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是如何「浮於表面」、「捨本逐末」及「忘掉目的求感覺」的

本文只列舉一些現象,琢磨著挺有趣的——

1、很多人喜歡炒股,其實他們心中也知道,炒股風險很大,散戶基本是被割韭菜的命運。但是,這些人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次次地受損失,一次次地再投入進去。其實,他們是在追求一種“贏”的感覺,喜歡這種自己判斷準確從而賺到錢的感覺。他們已經忘掉了炒股的目的是為了讓財富保值增值!

做事情是如何“浮於表面”、“捨本逐末”及“忘掉目的求感覺”的

2、吃飯是為了獲得營養,得到生存所需的能量與物質。為了讓人多吃些,所以就演化出了味覺;為了讓吃飯更享受,人們發展出了烹飪技法。可是,現在人們為了追求“感覺”,追求色、香、味,就發明了各種添加劑,放進去大量的油以及調料,從而讓食物變得更鮮、口感更好、色澤更美,甚至不惜損害營養與身心健康。這就是捨本逐末了!

做事情是如何“浮於表面”、“捨本逐末”及“忘掉目的求感覺”的

3、我國堅持了很多年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好事啊!但各地搞著搞著,就變成“以經濟指標好看為中心”,為此,不惜幹很不好的事,造假,汙染環境,追逐短期利益,等等。房價這麼高,給民眾帶來了極大的痛苦,閹割了年輕人的未來,但因為能帶來財政收入的提高與城市的表面繁榮,就是一直漲下去。其實,每一個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4、買小汽車,這本來是為了出行方便,擴大自己的交際圈。但是,它另一個附帶的目的是,顯示自己有錢,能夠收穫別人的羨慕。於是,沒有能力買車的人也貸款買車,不需要買車的人也買車。結果,路上的車越來越多,堵得誰也動不了,出行反而更不方便了。有車的人多了,也起不到炫耀的目的了,反而降低了自己的生活品質。

做事情是如何“浮於表面”、“捨本逐末”及“忘掉目的求感覺”的

5、學習是為了成長,為了完善自我,為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但是,現在學習太方便也太容易了,結果學習慢慢變成了一種程式化的操作,陷入偽學習卻不自知。

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法利亞·薩那(Faria Sana)說,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閱讀時都有一種虛假的“流暢感”,“你可能會看到、聽到,但可能不會注意也不會真正地聽進去”,如果你沒有集中精力並採取相應措施加強自己記憶的話,就無法牢記這些信息。

做事情是如何“浮於表面”、“捨本逐末”及“忘掉目的求感覺”的

聽書,參加培訓班,在朋友圈打卡,曬學習筆記,每天都挺充實的。其實,他們很多卻是追求學習的“感覺”,而沒有想過要從學習中獲得什麼,給自己帶來了什麼改變。結果,“感覺”太流暢太好,而忘了學習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