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盛產蛤蜊嗎?

曉瓷人兒


呃。。。。這個您確定說的不是一個段子?其實我個人覺得哈爾濱好像還真不是生產蛤蜊的城市!因為我印象中這種水產一般都是海邊會多一些,或者緊挨江邊的小漁村之類的!但是哈爾濱最近幾年為什麼會被這蛤蜊風靡全網新聞呢!就是因為哈爾濱段的松花江水近幾年夏天市場有乾旱的時候,那一干旱了江水都沒了,所以這些江中的蛤蜊就都浮現出來了。

所以呢,都浮現出來了,就讓很多哈爾濱過路的市民看到了,或者平時經常在江邊釣魚的!撿到了回到家打開切成絲一炒感覺甚是美味啊!所以我覺得這就是成了哈爾濱人越來越多人扎堆去江邊撿蛤蜊的原因了!而且江水一退,其實原先隱藏在泥土裡的蛤蜊就都浮現出來了!要說盛產我覺得倒不至於,畢竟這些都是自然生長的,也沒人在這飼養,所以可能就是之前人們發現的少,也沒人打撈,越來越多了吧!但是我想近兩年已經是非常的少了,因為最近兩年江水經常地乾旱,所以幾乎都沒人撿的差不多了!哈哈哈!但是說歸說,我想再次也提箱一下大家,這樣的蛤蜊雖然能吃,但是我並不建議大家撿或者撿太多,因為畢竟這松花江水的深淺有數,不像海一樣,而且平日裡遊船那麼多,裡面早已是各種汙染了,千萬別因為這種貪口,而弄得鉛中毒什麼的!而且這種行為真的特別危險,你進入到江中去撿,即使是沒有了江水,但是這個淤泥還是特別的深,而且泥濘,要是摔了或者踩到貝殼被扎到就危險了,簡直不值得啊!所以我還是建議大家去市場購買吧!購買正規的蛤蜊!


生活報


最近,松花江哈爾濱段水位走低,江水縮成細細的一線,大片江底的沙泥灘露出了水面。

所以,松花江特產——蛤蜊(河蚌)就成片成片的暴露在灘塗上,彎腰就能撿到。

近看個頭還都不小。

我諮詢了很多江邊的老人,他們說,以前人們撈河蚌,都用來餵雞餵鴨子,很少自己食用。因為河蚌體內有寄生蟲,需要高溫烹食。但煮時間長了之後肉質非常堅硬,像膠皮一樣難以咀嚼,所以人們大多不會吃河蚌。

但現在,有很多人跑到江邊撿拾河蚌回家烹食,還有很多人說,其實河蚌做好了非常美味。那麼,松花江裡的河蚌真的能吃嗎?黑龍江省水產專家說,現在松花江已達到二類水質,河蚌是可以正常食用的,營養價值還挺豐富。漁政部門也說,水質轉好,河蚌增多,但這些河蚌未經檢驗,可能含有寄生蟲、重金屬等,如果要吃,最好先高溫煮沸。

作為地道的江邊人,其實都有吃河蚌的經歷。下面我可以為大家推薦幾款“硬菜”。

三絲爆河蚌:

將河蚌剖開清理好。把河蚌肉淖水,四個河蚌兩斤也,出來大概只有一二兩的肉。把大蒜子拍碎切末,薑切片,新鮮大蒜根部切丁,準備幹辣椒若干個。把配料統統放進到油鍋裡爆香,最好是小火慢慢熬。在等的時候,把洋蔥、青椒、胡蘿蔔、河蚌肉分別切絲(恕我刀功實在不好,河蚌肉沒切好)。把材料全部放到鍋中,開大火爆炒,澆一點料酒,根據個人口味調味。等以上材料斷生後,放入新鮮大蒜葉翻炒出鍋。這菜的味道,一個字:鮮!


