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爲何將皇權歸還李家?

鄭禕晗


武則天對於傳位問題,內心肯定特別糾結。傳給兒子,兒子一定會恢復李家天下,自己那麼多年的努力就化為烏有;如果傳位給侄子,侄子雖然姓武,但姓武又有什麼用?血緣上畢竟比兒子遠。還有

1、傳位給侄子,天下姓武了,大臣肯定不答應。因為,武則天之所以能登基為帝,一方面是自身超強的能力,另一方面她是唐高宗的皇后,李家孩子的母親的身份也至關重要。將來不管是李顯登基還是李旦登基,都是武則天的兒子。這對於忠於李唐皇室的人非常重要。因為武則天在他們心目中就是李家媳婦和李家寡婦,在李家大家長去世後,母親作為家長替不太懂事的孩子暫時管理家業,這是大臣們可以接受的。

之後想效仿武則天的韋后怎麼沒有成功?她不是李重潤的親生母親,還一個勁的弄皇太女之類的,讓大臣覺得是真正要染指李家江山。結果就被滅了。

2、武家侄子的能力實在不行。他們唯一可以憑藉的就是姓武。支持理論就是江山不可以傳給外姓。但這個理由很快就被狄仁傑等大臣以親疏遠近以及對於直系祖先的祭祀問題給打掉了。武家子侄在朝根本就沒建立什麼功績,還打擊李家子孫,依附男寵,這種品行官僚士大夫豈能看得起。

3、武家子侄不僅得不到士大夫的支持,一點群眾基礎都沒有。民眾傾向於李氏皇族,連邊疆少數民族的一次反叛打出的旗號都是“還我廬陵王”。

4、武則天的智慧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她把皇位傳給了李顯,勢力最弱的兒子。不僅保存自己被迫退位後的生榮死哀,也使武家子侄在她去世後的一段時間內都還不錯。如果武則天傳位給侄子,那武家的後果就是呂后家以及王莽家的後果了。

武則天是一位母親,又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不服不行。政治智慧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生榮死哀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皇權本來就是李家的,自然是還給李家的。武則天雖然姓武,但她是李家的媳婦。中國有句話叫做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還有另一句話叫做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


在當時天下人心中,不論是百姓也好,滿朝文武也罷,這天下都只是姓李的,武則天只是暫為管理一下。

再說,武則天想要把皇位傳給武家,無非就是在武三思和武承嗣之間選擇,但是別忘了,這兩人的父親都是武則天害死的。就像狄仁傑說的,立侄子,百年之後武則天連香火都沒了;立兒子,至少百年之後香火還在。


以武則天的能力,自然不會沒有想到這一點。我覺得武則天肯定也明白該傳位給誰,她猶豫的,只是如何體面的讓自己下臺。


小鎮月明


武則天從未打算將皇位傳給武家,將皇位歸還李唐也是無奈之舉,她是打算讓自己兒子改姓武,繼承自己創建的武周朝。


武則天影視形象

一、武則天利用武家鞏固皇位,並未真心想將皇位傳給武家

武承嗣與武三思分別是武則天兄長武元爽與武元慶的兒子。在武父親武士彠死後,武元爽與武元慶對待武則天和武則天的母親楊氏非常苛刻。武則天成為皇后以後,就將武元爽與武元慶貶官流放。直到武則天有心稱帝的時候才召回武家人,利用他們剷除忠於李唐的力量,而這個時候武元慶與武元爽已經死了。武則天做皇帝之後,武承嗣與武三思多次謀求太子之位,武則天都沒有同意。試想,武則天間接(有可能直接)害死了武元慶與武元爽,再立二人的兒子繼承自己的皇位,可能嗎?難道不怕自己死後,武承嗣或者武三思翻案嗎?

歷史上把武則天拒絕立武家子弟為太子歸功於狄仁傑的勸說“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刀槍箭鏃,平定天下;高宗將二子託付陛下,陛下今乃欲讓位他族,有違天意。且姑侄與母子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之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廟的。”個人認為,這段話最後一句能夠引起武則天的共鳴,她不但是武三思與武承嗣的姑母,更是殺父仇人。

狄仁傑影視形象

二、武則天將皇位還給李家也無奈之舉

武則天登基建立武周朝前後大肆誅殺李唐宗室,甚至連自己的兒子章懷太子李賢都殺害了,顯然並不是一個對親情有所顧忌的人。但她卻一直沒有殺死對子威脅更大,曾經都做過皇帝的三子李顯、四子李旦。顯然,對這兩個兒子有著重要的政治考量。啟用武家子弟穩固自己的皇位,留著兩個兒子來繼承自己的皇位,這很有可能是武則天的真實意圖。武則天登基以後,將退位皇帝四子李旦,改名為武旦,降為皇太子。個人以為,這才是武則天的真實意圖。讓兒子繼承自己的皇位,但不是繼承李家的皇位,而是武家的皇位。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年紀增大的武則天已經無法有效控制朝政,狄仁傑等大臣督促武則天立李旦或者李顯為太子。由於武家子弟與李旦仇恨很深,武則天選擇了李顯來做太子,並且李顯的幾個女兒都嫁給了武家子弟,雙方聯姻。此舉很明顯,李顯繼承武則天建立的大周朝皇位,武家子弟要監督李顯不能復辟李唐。

