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的確是謀劃人生的最重要的途徑,但同是學校讀書出來的,為何在今後的事業中境遇卻如此不同呢?讀“反經”量才第四,看懂用人的規則,掌握其中的道理,就能做出關係自身命運的正確選擇。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反經》量才第四

唐朝 趙蕤

(名詩詞解讀2018版新譯)

夫人才能參差,大小不同,猶升不可以盛斛,滿則棄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乎?

譯文:人的才能參差不齊,大用和小用不同,就象用升無法盛下鬥中的東西一樣,盛滿後就會溢出來浪費了。不是恰當的人卻用他,怎麼能沒有危險呢?

(解讀:大才小用,是很危險的事,就像韓信在項羽軍中當護衛,在漢營中當點糧官,都是大才小用,最終選擇離去一樣,如果不是蕭何星夜追回韓信,那中國歷史就會要改寫。也就是說,選擇好展示自身能力的平臺,是人們成功的前提。)

[傅子曰:“凡品才有九:一曰德行,以立道本;二曰理才,以研事機;三曰政才,以經制體;四曰學才,以綜典文;五曰武才,以御軍旅;六曰農才,以教耕稼;七曰工才,以作器用;八曰商才,以興國利;九曰辯才,以長諷議。”此量才者也。]

譯文:傅子說:“人的才能可分九類:一是道德高尚的,這類人可用來作為道德的榜樣來使社會風氣歸於純真;二是善於理事的,可以讓他們來研究事物的機變的規律並按規律改變統治方針;三是善於理政的,可以讓他們制定和運作政治體制;四是有學問的,可以讓他們從事學術研究;五是有武術或武學的,可以用以統帥軍隊;六是善種田的,可以讓他們指導農耕;七是善工藝的,用以製作器具;八是善買賣的,可以用他們來振興國家經濟;九是遊說的,可以發揮他們諷諫和議政的長處。”這樣做就叫量才使用。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譯文

(解讀:選擇好適合自己的事業,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故伊尹曰:“智通於大道,應變而不窮,辨於萬物之情,其言足以調陰陽,正四時,節風雨。如是者,舉以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於道。

譯文:所以,伊尹說:“智者能與天道相通,能順應事物的變化而不枯竭,能分辨萬物發展的情況,他的言行足夠用來調合事物的陰陽兩面,符合四時變化,符合節氣、風生、雨降的規律。能這樣做的人,要推舉他作三公。”所以,三公的職責是不懈地研究社會和自然的發展規律。

[漢文帝問陳平曰:“君所主何事?”對曰:“陛下不知臣駑下,使臣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燮(xiè)理陰陽,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年親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行其職。”上曰:“善!”

譯文:當年漢文帝問陳平:“你所負責的都是些什麼事情?”陳平說:“陛下不嫌我愚鈍,讓我當宰相。宰相,對上輔佐皇上,調和各部門工作,對下要使萬物各得其便;對外鎮撫四方,對內團結民眾。要讓各級官吏各盡其職。”漢文帝說:“講得好!”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譯文

(解讀:清楚地認識自身的才能,是通向成功的門。)

漢魏相書曰:“臣聞《易》曰:‘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人服。’

譯文:漢代御史大夫魏相上書說:“我知道《周易》中講過:‘天地按順運行,所以日月運行不過時,四時不亂;聖明的君主順應天地運行法則,那麼,獎罰分明且嚴刑少,百姓卻臣服。’

天地變化,必由陰陽。陰陽之分,日月為紀。各有常職,不得相於。明主謹於尊天,慎於養人。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時,敬授人事。君動靜以道,奉順陰陽,則日月光明,風雨時節,寒暑調和。三者得敘,則災害不生,人不夭疾,衣食有餘矣。此燮理陰陽之大體也。”

譯文:天地變化,一定有陰陽兩面相互轉化,陰陽兩面的劃分,是以日月為綱紀,各司其職,不能互相干擾。聖明的君主要謹遵天命,小心養護百姓。所以,設立協調各項事務的官員(宰相),以順應四時的規律,認真安排各級官的職能。君主的行動舉止要符合道理,奉承順應陰陽的變化,這樣,就日月光明,風調雨順,寒暑適宜。這三者秩序相得,就會使災難不生,人不夭折、生病,衣食豐足了。這就是為什麼要調和陰陽的主要原因。”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譯文

