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日本爲什麼會襲擊成功?

擁抱丨過去


珍珠港事件,日本為什麼會襲擊成功?主要是日本方面的準備十分充分,再加上美國方面對於可能爆發的戰爭估計不足,沒能做好準備工作,直接導致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大部戰鬥力,歷時很長時間才恢復了起來。

日本在偷襲珍珠港之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是就是間諜偵察,日軍通過很多間諜的秘密工作,大概掌握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艦艇停泊位置佈置,重要設施位置,日常作息時間表等這些重要信息。同時,日軍也根據這些信息,不斷加以針對性的訓練,提高作戰的成功率。再比如根據珍珠港水淺的問題,還專門給魚雷加裝了木製裝置,提升其浮力防止掉入水底。

而美軍方面,則很不重視這些相關工作。1941年以來,美國和日本之間的關係已經越來越為緊張,1941年中美國甚至已經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等戰略物資。但是與此同時,美軍方面卻過於自信,認為日本不會向美國開戰,所以並未做任何準備來應對可能爆發的戰爭。

而12月7日當天,又恰好是一個週末,美國海軍正處於休閒放鬆狀態,自然不會有太多的警惕。當天就有很多情報表明珍珠港周邊有很多情況,比如美軍雷達站發現大量飛機出現,但是指揮部尚未核實就認為那些飛機是友軍的,直接錯失了最後的機會,最終在襲擊中,美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極大的影響了後來美軍的作戰。


戰爭之王


偷襲,就在於一個“偷”。日軍能夠成功偷襲珍珠港,和其高度的保密工作和周密的外交、情報迷惑有重大關係。

南雲忠一的特遣艦隊向珍珠港行駛時,一直保持無線電沉默,只從東京通信隊第一廣播系統獲取情報。而且日本人是通過檀香山的民間廣播向南雲發送情報的。這些廣播聽起來沒有什麼實際內容,無非是某某丟失了一條名叫“麥那”的德國警犬,某某近乎全新的中國地毯被盜。

實際上,“麥那”和“中國地毯”都是指珍珠港內的航空母艦和戰列艦。後來證實,美兩艘航母“列剋星敦”號和“企業”號果然一反週末入港的慣例而不在港內。

艦隊最後加油駛向珍珠港。這是在美機活動半徑範圍內而南雲的艦載機還達不到珍珠港的情況下進行的,對日軍艦隊來說非常危險。然而美國人真的在沉睡,他們沒有派出偵察機進行例行偵察,整個海面風平浪靜,日軍加油異常順利。

加完油的艦隊殺氣騰騰,以28節的速度向正南方向的珍珠港全力撲去。而此時,日本大使正在華盛頓與美國人進行著非常認真的討價還價的談判,迷惑美軍。

日軍艦隊抵近珍珠港,港內一片歌舞昇平。被美軍官兵視為神聖週末的夜生活,像醇酒一樣迷醉。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海軍上將在由利爾海軍上將及其夫人在海爾庫尼拉飯店舉辦的一個小型晚宴上也不覺微醉。

宴會中,金梅爾告訴大家:本來今天晚上是日本領事館的喜多邀請他去痛飲香擯,但他更不願放棄與各位共聚的機會。22時左右,金梅爾回到了他在麥克拉帕半山腰豪華的寓所裡,舒心地躺在床上,漸漸進入美妙的夢境。

圖注: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海軍上將

當日軍戰機從航母起飛時,珍珠港還在酣睡中!整個美國同樣在酣睡中!

7時53分,淵用發出攻擊信號:“虎!虎!虎!”高橋少佐駕駛的俯衝轟炸機在珍珠港的惠勒機場上空投下了襲擊珍珠港的第一顆炸彈,這顆250公斤重的陸用炸彈,點燃了太平洋上的熊熊戰火。


兵說


襲擊成功,還是與情報有關。在這裡,情報史話給大家解下密。

早在1940年初,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就產生了襲擊美國珍珠港,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構想。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制定了代號“Z”的作戰計劃。

要確保襲擊成功有賴於兩個關鍵:一是襲擊時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絕大部分艦艇停泊在珍珠港內;二是從日本本土出發的龐大艦隊,橫渡半個太平洋不能被美國發覺。做好這兩點關鍵是保密,需要極秘密地部署這次軍事行動,並秘密地蒐集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的軍事情報。



