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普遍是嬌生慣養,缺乏韌性和吃苦耐勞精神,於是不少“虎爸”“虎媽”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教育,甚至刻意製造一些逆境讓孩子變得更堅韌勇敢。
樂嘉就是其中一位赫赫有名的虎爸。
去年樂嘉在微博曬出自己帶女兒靈兒徒步沙漠的過程。靈兒當時4歲半,是整個徒步團的隊員中年齡最小的孩子。他們要在總共4天的時間裡走完76公里,相當於每天要行進20公里。
在徒步沙漠過程中靈兒兩腿長滿溼疹和水泡,但是仍然堅持靠自己走到了終點。
對成人來說都很艱難的徒步,難以想象對一個4歲半的孩子來說,有多辛苦。這個事件之後,網友們紛紛指責樂嘉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就在大家都以為樂嘉老師會在大家的勸導下改變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時,樂嘉突然發微博稱:“想了很久,終於決定送孩子進少林學習,願她出來時煥然一新。”
翻看樂嘉的微博,不難看出這是他一貫的教育方式。在樂嘉的眼裡,認為愛哭和想要抱的孩子就是嬌氣、脆弱,缺少意志力,不堅強。
樂嘉還感慨:“閨女,人生苦難多,切切不可嬌氣,萬事靠自己。”
很顯然,樂嘉這次帶女兒去少林學武的事情,又遭受到眾多網友的熱議。
贊同的家長們都覺得現在的孩子生活太過安逸,不知道什麼是吃苦,所以父母需要可以製造一些逆境來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變得更堅韌勇敢,懂得堅持的意義。
不贊同的家長覺得這樣的“狼爸虎媽”腦子簡直被驢給踢了,能吃苦,和自討苦吃並不是同一個概念。你可以帶孩子體驗生活,讓她知道生活不易,但是人為地設置挫折去教育孩子是不符合孩子成長髮展規律的。
挫折教育下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
一種可能會成功,比如董卿。
在訪談節目中,這個優雅知性的主持人每每講到童年時期父親對自己的教育時,都會控制不住落淚。在爸爸的要求下,董卿從7歲開始每天刷碗,中學放假到賓館當清潔工,每天早上到操場跑一千米,不許照鏡子、要背詩背古文……
這些父親曾帶給董卿的童年“陰影”,讓她一度懷疑自己是否是親生女兒。
直到有一天,父親舉起酒杯向她致歉,“這麼多年不應該用這種方式對你……”
或許,如果董卿的爸爸如果當年不曾這樣對待她,董卿不會取得這樣的成就。
但成功如董卿,每每提到自己的童年她都委屈落淚,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陰影和缺憾?
另一種呢?設想樂嘉的女兒靈兒長大後,會不會沒有歸屬感,缺乏同理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像自己一樣不嬌氣?
會不會在爸爸嚴苛的苦難教育中產生性別識別障礙?甚至可能輕易被糖衣炮彈所俘獲,遭遇渣男。
為什麼?因為父親太嚴厲,孩子會本能地渴求溫暖,渴求關愛,遇到一個對自己花言巧語的人就會淪陷,來彌補孩提時期撒嬌、打鬧、被寵溺的缺失。
能吃苦,和自討苦吃,不是一個概念
所謂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並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苦難和挫折本身並不能給孩子任何能量,是孩子在戰勝這些困境的過程中,獲得的智慧和意志會對以後的人生有幫助。智慧的價值,常常遠遠高於所謂的意志。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有時候這種家長強加給孩子的苦,像樂嘉這樣,表面上是鍛鍊身體磨鍊心志,何嘗又不是一種家長意志的強加?
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在談及兒童教育時曾說,“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裡去”。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教師。
大自然擁有增強孩子的身體和使之成長的辦法。法國思想家盧梭認為,在自然之中,孩子的感官會得到最豐富的訓練。幼年時期對自然界花草魚蟲的“感官組合”,最終會促成孩子“形成一個人的理性”。
回到樂嘉身上來,我覺得樂嘉帶孩子經常參加戶外運動的想法很好。像樂嘉這樣的明星,完全可以給孩子請保姆,上知名的貴族學校。但是他仍舊放下工作,照顧、陪伴女兒,是一個很負責的父親。
翻看樂嘉的微博,作為一個單親爸爸,他記錄了很多陪伴靈兒成長的故事。他帶著靈兒穿越中緬邊界、行走無人雨林、遊蕩於鄉村野外……出發點是好的,這也是父女相處,加深瞭解的一種方式,但是要考慮到孩子自身的意願和喜好,還有身體的耐受程度。
很明顯,樂嘉走了苦難教育的極端——為了讓孩子吃苦而吃苦。
靈兒是自己真的喜歡跟爸爸一起徒步,去少林寺,去戶外爬山,在挫折中得到了成長?還是為了討爸爸喜歡,強逼著自己變堅強,不嬌氣?
要知道她只是一個5歲的女孩啊!人生的三觀還沒有形成,又在一個單親家庭,爸爸就是她的一切!
之前國外也有一對類似的夫妻,為了鍛鍊孩子的毅力,讓其在暴風雪中長跑。最後孩子因為體力不支暈倒,又因為持續高燒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這些不顧孩子的承受能力,強加給孩子的苦難,無異於家庭暴力。
我贊同這樣的自然教育,在今天,讓孩子接觸戶外是好事,但是方法要明智。不能忽略孩子的成長規律、特點和需求,用成人的眼光想當然地看待和要求孩子。
希望家長們能夠多瞭解一下孩子的發育特點,能夠從科學的角度來培養孩子,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理念“一意孤行”。
鼓勵孩子“能吃苦”,可是這個“苦”不應該是由家長人為來創造。
關於樂嘉送女兒去少林寺,你怎麼看?
閱讀更多 喵姐早教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