(解讀:適應時事協調好上下關係,是成功人士的看家本領。)

事具《洪範》篇。不失四時,通於地利,能通不通,能利不利,如是者舉以為九卿。故丸卿之事常在於德。

譯文:以上道理在《洪範》中講得很具體。不違背四季農作時節,懂得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能疏通堵塞不通的環節,能利用沒用的東西變成財富。像這樣的人,要推舉他作九卿(相當於各部委的部長)。所以,九卿的職責在於研究德行是否符合大道的標準。

通於人事,行猶舉繩,通於關梁,實於府庫,如是者,舉以為大夫。故大夫之事常在於仁。[蜀丞相諸葛亮主薄楊顒曰:“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卿大夫。”]

譯文:通達人情事故,作為規矩正派,瞭解稅收的關卡,充實國家的府庫,這樣的人要推舉他作高級官員。所以,高級官員的職責是以仁愛之心對待民眾[諸葛亮的主薄楊顒說:“坐在一起討論規則的,是三公,做事的具體貫徹執行的,是卿大夫。”]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譯文

(解讀:一味地做事,不尋找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就得不到好的推薦,就會永遠是幹事的。)

忠正強諫而無有奸詐,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舉以為列士。故列士之事常在於義也。故道德仁義定而天下正。”[清節之德,師氏之任也。

譯文:忠心正直,犯顏直諫,沒有奸詐之心,大公無私,講話符合國家法規,這樣的人要推舉他作列士。所以,列士的職責是常行仁義。道、德、仁、義確立之後,國家就走入了正道。”

(解讀:列士意思為有名望的士人,可作諫官、死士。)

[清節之德,師氏之任也。 法家之才,司冠之任也。術家之才,三孤之任也。臧否之才,師氏之任也。 伎倆之才,司空之任也。儒學之才,保氏之任也。文章之才,國史之任也。 驍雄之才,將帥之任也。]

譯文:為人清廉有禮有節的人,可以擔任老師;有法律才能的人,可以負責司法工作;有謀略才能的人,可以當參謀或顧問;善於評論對錯的人,也可作老師或講評家,技術水平高的人,可以讓他管工程建設,儒學水平高的,可以讓他當諫議大夫,文章寫得好的,可以讓他編寫歷史,驍勇善戰的雄者,可以去讓他帶兵打仗。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譯文

(解讀:只要選對了行,成功就是遲早的事。)

太公曰:“多言多語,惡口惡舌,終日言惡,寢臥不絕,為眾所憎,為人所疾。此可使要遮閭巷,察奸伺禍。

譯文:姜太公說:“言多語多,而且口舌惡毒,成天惡語相加,睡著了還不停的人,讓眾人所討厭,是有病的人。這種人可以讓他管理街區,盤察壞人,發現災禍。

權數好事,夜臥早起,雖劇不悔,此妻子之將也;先語察事,勸而與食,實長希言,財物平均,此十人之將也;忉忉截截,垂意肅肅,不用諫言,數行刑戮,刑必見血,不避親戚,此百人之將也;訟辨好勝,嫉賊侵凌,斤人以刑,欲整一眾,此千人之將也;外貌怍怍,言語時出,知人飢飽,習人劇易,此萬人之將也;戰戰慄慄,日慎一日,近賢進謀,使人知節,言語不慢,忠心誠畢,此十萬人之將也

譯文:愛管雜事,晚睡早起,任勞任怨,這種人可以做地方父母官或是後勤官;有時問長問短,勸這勸那,有時又像長者一樣言語很少,能平分財物,這種人只能是十人的小頭目;整天憂心忡忡的,一付嚴肅認真的樣子,不聽勸說,好用刑罰和殺戮,刑必見血,六親不認,這種人可以統率一百人;爭強好勝,嫉恨賊人欺凌,用刑罰來懲治,總想整治一方民眾,這種人可以統率一千人;外表很謙卑,時有驚人言語,知道人的飢飽,瞭解人的勞累還是輕鬆,這種人可以統率一萬人;成天謹小慎微,日勝一日,能親近賢能的人,舉薦有謀略的人,能讓人懂得何為氣節,說話不傲慢,忠厚誠信,這種人是十萬人的將領。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譯文

