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意思是什麼呢?另外兩個不孝又是什麼呢?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全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是孟子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傳說中,舜帝的父母不賢,導致舜帝一直沒有娶妻,舜帝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

關於孟子的這段話的解釋,目前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後”是後代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但是沒有後繼人是最大的不孝。

第二種解釋:“後”是指後代的職責,翻譯之後就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盡到作為後代的職責是最為不孝。

那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另外兩種不孝是什麼呢?孟子的話裡並沒有講清楚另外兩種不孝。筆者以為,也許“三”就是個概數,表示很多而已。但到了東漢,趙岐在《十三經注》中闡述了他自己對孟子的這段話的理解: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屈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這個解釋是中國自古通行的權威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