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解放了百萬漢人,還爲中華民族留下一大批國寶,價值堪比黃金

導語:縱觀古今中外歷史,為了維護民族利益犧牲自我的不在少數,反之,為了自身利益賣國求榮也大有其人,但人們絕不會歌頌後者,而前者則會成為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大英雄。

此人解放了百萬漢人,還為中華民族留下一大批國寶,價值堪比黃金

唐朝建立之初,有一個不起眼的王朝歸順於它,中唐時期卻逐漸崛起,兩朝幾乎是同盛同衰,它就是吐蕃王朝。早在隋唐之前,吐蕃不過是一個歸屬於西羌的小部落,松贊干布即位後,吐蕃遷都邏娑(今天的拉薩),先後兼併唐旌、蘇毗和羊同等部落,又西征南取多地,勢力日益壯大,但他對於唐朝的貪婪之心也愈發不可收拾。

此人解放了百萬漢人,還為中華民族留下一大批國寶,價值堪比黃金

最初,松贊干布聽說突厥和吐谷混相繼迎娶了唐朝公主,秉著對中原文明的嚮往和兩朝友好相處的願望,他向唐朝“拋出了橄欖枝”。於是在貞觀十五年,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他,他也開始接受唐風,脫去皮衣穿起絲綢。李治即位後,冊封他為駙馬都尉和西海郡王,松贊干布也表明自願作為藩屬歸順大唐帝國。

然而隨著唐朝安史之亂等一系列內亂爆發,大部分邊境兵力只能被抽去平定叛亂,但這些士兵原本是用來防備吐蕃的。吐蕃趁亂調兵猛攻隴右、河西,只用了短短几十年,就將兩地攻佔,開始瘋狂同化漢人,比如強迫他們換吐蕃衣冠,所有人都淪為農奴,拼命地幹,沒力氣乾的老人就被切去雙手挖去雙目然後丟到野外喂狼。

此人解放了百萬漢人,還為中華民族留下一大批國寶,價值堪比黃金

兩地的百姓就這樣暗無天日的活著,他們渴望朝廷能夠解救他們,誰知如今的朝廷早已不復當年,一晃80多年過去了,收復失地的計劃一再被擱置。終於在公元841年,隴右、河西兩地的節度使爆發矛盾攻戰不休,趁著吐蕃內亂,唐朝收復三州七關,大大鼓舞了士氣。七年後,一個關鍵性人物出場了。他是沙洲貴族,從小就飽受吐蕃人欺壓,所以他拼命習武、熟讀兵書,就是為了等到時機成熟的那一天。

如今機會來了,他帶著沙州豪傑一齊突襲了吐蕃駐軍,不久就解放了沙州。張議潮並沒有就此作罷,為了解救隴右、河西兩地的同胞,他竭盡所能地打兵器、練軍隊,然後尋找時機發起反擊,先後收復了十個州。短短一年時間,他就成功解放了淪陷百年的河西,幫助百萬漢人擺脫了奴役。

他的英勇行為被唐宣宗高度讚賞,並將他任為隴右、河西的歸義軍統領。公元861年,他又成功收復了涼州,這意味著吐蕃人徹底被驅逐出了河西走廊,唐朝廷也再無西顧之憂。後來張議潮入覲長安,先後被命為右神武統軍和司徒,但他明白朝廷對手握重權的歸義軍並不放心,於是他毅然負死。他的英雄事蹟卻只是零散地被記載在史書中,不再被後人所熟知。

此人解放了百萬漢人,還為中華民族留下一大批國寶,價值堪比黃金

直到1900年,敦煌莫高窟被偶然發現,裡面的眾多文書也公之於眾,西方列強紛至沓來,以極低的價格將其掠走,一時間在國內外引起巨大的震動。很多佛經、繪畫和文獻資料都被國內外學者奉為稀罕的藝術珍品,據稱一頁紙的價值抵得上一兩黃金。很多學者甚至專門對敦煌學進行研究,不惜耗費畢生精力。

這些文書的公佈,讓世人瞭解到歸義軍解放民族、河西人民擺脫奴役的更多歷史細節,也是告訴中華民族,我們有張議潮這樣的民族英雄,是多麼的令人驕傲,無論過去、現在、將來,我們也絕對不缺這樣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