(解讀:賢能的領導用人一定是人盡其才,因才適應。氣量決定了領導能力。

《經》曰:“夫將雖以詳重為貴,而不可有不決之疑;雖以博訪為能,而不欲有多端之惑。”此論將之妙也;

譯文:《玉鈐經》說:“大將雖然周詳穩重最為重要,但是不可以猶豫不決;雖以多方瞭解情況為能,但不能顧忌太多,患得患失。”這可說是評論將領之最精妙的言論];

(解讀:敢於決斷,敢於嘗試,是通往成功的氣量。)

溫良實長,用心無兩,見賢進之,行法不在,此百萬人之將也;勳勳紛紛,鄰國皆聞,出入豪居,百姓所親,誠信緩大,明於領世,能效成事,又能救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內,皆如妻子,此英雄之率,乃天下之主也。”

譯文:溫柔敦厚有長者之風,用心無二,遇到賢能的人就舉薦,依法辦事,這種人是百萬人的將領;功勳卓著,威名遠揚,出入豪門大戶,但百姓也願親近他,誠信寬懷,對治理天下很有見識,能效法前人的偉大事業,也能補救敗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普天下的老百姓,都好象他的妻子兒女一般,這種人是英雄的首領,天下的主人。”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譯文

(解讀:跟隨好的領導,讓成功幾率徒增。)

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此其大體之別名。夫聰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膽則說不行;膽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則事不立。

譯文:聰明出眾,叫做“英”;膽力過人,叫做“雄”。這是“英雄”大體上與其他人的區別。聰明,是英才本來就有的,但是英才沒有雄才的膽力,其主張就不能推行;膽力,是雄才的本分,但是沒有英才的智慧,事情也辦不成。

若聰能謀始而明不見機,可以坐論而不可以處事;若聰能謀始,明能見機,而勇不能行,可以修常而不可以慮變;

譯文:假如其睿智足以在事前就有所謀劃,但洞察力卻看不出行動的契機,這樣的人只能坐而論道,不可以讓他們去處理具體事物;假如能謀劃在先,也明白行動的契機,但沒有勇氣執行,這就只能處理日常工作,卻不能應付突然變故;

若力能過人而勇不能行,可以為力人,未可以為先登;力能過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料事,可以為先登,未足以為將帥。

譯文:如果是力氣過人,但沒有勇氣不夠行事,這隻可以作為出力的人,不能作為開路的先鋒;力氣過人,也有勇氣實行,但智慧不能預料事情的變化,這隻可以作為先鋒,不能作統帥。

必聰能謀始,明能見機,行能決之,然後乃可以為英。張良是也。氣力過人,勇能行之,智足料事,然後乃可以為雄。韓信是也。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則能長世。高祖、項羽是也。]

譯文:一定要睿智能謀劃在先,洞察契機在後,行動果斷,這樣的人才可以稱之為英才。張良就是這樣的。氣力過人,又有勇氣去做,智慧足以料事在前,這樣的人才可以稱之為雄才。韓信就是這樣的。如果能一人身兼英、雄兩種素質,那就能夠掌管天下。漢高祖劉邦、楚霸王項羽就是這樣的人。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譯文

(解讀:英才,雄才,英雄不是一個概念,仔細對比才能真正瞭解自身的能力。)

《經》曰:“智如源泉,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智可以砥礪,行可以為輔警者,人友也;據法守職而不敢為非者,人吏也;當前快意,一呼再諾者,人隸也。故上主以師為佐,中主以友為佐,下主以吏為佐,危亡之主以隸為佐。”欲觀其亡,必由其下。

