈薩克貢馬圖》(局部)

雖然椅子結構和細節大多被衣服遮蓋,但我們依然可以領略圓後背交椅的風采。它們在最顯著的位置,如同寶座一般襯托著坐者的地位和威嚴,已然是明清時期的高貴坐具。

正如王世襄在《明式傢俱研究》中所述:“明代交椅,上承宋式,可分為直後背和圓後背,尤以後者是顯示特殊身份的坐具,多設在中堂顯著位置,有凌駕四座之勢……說明它的尊貴而崇高”。


擁有一把黃花梨圓後背交椅,是全世界明式傢俱收藏家的夢想!

保留原好制於明代的黃花梨圓後背交椅,傳世品非常稀少,每一把都是殿堂級文物。據專家估計,全世界公私所藏加起來也超不過10把,能自由流通的更是鳳毛麟角。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美術館有一把,曾被一個胖子坐塌過(馬未都講過這個故事),經修復後再不允許人試坐;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就是這把交椅,這是修復後的樣子。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也有一把,在全館最醒目的位置陳列著;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原加州中國古典傢俱博物館中有一把,1990年被運抵香港嘉木堂修復,1996年9月在紐約佳士得售出;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原加州中國古典傢俱博物館館藏

比利時藏家侶明室也有一把,2014年在嘉德“選中之選——嘉木堂藏明式傢俱精品”拍場上驚豔四座;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故宮博物院也有一把,收錄在朱家溍、王世襄主編的《中國美術全集 工藝美術編11 竹木牙角器》;

還有兩把在上海博物館,一把是陳夢家舊藏,與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藏的那把極為相似;另一把則是王世襄先生舊藏,收錄在他的著作《明式傢俱珍賞》和《明式傢俱研究》中。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明黃花梨圓後背交椅(王世襄舊藏,現由上海博物館收藏)

這件王世襄舊藏的交椅,能夠成為標準器,是有其道理的,尤其禁得住細部的放大。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靠背板為三截攢框鑲板,相對於整塊式的靠背板,攢接的工藝更繁瑣,是為了兼顧牢固與美觀。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靠背板上的透雕,是統帥全器的視覺中心,也是理解其社會文化含義的重點:上為螭紋開光,中為麒麟葫蘆及山石靈芝紋,下為雲頭紋亮腳。

在該椅主要構件的交接部位、轉彎部位,以及部分榫卯結合處,都鑲有銅飾件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交椅因頻繁的摺疊和搬運,很容易受損,這些銅件可以起到加固作用,使之經久耐用,同時也具有獨特的裝飾效果。

其古舊而幽暗的金屬啞光,和黃花梨木溫暖細膩的觸感,相互映襯,融為一體。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以金屬棍連接腿足彎轉部位,這樣既可以穩定椅圈,又可將椅圈的承重通過金屬棍導向腿足。

交椅的椅圈不能像圈椅那樣直接連接前、後足,否則將無法摺疊,所以在腿足上端安裝彎轉部件(下圖所示),屈曲向前,輔以金屬桿,加上靠背板,形成五個支撐點,共同承託椅圈。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腿足上安裝金屬彎轉部件,輔以金屬桿加固。

椅圈的形狀,即宋人所謂的“栲栳樣”。《通雅》對於“栲栳”的解釋是“屈竹為器”,外觀上很形象。可是如果用木材製作起來,則完全不是“屈竹”那麼簡單,尤其是黃花梨這樣材質堅硬的木材。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可以看到,

椅圈分五段製成,每段都要用大料挖做,再用楔釘榫將這五段彎材一段一段嚴絲合縫地連為一體。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椅圈榫卯結構內部圖

這種榫卯結構,分橫向咬合與縱向貫穿,兩步完成:

第一步:有兩個榫頭作合掌式交搭,榫頭前端又各出小舌入槽,使椅圈不會上下鬆動;

第二步:木質楔釘貫穿搭口中部的方孔,使椅圈不會左右鬆動。

這種複雜的榫卯結構,在外觀上很隱蔽,不顯眼,卻是成造交椅外形的關鍵。整個椅圈圓婉柔和,左右對稱,一順而下,對主人的身體形成合抱之勢。

先彆著急說完美......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從結構來看

1.椅身採用框架式結構,4條傾斜的腿兩兩交叉,與貼地橫材立面結合形成了4個支點。並且椅身從側面看由多個三角形組成。由於三角形的結構最為穩定,因此增加了交椅使用時的安全性。

2.交椅的設計還具有重力的多點分散原理,整個交椅共設計有椎、大腿、胳膊、雙腳、臀部等8處著力點。這樣不僅可以分散人體對椅子的壓力,增加椅子使用的壽命,而且可以使坐感更舒適。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3.有學者從現代人體工程學角度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當座面與靠背夾角在110度以上時,椎間盤壓力顯著減小。因此,座椅靠背設計傾角在110~120度之間最佳,而此交椅的傾角恰為110度左右。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椅圈榫卯結構內部圖

交椅坐面為繩編軟屜,展開腿足後屜繩拉緊,限定腿足,形成座面。所以它有個好處就是可以通過調整繩編軟屜的長度,來調整座面的進深以及靠背的傾角和高度。

上博館藏的這件交椅軟屜為後配,使用不多,屜面緊密如新,座面進深小,椅圈傾角大,扶手前端位置較低,搭腦位置較高。座屜橫材立面浮雕雙螭紋線條流暢。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被無數行家研究和學習的標準器!

總而言之:王世襄舊藏的這把黃花梨圓後背交椅,不僅造型雍容大度,成懷抱之勢,力學設計也非常成功,工藝技術含量極高,可以說是交椅中的巔峰之作,“交椅中的交椅”。

本文作者|劉園媛;來源|紅木傢俱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