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會戰之際,看三屆「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

2016年以來,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組織指導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借鑑國外經驗,組織開展了以參與式、體驗式、互動式為主要特點的“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進一步促進農機化技術推廣應用。

3年來,田間日活動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已經成為了各地農機化技術推廣的重要模式時值“三秋”會戰之際,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屆農機推廣田間日是如何舉辦的以及取得了哪些成就。

2016年“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

2016年6月17日至18日,全國首屆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暨農機化新技術培訓班在山東諸城舉辦。本次活動主要以田間為主要陣地,以重要農時季節農機作業應用為主要載體,實地舉辦系列活動,加速農機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活動主要是圍繞糧食作物生產的節本增效,以高端、智能耕種管農機具、大喂入量穀物收穫機、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等為重點,推進主要作物全程機械化提檔升級。活動現場,全面演示了小麥收穫、秸稈處理、耕整地、植保五大模塊,包含作業演示、互動體驗、田間試驗、作業故障識別和技能競賽等5個部分內容。

活動的舉辦帶動了地方推廣工作的進行,2016—2017年,新增果菜茶機具117384臺套、青飼料收穫機6131臺、薯類收穫機18116臺、免耕精量播種機61025臺、秸稈撿拾打捆與還田機78820臺、殘膜回收機2874臺。

2017年“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

2017年8月1日,2017年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暨農機化新技術培訓班在河北省正定縣舉辦。活動按照甘藍、大豆、馬鈴薯、花生全程機械化作業演示和玉米免耕播種作業演示順序依次進行。

本次活動主要是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玉米大豆產區深松免耕播種、秸稈綜合利用、飼草料生產機械化、稻油輪作生產全程機械化為重點,促進綠色生產技術推廣。活動主要突出兩大特點:一是聚焦馬鈴薯、大豆、花生、甘藍等有關主糧替代、食用大豆、油料、菜籃子等農業結構性改革主要方向,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生態發展;二是續豐富和完善參與式、體驗式推廣方式,突出田間實踐教學,做好培訓農民和培訓推廣人員兩大工作。

2018年“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

2018年5月15日,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暨農機化新技術培訓班在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的江西省現代農業示範園內舉辦。活動現場,在田間進行了蔬菜生產重點環節機械化作業及茶葉生產機械化的演示和測試,以及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花生生產機械化、果園生產機械化、無人機植保及撒肥的作業演示,每個演示結束後,聘請的各類農作物的專家還現場和代表們互動,回答相關問題。

本次活動圍繞農業質量年,以“推動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為主題,聚焦雙季稻、油菜、花生等優勢糧油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和果菜茶、丘陵山區農業、牧草等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促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

通過本次農機推廣活動的舉辦,推廣了一批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農機化技術,尤其是果菜茶、丘陵山區農業生產關鍵機械化技術和水稻、油菜、花生等有比較優勢的糧油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示範了技術培訓、技術推廣新方式、新方法,豐富和完善了參與式、體驗式推廣方式,突出田間實踐教學,通過作業演示、技術講解、互動答疑等方式全景式、解剖式地傳授先進適用機械化技術的機具配套和技術集成要領;創新農科教協同推廣工作機制,構建農科教產學研推一體化農機化技術創新推廣機制。

小結

農機推廣田間活動是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有效實踐,是對現代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的進一步探索和論證,不僅推動了農機農藝融合,也加快了新產品、新技術的示範與推廣,以能夠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現代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

此文由本網整理發佈,部分資料來源:農業機械化管理司、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中國農機新聞網,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