譯文:《玉鈐經》說:“智慧有如泉湧,行為堪為表率的人,可做人師;智慧可以磨礪他人意志,行為可以輔助和警策他人的人,可為人友;安分守已,奉公守法,不敢做一點出格的事,可為人官;你只圖眼前的方便,叫他一聲,他就會連連答應的,這種人只能做別人的奴隸。所以最好的君主會用人師的來輔佐自己,中等的君主會用人友來輔佐自己,下等的君主會用官吏來輔佐自己,亡國的君主會用奴隸來輔佐自己。”要想知道他是否滅亡,只要看他的手下是些什麼人就夠了。

(解讀:師、友、吏、隸要分清,領導身邊用什麼人,就知道領導今後的發展。)

故同明者相見,同聽者相聞;同志者相從,非賢者莫能用賢。故輔佐左右所欲任使者,存亡之機,得失之要。

譯文:本來就是這樣,有同樣明智的人見識相同,同樣洞察能力的人有相同的見聞,同樣志向的人相互跟隨,不是賢德的人,就不會任用賢者。因此,任用什麼樣的人來輔佐自己,實在是存亡的關鍵,得失的根本啊!(解讀:慎重的選擇領導,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譯文

孫武曰:主孰有道?

[昔漢王見圍滎陽,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賞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人少禮,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誠宜各去兩短,集其兩長,天下指麾即定矣。”

孫武說:那一方的君主有道義? [從前漢王劉邦被圍困在滎陽,對陳平說:“天下紛爭,何時能定?”陳平說:“項王為人恭敬仁愛,廉節好禮的能人大多都投奔了他。等到論功行賞、分封爵邑時,項王卻很看重這些爵位和土地,一直不肯分給眾人,這些人因此與他離心離德。現在,大王你對人傲慢,又不講禮數,那些頑劣愚鈍和不知廉恥的人也大多投奔了漢軍。真應該各自去掉對方的短處,吸收對方的長處,那麼天下很快就會安定了。”

(解讀:這話講得太好了。首先,陳平誇項羽仁愛,能人都跑他那去了,劉邦肯定生氣,但想聽下文,只能忍著。接著,又說項羽封分諸侯時,不肯論功行賞,甚至不分,能人都跑了。這可讓劉邦高興了,跑哪去,跑我這來啊。再下來,又氣你一下,你傲慢無禮,你要是不改,也會和項羽一個結果。這劉邦可就笑也笑不出,怒也無從怒了。)

說話要三思而行,你說話的水平,決定了你受歡迎的程度。

魏太祖謂郭嘉曰:“袁本初地廣兵強,吾欲討之,力不能敵,何如?”嘉對曰:“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惟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擒。

譯文:魏太祖曹操對郭嘉說:“袁紹地廣兵強,我想討伐他,但力量不足,怎麼辦?”郭嘉回答說:“劉邦、項羽勢力不能匹敵,你是知道的,漢祖劉邦只能用智謀戰勝項羽。雖然項羽強大,最終還是被劉邦打敗了。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譯文

從史上著名的郭嘉十敗十勝,瞭解什麼樣的領導可以帶你走向成功。

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譯文:我私下想,袁紹有十敗,你有十勝。袁紹雖然兵力強大,但此人無能。袁紹禮儀繁瑣;你不講俗套,任隨自然。這是其一用兵規則上勝。袁紹雖然強大,但是逆潮流而動;你是奉順天子率領天下百姓來征討。這是其二道義上勝。

漢未政失於寬,紹以寬濟,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旋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耳;公外簡易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能所宜,不問遠近,此度勝四也。

譯文:漢末的統治失敗在寬鬆和緩上,袁紹卻用寬緩來拯救,所以沒有威懾力;你用剛猛來糾正漢末的寬緩,從而使上下都懂得規矩。這是其三制度上勝。袁紹表面寬緩內懷猜忌,用人卻疑人,重用的只是親戚子弟;你外表隨意卻內心機智,用人不疑,任人能適其才,不管遠近親疏。這是其四氣量上勝。

紹多計少決,失在事後;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之,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

