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華社發文狠批「娘炮」之風?電視行業對此會出做改變嗎?

行粥


關於“炮娘”的爭論,源於《開學第一課》為辦好2018年《開學第一課》,央視綜合頻道為活躍現場氣氛,邀請了新F4為代表的當紅流量小鮮肉,但家長和網友並不買帳,紛紛提出置疑,隨後各新聞傳媒及網絡平臺加入互辯,雙方各執一詞,使這場辯論愈演愈烈。從網友的評說上看,反對者居大多數。



娛樂圈“娘化”是近幾年的事,其形成原因是演藝公司對小鮮肉的包裝以及傳媒和網絡平臺為了逐利,助力推動的結果。為什麼一些演藝公司傾力打造和包裝小鮮肉一歩步走向“娘化”,有網友提出是在學習和借鑑《快樂大本營》的成功模式


《快樂大本營》在何老師及四位主持人的苦心經營下,其收視頻多年來雄居綜藝節目之首。其成功之處就在於邀請當紅小鮮肉、小鮮花參與其中,猶其是韓國人氣明星的加入,在綜藝娛樂圈颳起一股強勁的“韓流”。雖然“禁韓令”使得“韓流”弱化,但受其影響,在中國的綜藝娛樂圈形成了一股當紅人氣明星霸屏,眾人追捧的“娘化”之風。

從上面的人氣明星,我們可以看到其粉絲多達3000多萬、4000多萬5000多萬,我們分析一下粉絲的成分構成,不難得出這些粉絲應該以00後為主的結論。我們不禁要問:這麼多的粉絲追捧明星,是不是讓人心驚?





普通民眾的個體“娘化”,我們可以不必大驚小怪,在社會多元化的今天,審美多元化無可厚非。正所謂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在日常生活中,畢竟以小眾化存在,只要是在法律的框架內,儘管說“好討厭”“我好好生氣“當心我用小粉拳砸你前胸”……

就明星及公眾人物的“娘化”現象,我們應該予以足夠的關注。明星及公眾人物有著強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對粉絲具有強大的殺傷力。濤哥的一跪,也說明了這一點。仔細看一下濤哥的表情,你有什麼感想?



有的人氣明星,排戲矯柔造作;唱歌耍酷賣萌,生活奢侈,浮誇任性。如果粉絲們也一味追求“快速成功”,整個社會將變成怎樣情景?和平久了,就缺少了血性;安逸慣了,就缺少了行動。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寫道: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龍應臺曾說過,你可以選擇做官,你也可以選擇掙錢,但你不能通過做官去掙錢;你可以選擇做聖人,你也可以選擇做俗人,但你不能選擇象聖人一樣尊敬你,而又像俗人一樣原諒你。


輿情雜壇


娘炮不可怕,可怕是媒體

可怕的不是某個人的娘炮,可怕的是我們的媒體及網絡平臺給予了這種人展示的機會和宣揚的暗示,誤導了孩子。

這個世界足夠大,容納的下每一種人生存的空間,但絕對不能允許非主流變化為主流。天空有日月,人間有陰陽。男就是男,女就是女,這是天道。

對於成年人,看到這些宣揚我們可以一笑置之。對於孩子看到這些我們揪心。一個家庭培養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可面對我們的無良媒體,稍有不慎,就滿盤皆輸。媒體一定也是由人組成的,誰不會經歷為人父母的歷程,少一點功利,多一些良知,給孩子留一片純淨。

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但主流只應該有一種選項,就是向上。

這是一個講自由的年代,但自由一定不能危害他人,扭曲人生。

不求點贊,只求轉發,讓正能量得以傳播。



心靈伊甸園


應該把湖南電視臺關閉,湖南省委。有推脫不了的責任。湖南省委作為中共中央地方省委的第一組織。打一個湖南電視臺搞的娘們兒樣。服點責任好不好?


遠去的雲5


日本和韓國就是被美國閹割了的國家才出生了這樣的娘炮文化,我大中華堂堂七尺男兒屹立於世界,怎麼會去學這些娘炮文化,湖南衛視那幫人就一群變態,特別是何公公,幾十歲了還裝嫩,美國文化就是崇拜英雄主義,難道就沒有市場和收視率了嗎?最煩華晨宇,吳亦凡一副娘炮饞樣


漁歌56259


婷婷玉立姑娘,點贊新華社,男人要剛,總體來看國家娛樂節目要整冶。中國強決不是這樣的婷婷玉立的男人。。。。。。



kimex0569


一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永遠都存在著正確和錯誤,美與醜,好與壞的鬥爭和辯論,正面理論引導著社會往正確的方向前進,負面東西卻也鼓舌搖唇為自己那一套辯駁。

“娘炮”現象已經成為荼毒中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毒藥,中國許多有識之士和許多國家媒體發文批駁,包括國家喉舌新華社重磅文章狠批“娘炮”現象對中國青少年的危害。

剛開始,有人撰文批駁“娘炮”現象時,那些娘炮有關的利益者和娘炮的欣賞者不斷在網絡上發文反擊,特別是某些大v和某些自媒體為娘炮鳴不平,為娘炮唱讚歌,並且還引經據典的舉出歷史國家某些娘炮現象,還斷章取義的拿某些名人的隻言片語為娘炮造勢,大有利用粉絲眾多優勢要把娘炮現象打造成中國主流文化之勢。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新華社作為國家喉舌發文炮打“娘炮”,人民日報,解放軍日報等國家主演媒體紛紛發文予以批駁。