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前,日本軍令部派往珍珠港的間諜達200多名,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間諜人物是——海軍情報專家、海軍預備役少尉軍官吉川猛夫。1940年5月,吉川猛夫化名“森村”出現在日本外務省職員名單中,森村除經常到外務省露一露臉外,就躲進軍令部專心致志地學習英語和研究美軍軍事情報。1941年3月20日,森村以日本外務省駐檀香山總領事館一等秘書的身份,前往美國檀香山。在檀香山總領事館,森村的真實身份只有總領事喜多長雄一人知道。


森村到任後,立即著手情報工作,他把不同時期珍珠港內停泊的美國艦船類型、數量、泊位,艦隻每天的出入動態,航空基地飛機的架次和種類,防空飛機和艦隻的巡邏情況,以及其他軍事設施等作為主要情報目標。

森村選擇附近山崗上的一家酒館“春潮樓”作為主要觀測點,因為在這裡可以鳥瞰整個珍珠港,他把觀測情況用特殊的符號記在日記本里,需要進一步核實的,他就化裝成遊客乘飛機從天空飛過,或者帶著藝妓開車兜風,或者裝扮成菲律賓幫工從附近的甘蔗林裡近距離觀察,或者在附近釣魚,甚至跳到海里,游到軍艦附近。




軍令部於10月派人與森村接頭,對珍珠港的情況提出了97個問題,森村用了一整晚的時間,一一回答了這97個問題。軍令部根據掌握的情報,確定偷襲時間為12月7日(星期日)。

此時,日本聯合艦隊在總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已完成了秘密訓練與演習,一切準備就緒。

為了迷惑美國情報部門,所有參加戰鬥的艦隻在不同的時間駛離港口,向不同方向出發;還調動3000名海軍士兵到東京參觀遊覽,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然後,在1941年11月26日晚,秘密集結在指定的海域。山本五十六指揮的由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艇、給養船等30艘軍艦組成的龐大聯合艦隊出發了,艦隊關閉一切無線電聯絡,並實行燈火管制。



美國軍方一直認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是不可能的,再加上情報部門沒有搞清日本艦隊的去向,出現了情報上的失誤。珍珠港和往常一樣,歡樂如常,防備不足。在日本聯合艦隊經過十二晝夜抵達珍珠港附近海域,甚至日軍飛機出現在美軍雷達上,值班軍官還認為是自己的飛機在演習。

1941年12月7日7點49分,日本聯合艦隊的第一攻擊波183架飛機,從航室母艦上起飛,直撲珍珠港,對機場和港灣狂轟濫炸。第二攻擊波8點50分起飛,168架飛機再次轟炸。短短95分鐘,停泊在珍珠港裡的8艘戰列艦,4艘被炸沉,1艘擱淺,3艘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毀。美軍機場只有少數飛機起飛還擊,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被破壞,2403名士兵喪生。而日本聯合艦隊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日本偷襲成功,美國太平洋艦隊覆沒。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兩個關鍵點,通過情報和保密分別實現了,偷襲計劃變成成功事實。假若美軍保密、防間做得好,吉川猛夫那些間諜們沒有蒐集到“襲擊時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絕大部分艦艇停泊在珍珠港內”的可靠情報,日本就不敢輕易行動,行動了也不會取得如此“輝煌戰果”。假若做不到“從日本本土出發的龐大艦隊,橫渡半個太平洋不能被美國發覺”,美國就是以逸待勞,覆沒的可能是日本聯合艦隊。


情報史話


第一,日本的襲擊準備充足。

日本襲擊前,已經派遣間諜組織長期蒐集日本珍珠港情況,聯合艦隊出發後,一直保持無線電靜默,從北太平洋行進,繞過繁忙的海路,然後向南行進抵近珍珠港,突然發起襲擊。



第二,通過談判為襲擊做好充分的準備。

日本在襲擊珍珠港前,一直認真的同美國進行假模假樣的談判,不斷討價還價,讓美國認為日本暫時還是希望通過談判達到目的,並沒有軍事上的準備,襲擊發生前談判照樣進行,商貿活動正常開展。