譯文:袁紹計謀多卻決斷力不夠,事後多失敗;你有了好計策就用,不斷地順應各種變化。這是其五謀略上勝。袁紹因有幾代積累下來的政治資本,高談闊論,禮別尊卑,架子多,好名聲,那些好說漂亮話的人多投奔了他;你誠心待人,推誠佈公,不喜奉承,以樸素的作風帶領下屬,賞賜有功的人也一點都不吝嗇,能人中那些忠厚正直有遠見而又有實際才能的人都願意為你效勞。這是其六品德上勝。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譯文

紹見人飢寒,恤念之情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相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而行,此明勝八也。

譯文:袁紹看見別人挨餓受凍,憐憫之情馬上就表現出來,當他看不見的時候,想也不去想,這只不過是‘婦人之仁’;你對眼前的小事,經常會忽視,至於說那些大事,卻能想到很遠,給別人的恩惠,都超過了他們自己的期望。即使看不見,都考慮到了,沒有不接濟扶助的。這是其七仁愛上勝。袁紹因大臣爭奪權力,被讒言搞昏了頭;你用自然之道去領導部下,讓他們慢慢地去熟悉自己的職責,這是其八明智上勝。

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

譯文:袁紹不能明辨是非;你認為是對的就以禮相待,認為不對的就依法查處,這是其九策略上勝。袁紹好搞花架子,不懂得兵法的要旨;你以少敵眾,用兵如神,你的軍隊仰仗你,敵人害怕你,這是其十威武上勝。”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譯文

曹公曰:“吾知之,紹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刻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所以為吾奉也。”

譯文:曹操說:“我知道了,袁紹為人,志大才疏,色厲內荏,猜忌苛刻卻又沒有威嚴,士兵雖多但編制不清,將帥驕橫,政令不統一,土地雖廣,糧食雖然豐富,因此適合供奉給我。”

楊阜曰:“袁公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不斷則無威,少決則後事。今雖強,終為所擒。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兵精,必能濟大事也。”]

譯文:魏明帝的少府楊阜在談到曹操時說:“袁紹寬緩而不果斷,好謀劃而少決斷。不果斷就沒有威望;少決斷就會謀在事後。現在雖然強大,最終還是要被抓。曹操有雄才遠略,當機立斷,毫不猶豫,法令一致,兵精將良。一定能成濟世安邦的大事。”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譯文

在袁紹大敗官渡之戰的前夕為何荀彧早就預料到了戰爭的情形?

將孰有能?

[袁紹率大眾攻許都,孔融謂荀或曰:“袁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計謀之士也,為之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

譯文:將誰有能力?

[袁紹率領大軍攻打許都,孔融對曹操的謀士荀彧說:“袁紹地廣兵強,有田豐、許攸這樣的謀士;有審配、逢紀這樣的忠臣;有顏良、文丑這樣勇冠三軍的猛將帶兵。恐怕很難戰勝他吧?”

或曰:“紹兵雖多,而法令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許攸貪而犯法必不能縱,不縱必為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擒也。”

譯文:荀彧說:“袁紹兵力雖多,但法令不嚴;田豐剛愎犯上;許攸貪圖小利不自律;審配專橫而沒有謀略;逢紀果敢但自以為是。有這幾個人在他身邊,其後果就不難知道了。許攸貪圖小利就會犯法,袁紹一定不會放過他,不放過他就一定會生變。顏良、文丑是一夫之勇罷了,可以一戰而擒。吾以此知勝之謂矣。”

後許攸貪不奉法,審配收其妻子,攸怒,奔曹公。又顏良臨陣授首,用豐以諫死。皆如或所料也。

譯文:後來,許攸貪圖小利而違法,審配收監了他的家小,許攸一氣之下投奔了曹操。顏良在戰場上被斬首,田豐因死諫死於非命。都如荀彧所預料的。

境遇不同?讀《反經》量才第四,知正確選擇轉變人生

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譯文

結束語:普通人看不懂的東西,在明白人的眼裡是那麼的自然,鄰家的孩子怎就那麼優秀,你用此文中的內容來度量一下,你可能就明白過來了。

本譯文系今日頭條名詩詞解讀所作,未經許可不得重新發表於任何個人和或機構組織的網站、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不得篡改作者姓名!對於擅自盜用文章的行為,名詩詞解讀保留法律訴訟途徑等一切手段!請尊重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