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學會這些唱歌技巧後,朋友們都誇我唱歌好聽!

想要唱歌好聽,找到聲音的共鳴很重要。

自從學會這些唱歌技巧後,朋友們都誇我唱歌好聽!

在發聲過程中,氣息衝擊聲帶獲得最基礎的聲音是很小的,而經過共鳴腔體的共鳴後,才使聲音得到擴大與美化。在歌唱時根據不同的音高、情緒、力度的變化,對共鳴腔體作出合理的調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聲音的色彩,完成對音樂的表現。聲音是否動人,共鳴是一個重要環節。

共鳴腔體大致分為:頭腔、鼻腔、咽腔、口腔、胸腔。嚴格意義上講,身體內可以引起共振的空間都是共鳴腔體。其實整個身體在發聲時都有共鳴的感覺,我主張在練習中去體會,只有反覆地練習才能幫助我們找到最合適的共鳴感覺。

聲音的感染力來自於我們對氣息的靈活運用和共鳴的調整與把握,不是共鳴越強烈就能越好地表現作品。特別是針對流行音樂,共鳴的把握非常靈活。我們對作品的感情定位,決定著我們調用共鳴的強度。合理地使用共鳴會使我們獲得一個完美的聲音,恰到好處地表現音樂作品,為我們的歌聲增加感染力,實現完美的演唱。

自從學會這些唱歌技巧後,朋友們都誇我唱歌好聽!

聲音的位置,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發聲音量的大小,也左右著音色的變化。發聲共鳴的強度來自於氣息的強度和發聲位置的調節。

聲音的位置說的是聲音在共鳴腔體內的反射點。不同的發射點反彈共鳴的聲音質量是不一樣的。一個鬆散的聲音經過一個鬆軟的介質,反射出來的聲音一定是暗淡的。氣息給得不足聲音就是沉悶的。而一個集中凝聚的聲音通過一個相對硬實光滑的介質,反射出來的聲音將是明亮尖銳的。氣息給得足,聲音會變得高亢有力。搞清楚這些問題後我們再來理解所謂的聲音位置就變得明朗許多了。

自從學會這些唱歌技巧後,朋友們都誇我唱歌好聽!

一個聲音的位置不是可以獨立形成的,它是由氣息、喉頭打開、共鳴腔體,甚至口型的共同協作配合才獲得的。為了保證聲音的飽滿和圓潤,在不同的音高上發聲,都要有充足的氣息支持與合理的喉頭打開程度。

我們獲得的聲音,第一步是在口腔裡最先獲得共鳴,之後才近乎同步地引發頭腔、鼻腔、胸腔的共鳴。所以口腔的共鳴最重要。我們調整聲音在口腔的反射點,就是在調整發聲的位置。聲音的反射點靠後,獲得的聲音就會渾厚;聲音的反射點靠前,獲得的聲音就相對明亮。在實際的演唱中,甚至存在同一個音高的延長音裡移動和改變反射點的技巧。只有多練習,多體會,我們才會把聲音的反射點調整到最合適的位置,從而獲得我們所需要的共鳴效果。我舉一個例子:一個被吊起來的金屬燈罩,我們用筷子在燈罩內敲擊不同的點,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效果。我們所敲打的那個點,相當於發聲時口腔裡反射點的位置。敲打在最合適的點上就會獲得最好的聲音,我們發聲時找到最合適的反射點,也就會獲得最好的發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