第三,美國星期天休假的習慣,襲擊發生時毫無準備。

日本襲擊珍珠港時,恰好是美國的星期天,珍珠港的美國海軍都在休假,艦隊整整齊齊排列在港灣內,沒有絲毫戒備的景象,當第一輪襲擊開展時,美國太平洋艦隊官兵還處於睡夢狀態。

第四,對有關情報的不信任,始終不相信日本會襲擊珍珠港。

在襲擊發生前,中國已經破譯日本襲擊珍珠港的確切情報,但是美國認為是中國在挑撥離間,沒有重視中國提供的情報。當雷達出現可疑情況後,沒有重視,以為是從本土飛來的轟炸機。在日本襲擊之前,有一艘日本潛艇試圖進入珍珠港被擊沉,卻沒有及時的報告。



歡迎大家積極評閱,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喜歡歷史和軍事,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津城沐雨”。


津城沐雨


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在2個小時內出動350餘架飛機偷襲美國在太平洋夏威夷群島上的重要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炸沉炸傷美軍艦艇40餘艘,炸燬飛機200多架,美軍傷亡4000多人,美軍主力戰艦“亞利桑那”號被炸彈擊中沉沒,艦上1177名將士全部殉難。


我們都知道美國在二戰時期己是世界上的軍事強國和經濟強國,為何日本在珍珠港還能獲得成功呢?

日本戰略戰術的勝利:日本在襲擊珍珠港時,日美還在進行談判。日本艦隊通信實行只收不發的靜默狀態,讓敵方無法監聽日本軍艦動向。當日本艦機出現在珍珠港時,反擊為時己晚。


美國輕視日本:美國軍事發達,而且與日本本土相隔甚遠,根本不相信日本敢侵略美國,可惜遇到的是日本賭徒山本五十六。沒有戰爭狀態的防範,日軍偷襲未能組成有效反擊。

戰爭陰謀:英,蘇等都捲入戰爭之中,唯有美國獨善其身大發戰爭財。蘇聯早就在日本有了完善的情報網絡,這麼大的行動早就知曉。英蘇早就想反法西斯陣營有美國加入,而日本偷襲珍珠港恰好是個機會。不會與美國分亨這方面的情報。美國毫無防備,日本偷襲才能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戰己過去幾十年,創傷依然留在許多人心中。勿望歷史,共建和平。


水秀雲舞


戰史風雲,總有數不清的扼腕嘆息和讓人費解的迷霧,美帝海軍的不長記性也是造成珍珠港被日軍成功偷襲的重要原因!提及珍珠港,除了夏威夷的陽光、海風、沙灘比基尼,相信諸君印象最深的就是“珍珠港事件”了。很快又是12月7號,作為美帝的國恥日,屆時珍珠港內不免“半旗”飄揚。

威武雄壯的“密蘇里” 但總感覺畫風怪怪的

回望歷史,從戰略上講,偷襲珍珠港使美帝參戰,加速了日本的敗亡,但從戰役上看,日本人大膽的空襲戰術乾脆漂亮,給予美國以重創。但事實上,真正最早“空襲珍珠港”的還是美帝自己,日本基本上算重複了之前的神操作,本期就和諸君來回顧一下那段歷史。

“藍軍”與“黑軍”

1932年2月,太平洋上正舉行了一場規模盛大的軍事演習,這是美軍陸海軍聯合軍事演習(Army/Navy Grand Joint Exercise No.4)。其目的是為了檢驗美帝在太平洋上戰略要地的防禦能力。按照慣例,扮演假想敵的部隊要被編組為“藍軍”(Blue Fleet),至於美帝的防守部隊則被編組為“黑軍”(Black Fleet)。雲北不得不說,不愧是美帝,果然夠黑。

演習過後的薩拉託加(1932年3月2日) 可見其古老的雙翼機

為了這場聯合演習

一隻龐大的美帝艦隊在太平洋上集結起來

......

