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的異動帶來的思考

週五,科技股出現了異常波動,雖說整體趨勢依然還在,但心底還是冒出了一絲寒意,這點寒意是有前車之鑑的。17-18年,我持有的一支醫藥股,泰格醫藥,曾今也是出現這一幕。從已經的走勢看,當前科技股不見得短期正式走壞了,但是難免心中有些犯嘀咕,市場肯定有未知的事件發生,這很大程度決定這中期的趨勢。

醫藥閃崩的背後,接下來就是長生生物的,美年健康的暴雷。我一直堅信這投機的A股市場總存在某些制度上的,信息上的套利空間。

昨晚,帶著這個問題,我做個了沙盤推演,回顧整個當前國內外發生的,已經定型的事件,也推演下各國經濟政策的變數,發現當前市場的確是撲朔迷離(悲觀預期存在放大),很多基本都超乎預期了。

第一,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很大,週期之母,房地產牽扯太多,需穩(遏制)。出口(貿易),消費 (增長放緩,近期的消費數據變化)。三者結合,雖不能說國內經濟會衰退(幾乎不可能),但是增速不見得會有多超乎預期,尤其是在我們習慣了中高速增長的樂觀預期後,突然的變數,會不會加速人形成極度快速的悲觀預期。趨利避害呢?

第二,金融政策,在經濟繁榮時,貨幣政策很多效果很容易被金融順週期槓桿放大,資本市場也會風生水起,但是在金融週期的下半場呢,金融政策的收縮效果肯定也會有同樣的槓桿式縮小,資本市場會比預期中緊張的多。前期與多麼瘋狂,後續也許就有多麼恐懼。(細心的你,希望能回味下整個近期資本市場的現象。當前,很多不好的話不能多說,你懂得)大股東股權質押平倉背後是形成,槓桿資金背後爆倉是什麼?債券違約,P2P ?源自於資管新規的出臺。其實當前銀行卻不缺錢,那麼為什麼不貸出去。很大程度上,沒有途徑,或者對很多實體信心不夠,他們都沒信心,那麼指數能大幅度反彈嗎?

第三,股票市場與監管生態 。價值理論,你還在談嗎?我前期聽到某些人還在給我灌輸買格力電器,五糧液,語氣相當強硬的和我說:死扛(我做價值長線)。其實現在,對與錯不重要了,關鍵我想知道,。你真能抗住嗎?人缺乏不是,下定決心的勇氣,而是能夠堅持到底的恆心,這市場中能有幾人承受住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沒經歷過,永遠體會不到,永遠是旁觀者。高送轉 的態度變化,妖股橫行的態度變化,有人還記得16-18的監管態度變化嗎?新股依然在發行。依然在創新高,為什麼?這種變化會在當前帶來什麼機會?散戶的世界中,長久不衰的老熱點,高送轉,填權 ,次新,莊股重組 。

我認定,穩預期,穩的是什麼,不是單一的數據,是確實的區間,穩的背後,是對就業的軟著陸。那麼在穩期間,國內資源變化會如何?穩的動力會來自哪裡?

首先,能帶頭有維穩 預期的,基建,重點方向,補短板方向,不發達地區做什麼?鋪路搭橋吧。發達地區,軌道交通 吧。

其次,新的消費。國家降了什麼?龐大信息消費 基礎,通信,5G 如何?小視頻,大眾娛樂消費是否能建立在“月光族”的身上,者種消費能升級嗎?好像能免疫成本上行,科技越發達,消費成本越低。

對後市反彈空間,我之前樂觀了,呵呵,有是有,但不見得能賺到錢了。想弄點基建抱下團,尤其是在當前這個政策經濟形勢下。黃金 ,偶爾留意下。有點怕特不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