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河南將打造100個智能製造標杆項目

據大河報報道,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代表的智能製造成為全球製造業發展的趨勢。通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提升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打造智能化高端產品和裝備,成為越來越多企業佔領行業制高點的不二選擇。作為製造業大省的河南,在智能製造方面有哪些優秀的企業?河南出臺哪些政策支持智能製造發展呢?

智能製造使企業產能提升了近兩倍

有著“共和國長子”之稱的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重工”)是國家“一五”期間興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最近幾年,中信重工啟動的“離散型智能製造”試點,形成了傳統離散型機械加工產品生產的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柔性可重構智能總裝生產線解決方案。

尤其是,中信重工“特種機器人制造智能化工廠”項目全面推廣後,設計、工藝節省40%以上的生產服務時間,機床利用率提高15%以上,生產效率提高30%,降低產品偏離率30%。

中信重工相關負責人說,智能產品和智能化服務已成為公司“十三五”的主攻方向。

除了中信重工,位於焦作的中原內配集團通過機器人應用、生產線自動化等形式,員工人數由最多時的6300人降低到現在的4300人,產能提升了近兩倍。

而海爾鄭州空調互聯工廠的智能製造系統,與傳統工廠相比,單線產能提升60%,用人減少50%,交付週期縮短50%;定製產品由50多種提升到500多種,較好地滿足了用戶個性化、碎片化需求。

此外,中國一拖、森源電氣、宇通客車等大型企業通過推進智能製造,生產效率及產品層次都得到大幅提升。

河南省建立省市縣三級智能化改造項目庫

為了推進智能製造發展,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從關鍵設備、生產線、車間、工廠、平臺、園區等層面開展試點示範。同時,省工信委還聯合省財政廳印發《河南省智能車間智能工廠認定工作方案》,明確智能車間、智能工廠要素條件,並將智能化示範生產線納入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內容,同步申報、同步認定。

在工業機器人應用方面,河南省實施機器人“十百千”示範應用倍增工程,分兩批認定示範項目93個,示範應用工業機器人1091臺、數控機床3066臺。

為了推進智能製造工作,河南省工信委建立省市縣三級智能化改造項目庫,指導各地對項目情況進行全面梳理,按照投資額縣級小於500萬、市級500萬~3000萬、省級大於3000萬分級入庫,目前已完成項目庫第一批項目入庫工作,其中,省級層面入庫項目414個、總投資837.1億元,2018年計劃投資321.9億元、已完成投資189.4億元。

據瞭解,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篩選22家產業集聚區作為第一批智能化示範園區創建備選對象,組織與航天雲網、樹根互聯、紫光雲數、華為、阿里雲、SAP等知名企業開展對接合作,目前正在進行智能化示範園區建設方案編制的前期準備工作。

將打造100個智能製造標杆項目

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朱鳴表示,我省智能製造總體上處於探索起步階段,對轉型發展攻堅的整體帶動效應還不突出,在認識水平、支撐能力、推進力度、發展成效上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差距。

為發展智能製造,推動河南企業轉型升級,河南省出臺了大量資金扶持政策。例如,統籌省級先進製造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建設智能工廠、智能車間的重點企業,按其智能化改造項目軟硬件投資的8%予以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對百項“機器換人”示範項目,按照整機購置或租賃費給予不高於15%的補貼,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還聯合省財政廳印發2019年省先進製造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安排專項資金4.1億元,對智能化改造、技術改造、綠色改造、工業強基等領域重點項目給予支持。

今年4月26日,河南省政府下發《河南省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該計劃要求把發展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作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全省“兩化”(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智能轉型走在全國前列,製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構建智能製造成為主流、工業互聯網廣泛覆蓋的製造業發展格局,努力實現“河南製造”向“河南智造”轉變。

到2020年,全省將推廣應用3萬臺工業機器人,建設1000條智能生產線、300個智能車間、150個智能工廠;打造100個智能製造標杆項目,示範項目生產效率提高20%,運營成本降低20%。

在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上,對納入省重點培育名單的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一次性獎補2000萬元,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一次性獎補100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