河蚌鹹肉豆腐煲:

把河蚌肉切成均勻的小塊(較硬處可以用刀柄捶幾下),用鹽搓洗2-3遍,直至把河蚌肉上的粘液洗淨。把洗淨的河蚌肉放入砂鍋內,加料酒沒過河蚌肉,燒開並煮幾分鐘。砂鍋內加薑片和水,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切好的鹹肉片,燒開後轉小火。大約半小時後再加入豆腐和冬筍。小火燉至河蚌肉軟爛,豆腐起孔後加鹽調味即可。起鍋後可撒些胡椒粉。這是我家冬天常吃的一道湯煲,新鮮的河蚌肉加上鹹肉和豆腐,在砂煲內慢火燉上1-2小時,吃的時候撒上些胡椒粉,那就是一鍋極其鮮美而香濃的湯煲了!

說的我都要流口水了。額……話題扯遠了,咱接著聊河蚌。在江邊撿河蚌的人,有人將河蚌整個帶走,也有人當場就動手挖肉,並將殼丟棄在一旁。所以,現在江邊每天都有一群身著黃馬甲的人站在泥地上,將一個個河蚌殼裝進袋子裡。

這些殼不清理走,不僅“有味兒”,給人的觀感也不好。一個大河蚌“連湯帶水”超過2.5公斤重,每位“黃馬甲”每天都要清理很多袋河蚌,他們為松花江的清潔做出了貢獻,為他們點贊。

(圖片來自新晚報)


新晚報


我最有資格回答!

因為,我從開江,到封江,就在松花江游泳!

談不上什麼盛產不盛產!

南岸的大嘎啦,發黑;北岸的發綠!

並不好吃!這些年,南方人,感覺這個物種是河蚌,就拿著自己製作的鉤子來打了!

既破壞了生態環境,也造孽生靈!

包括所謂的美味~


甘之如飴之宴遇


準確地說應該是松花江盛產河蚌,河蚌也叫河蛤蜊,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等沿海海域出產的蛤蜊(有花蛤、文蛤,以及著名的丹東黃蜆子也就是青柳蛤等等)有著很大的不同,

但這個也是可以使用的而且味道鮮美,當然為了防止感染寄生蟲生食是不可以的,炒或者煲湯可以用上,但要求火候要掌握的精確,否則很“皮條”,嚼不動。

松花江哈爾濱段盛產的河蚌不僅僅可以食用,早在三四百年前更有大來頭。清朝皇帝皇后的朝服頭冠上裝飾的珍珠就有當時的松花江河蚌孕育的,蚌的種類應該是三角帆,其出產的珍珠叫做“東珠”,注意了,這個東珠可不是一般的文人大臣可以使用的,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朝珠、朝服上可以使用。因為其一當時的松花江和黑龍江流域都是苦寒之地,又比較偏遠,四月採珠時節來取一趟珍珠是相當的費勁;而且,這個東珠那個時候也沒有先進的養殖技術,河蚌是野生的,採珍珠完全靠運氣,幾百上千人忙活攢起大小均勻的一串朝珠也得費不少力氣,碰見一顆大珍珠就得說是奇珍異寶了。這就是哈爾濱蛤蜊的故事。


東北網


我是地地道道的哈爾濱人,也是江邊漁民的後代.首先要更正你的認知,這個叫蛤蜊.這個叫河蚌.河蚌和蛤蜊生活在不一樣的水域,河蚌在淤泥裡,有淨化水質的作用。今年夏天黑龍江水域乾旱導致大量河蚌浮出淤泥,有很多不明所以的市民搶挖河蚌.這種行為非常可笑,烹製河蚌需要很高的廚藝,否則口感會很差,再者身為哈爾濱人要保護我們的母親河,我小時候黑龍江的水很乾淨,魚很大很肥,江蝦是多麼美味,可是現在呢?




幸運的大姚


先科普一下,你圖片上的是海產品,俗稱麻蚶子。哈爾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內陸城市,不沿海,所以不會產你圖片裡的東西。但是我聽說流經哈爾濱的淡水河松花江出現了枯水期,江底的大河蚌都露出來了,引起了群眾的哄搶。


守殘卒


哈爾濱松花江流域不僅盛產蛤蜊、老虎夾(小龍蝦),現在的人都怎麼了,啥都吃。

以前這些東西沒人去撈,撈起來把玩一下然後也會再扔河裡。死沉的玩意,餵雞餵鴨都嫌費事。正因為沒有天敵,人有不吃,所以才盛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