新華社作為國家喉舌,常常在人們面對似是而非輿論迷茫時,在某些負面現象和關鍵時刻正本清源指點迷津,批駁錯誤,用於引領正能量正義的聲音大步前行。


醉美邯鄲


為娘炮正名

今年央視的《開學第一課》播出後,不僅央視和教育部被批,連出場表演的一批小男生也慘遭痛罵。他們是被人請去的,未必是自不量力毛遂自薦,他們算是被殃及的池魚,多少有冤枉。

這樣一些小男生之所以讓人討厭嫌棄乃至臭罵,主要是他們與普通男生有些不同之處。一是臉上抹粉,唇上塗紅,還畫眉毛,染頭髮,弄得像不倫不類。二是說話拉緊嗓子嬌聲細氣,還拋著媚眼。三是動作輕柔。上肢總在胸前小幅活動,常用雙手比出心形,或用食指畫圓圈,或兩手十指張開一齊向兩側來回擺動。四是常勾著身子扭著腰肢來回搖晃。總之,容顏體態、聲音言語、舉首投足,一顰一笑,都顯得矯揉造作,扭捏作態,不自然,不得體,與一般男生大有區別。

這些另類小男生可能是小鮮肉,但不同於一般的小鮮肉。小鮮肉只著眼於容貌特徵,而且這種特徵是天生或自然形成的,而這些小男生有更特殊之處,且是為討好小粉絲而刻意養成。他們更不同於當今的女性,因為當代女性雖也化妝打扮,但並不柔弱,更不做作。如果硬要與女性類比,只能說他們與舊時代富貴人家的

小姐有幾分相似。

所以,不宜將他們等同於小鮮肉,更不能稱他娘炮或說他們娘娘腔,說他們女性化也不恰當。這非但不確切,而且誤傷女性。

根據這類小男生外在的主要特徵,可以稱作矯柔男或扭捏男。

矯柔男的出現源於韓流的侵襲。世紀更替之際,中國青少年也步入歌唱時代,一些青年憑唱歌迅速成為明星大腕。一些韓國男生趁機打入中國娛樂圈。他們的另類讓其很快成功。本土男生由追捧而至摩仿,久而久之,習慣成為自然,矯柔男實現本土化。

由於小學生和初中女生較為柔弱,對威武剛強有些畏懼,對輕柔細膩易於親近,所以他們容易成為矯柔男的粉絲。初中男生和高中生對這類缺少陽剛之氣的男生是不感興趣的,成年人更是非常反感。但是,由於娛樂媒體的熱捧和大力推介,矯柔男或扭捏男隊伍似有擴大之勢。

對出現矯柔男這種現象不必視為洪水猛獸,非趕盡殺絕不可,但必遏制。


荷風68


因為這個娘能賺錢,產生慣性思維。於是青少年開始爭先模仿,最後導致的結果可想而知。其實也不需要完全都是肌肉男,帥有太多方式和榜樣了。最後奉上圖片,就問你們作何感想。



霏凡明月


不管媒體如何力挺,我個人的立場對娘炮之風是深惡痛絕的,是時候做出改變和正名的時候了。

從幾何起,熒屏內外被大量指粉氣濃厚的所謂“小鮮肉”霸屏,一個個生得宛如美人一般,面如脂糕,皮膚吹彈可破,那身段那皮膚那化妝簡直比女人還女人。說難聽一點,除了性別是男的外,其它一切全部傾向於女性化。

不管你說我偏見也好,極端也罷,在我眼裡看著就是不爽。男人嘛,漢子嘛,就應該有個男人的樣子,我體魄可以不偉岸,肌肉可以不發達,但我在氣勢上起碼要保持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樣子。可看看現在流量當道的小生們,哪裡還能找得到半點男子漢的氣概啊,說他們娘裡娘氣算好聽了,難聽一點那就是妖里妖氣。一個大男人,天天把大把的時間用在塗胭指抹粉上,放在研究美容養顏上,打口紅抹腮紅。哎,看著就讓人心裡彆扭。

80年代後期,在演藝界有個“奶油小生”的說法,類似於現在的小鮮肉,代表人物就是唐國強,其實那個時候人家唐國強就是長的清秀一些而已,做派還是很爺們的,但在當時也引發了社會熱議,而唐國強戴了大半輩子的帽子到老來才摘下來。

對於明星娘炮化,媒體和電視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想扭轉這種審美情趣,必須從電視熒屏開始,不要再讓娘裡娘氣的鮮肉們霸屏了,還爺們一片天地吧,因為我們社會需要真漢子。


元芳有看法


青少年健康成長,將成為國家的棟樑。

《娘炮》嚴重影響著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

人無陽剛,必是娘們腔腔,那是在走向紅塵。有哪一個父母願意看到自已的兒女成為《娘炮》?

這種人又怎能擔當國家的棟樑?

《娘炮》的出現,有其社會根源。在改革大潮中泛起的一種汙晦的泡沫,也在所難免。《娘炮》的行為,是一種缺失信仰,人生價值覌扭曲造成,分辬不出真善美,導致的結果。

值得慶幸的是,《娘炮》問題受到廣泛的重視。輿論成為一邊倒成關切。

在正確思想的引導下,《娘炮》的歪風,必會剎住。但見一股清流,會蕩滌一切汙泥濁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