武則天三子李顯影視形象

武則天四子李旦影視形象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武則天晚年寵愛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引發了各方勢力的不滿。公元705年,以張柬之為首的朝中大臣發動“神龍政變”,誅殺張昌宗與張易之,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登基稱帝,恢復了李唐江山。

張柬之影視形象

結論:綜上所述,武則天從沒有想立武家子為繼承人,她是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自己大周朝的皇帝位置,最後歸政李唐是因“神龍之變”的被逼無奈之舉。


老規矩,最後打油詩一首

評武周

武曌建大周,

女皇意千秋。

無奈兒姓李,

退位身做囚。



驃騎將軍王


對於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武則天同很多男性皇帝一樣,都頗感頭疼。

說到傳位的事,有人說武則天從一開始就沒考慮武氏後人,她一直都想著讓李姓兒子繼承皇位,我覺得不盡然。

與西漢的呂后、東漢的鄧太后、北魏的馮太后不同,武則天可以說做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事業,那就是女人當皇帝。此舉被史書稱之為“革命”(見《資治通鑑》則天順聖皇后上之下篇)。

眾所周知,武則天為了登上皇位,一路殺人無數,尤其是李氏皇族,前朝元老,幾乎被屠殺貽盡。長子李賢,次子李弘也被其以種種藉口除掉,可以說為了成就史上最強女強人,武則天可以殺掉任何人。

之所以讓三子李顯、四子李旦活著,武則天主要考慮到這兩個兒子資質實在平庸,缺乏帝王的剛毅果敢的素質,放在一邊對自己的皇位也構不成威脅,還會讓人覺得她尚存一絲人味,念及著一絲母子之情。

儘管如此,她依然不放心,將二子長期幽禁,表面上這兩位皇子還是王爵,實則與傀儡無異。如果武則天內心非常情願將天下傳於兒子,她應該從即位之初就給兒子聘名師、起東宮,教授其真正的帝王之道,可她並沒這麼做,足可見她的首選接班人並不是兒子。

武則天曾經想從侄子武承嗣與武三思當中選擇一位當太子,猶豫不決的時候,令她非常敬重的狄仁傑說話了,“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古時帝王將相皆有宗(家)廟,牌位能否入廟關係到身後大事,是每個人都非常看重的。狄仁傑的話可以說點醒了武則天,再加上朝中部分重臣的勸說,慢慢地武則天轉變了想法,重新扶立李顯為太子,這才確定百年之後還政於李家。


歷史的脈動


武則天將皇權歸還李唐其實是必然的,或者說是武則天自己預先安排好的,只是武則天在自己掌權的整個生涯中沒有明確的昭告天下而已。

武則天父親的兩位妻子其中相里氏早逝,相里氏育有兩子元慶元爽,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是由李淵做媒嫁於武則天的父親,家中有苛刻的兄長做主,武則天與母親的日子非常不好過,也就是在那種情況下武則天入宮做了才人以求得更好的生路。所以說武則天與武家人其實是有仇恨在的,那麼她是不可能將江山留給武家人做的。

再者,武則天的兒子女兒作為李氏血脈,一個母親就算做了當家主母,也不可能在自己不掌權後將權力交接給自己的侄子侄女而不是給自己親生的子女孫輩們的。這在一個普通家庭尚是如此,對於盛世江山更是如此了。如果武則天倒行逆施將皇位傳於武氏,魏晉以來,歷朝當朝皇室都會將前朝皇族誅殺殆盡,那麼武家當權後武則天的兒子女兒孫輩們怕也是難逃此命運,所以武則天將江山歸還李唐是規律使然,並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有些說法說如果武則天有心將李唐歸還李氏,就不會有後來的“神龍政變”。但是武則天作為一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和一代政治家,必有不同常人的智慧。做君王者保持朝廷至少有兩方勢力的平衡是最重要的,朝堂勢力平衡了,皇帝的位置也就是穩的。所以武則天用聯姻的方式暫時解決了一段時期內不利於自己的李武兩家的對立的形勢,後來“二張”得寵其實很大一方面是武則天在為當時李武的勢力尋找政治平衡。

武則天在做皇帝的前後都放出了一種訊號,那就是將來江山是要還給李家的,她只是需要一種平衡來確保自己在做皇帝時對權力的絕對掌握,而在死後或退位後權力會自然交接於李家的手中,雖然有“神龍政變”這段插曲,但並不影響整個政權交接的和平過渡。


一杯清茶沐晚晴


第一,武則天的孃家人武三思之流沒有太大的才能,不能獨擋一面,而武則天已經年老,很多事情已經無法控制,面對張柬之為首的政變,只能答應。



第二,把皇權歸還李家,也是很多大臣,尤其是忠於李唐江山的大臣的願望。



第三,歸還李家,也是把皇權歸還自己的兒子,而不是別人,這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只有歸還李家,才會名正言順。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喜歡歷史,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津城沐雨”。


津城沐雨


皇權的繼承問題,是武則天年老時面臨的最為棘手的一個問題。因為女人做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不上沒有,但像武則天這樣做到如此登峰造極地步的,唯獨她一人。

按照中國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皇位應該傳給自己的兒子。但是太子姓李,傳位給太子等於又把江山交還給了李唐,則武則天忙活一圈又是建立武周又是大造東都就是白忙活了。那麼把皇位傳給武家的人呢?則似乎更不靠譜,不說此舉會導致人心不穩,偏是武三思等幾個野心勃勃、庸碌無為之輩,就不得不讓武則天擔憂大周王朝的前途。

所以,皇權歸屬問題成了武則天無法根本解決的問題,以至於後來神龍政變,李顯復位,武則天也不得不默認現狀了。

不過話說回來,最終武則天選擇與唐高宗合葬,重回李家媳婦的身份,立無字碑任後人評說,從政治方面來說是失敗的,但是從一個女人的歸屬來說,卻是成功的,是幸福的。


知興替


武則天不傻,如果把皇權傳給武家,那就沒他兒子啥事了。雖然武則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還大封武氏宗人為王,使得武氏宗人一時得勢,但武家當時的勢力和人氣還是無法和李家抗衡。兒子親,還是侄子親,武則天拎得清!還有,武則天很清楚,她是李家的媳婦,她死後還是要進李家皇陵,所以,武則天只是弄了個周王朝,過了把癮,回頭又二回把皇權交給了兒子中宗李顯。最重要的還是,李家勢力太強大了!也是民心所向!


皺紋啊你慢些來


之所以武則天會把皇權歸還李家,直接原因是狄仁傑的一句話。

武則天曾經猶豫要把皇位傳給李家還是武家,狄仁傑勸諫說:“陛下想想。天底下只有子女祭祀自己父母的,哪有侄兒祭祀自己姑姑的?”所以後來武則天下了決心,立李顯為太子。

對武則天來說,不管是武三思武承嗣或者李顯都是她的血脈親人,皇位不算落到外人手裡。而她死了以後,對她有意義的事恐怕就不多了,所以狄仁傑的勸諫正中要害——李顯繼位,她可以享受配享宗廟的待遇。但如果武家人當了皇帝,就沒有她的位置了。

而且武則天不傳皇位給武家,也有現實方面的考慮。

武則天執掌大權很多年,但她前期一直以皇后皇太后的身份掌握實際權力,從稱帝到退位只有15年時間。換句話說,忠於李唐的臣子還沒死完,天下的人心還沒來得及變過來。朝廷中的勢力,總體而言,是支持李家人繼承皇位的。

如果說武家有一個傑出的繼承者,還可以試著培養勢力,推他上位。但武承嗣等人都是爛泥扶不上牆,就是真把他們硬推上皇位,只怕武則天前腳死,臣子們後腳就能發動政變,把武承嗣(或其他人)從皇位上拽下來。

事實上,在真實的歷史中,還沒等到武則天去世,張柬之等人就發動了“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傳位給李顯。武則天活著尚且如此,等她死後,她的那些侄兒們肯定更控制不住局面。

所以從現實層面中考慮,這個皇位基本可以確定是李顯的。

武則天如果確定李顯的繼承者身份,武家人雖然當不了皇上,至少還能得到保全,留下身家性命。如果是武家人當了皇上,然後臣子們發動政變,呵呵,皇位鬥爭可從來沒有心慈手軟的。

到那時候,要死多少人,可就不好說了……


北門猿


第一,性格方面,武則天好勝,不甘於低於男子,所以她做了皇帝,這與呂后,慈禧是完全不一樣的。也就是她做皇帝是性格使然,而非迷戀於將皇位傳於武家。

第二,中國古代思想的作用,無論如何,她是李家的媳婦,沿襲李家的皇位,她責無旁貸。不可能將皇位傳給他人。

第三,她曾經為了皇位傷害了李家許多子孫,這也算是還債吧,古人信奉生死輪迴,武則天當然也不例外,為了死後好見李家列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