“藍軍”的指揮官是理查德·亨利·李(Richard Henry Leigh),艦隊中包括“列剋星敦”號和“薩拉託加”號航母,以及數艘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他們的任務是協助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組成的聯合作戰力量在瓦胡島進行登陸作戰。

“黑軍”的指揮官是阿瑟·李·威拉德中將(Arthur Lee Willard),擁有各型戰列艦、巡洋艦以及潛艇等艦隻,此外還有陸上的防空炮兵和超過100架戰機。他們的任務則是打擊企圖登陸的部隊。

1932年“空襲”珍珠港的主角 列太太和小姨子

帶著列太太和小姨子去偷襲珍珠港

按照套路,“藍軍”是要被打敗的,以顯示美利堅的堅不可摧,藍軍唯一可以選擇的是他們“死法”。不過,這一次美帝的“藍軍”們卻沒有按照當時的海戰傳統出牌

帶著列太太和小姨子去“偷襲”珍珠港的亞內爾少將(右二)

演習開始後,“藍軍”將戰列艦和巡洋艦等一眾“主力”編在了後邊。而讓亞內爾少將(Harry Ervin Yarnell)帶著列太太(列剋星敦號)、小姨子(薩拉託加號)以及一票小學生(大約4艘驅逐艦)先跑了。不過他們不是逃跑,而是去演練一種全新的“空襲戰法”

與後來日本偷襲珍珠港相同的是,為了躲避“黑軍”巡邏機的偵察,亞內爾少將率領艦隊選擇了瓦胡島東北方的一條航路。他知道東北風在給瓦胡島帶來濃霧和陰雨的同時,也會為航母艦隊提供絕佳的掩護。

後來的珍珠港事件路線圖 其襲擊手法與美帝的聯合軍演高度相似

為了確保計劃的順利實行,亞內爾命令艦隊在航行中實行了嚴格的燈光管制,並保持了絕對的無線電靜默。此外,他將進攻日期定在了週日,因為他知道這一天美帝的防禦相當鬆散。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因為9年後的珍珠港事件也是這麼打的

《珍珠港》劇情的鼻祖

電影《珍珠港》相信諸君都不陌生,而接下來發生的故事的走向與電影劇情堪稱神同步,因為這次演習《珍珠港》劇情的鼻祖,也是日本偷襲珍珠港所借鑑的模板

1932年2月6日黃昏,亞內爾的“藍軍”航母艦隊神不知鬼不覺的駛抵瓦胡島東北100公里的海面。次日凌晨,隨著亞內爾一聲令下,

152架艦載機相繼起飛,直撲珍珠港。大約1個小時後,艦載機從科奧勞山(Koʻolau Range)密佈的陰雲中鑽了出來。此時,他們下面的珍珠港內,人們正準備迎接美好的星期天。

瓦胡島東部 橫貫南北的巨大山脈就是科奧勞山

如同《珍珠港》電影中所見的那樣,戰鬥機對停放在機場跑道上的飛機進行了“瘋狂掃射”,俯衝轟炸機則向機場、港灣內的戰艦及沙夫特堡的陸軍總部投下了20噸“炸彈”。出人意料的是,“藍軍”行動過程中,

“黑軍”竟沒有任何一架戰機起飛迎敵

瘋狂掃射(電影珍珠港劇照)

作弊的黑軍

毫無疑問,那個星期日亞內爾的“偷襲”相當成功,“黑軍”簡直就是讓人按在地上暴揍。“黑軍”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只不過

他們的反擊體現在了“公關”上。他們說服仲裁員判定45架“藍軍”戰機被擊落。並謊稱攻擊發起時,“黑軍”的戰列艦隊正在海上,隨時可以追上“藍軍”的航母艦隊並將他們殲滅。

但事實是,在“黑軍”慘遭打擊後的一天時間裡,他們還不知道“藍軍”的艦隊在哪。最後,“黑軍”靠著公關而不是戰鬥取得了一個相對“體面”的結果。

考試作弊的結果就是要捱打

面對演習的結果,美國軍方也來了個視而不見。曾有人針對演習結果,要求重新評估當時的美國海軍戰略,不過一切都是徒勞的。海軍沒能重視演習的結果,仍然抱著“戰列艦決勝”的思想不放。

在之後的1938年時,美國海軍再次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結果仍然顯示了珍珠港的不堪一擊。但是其結果與6年前一樣未與重視。直至1941年,讓日本人在同一地點、用同一方法真的把美國人揍趴下。

亞利桑那號紀念館

珍珠港留給後人的疑惑和啟迪很多:

美國海軍是因為戰略思想守舊?

還是因為礙於某些人的面子?

還是前幾年曾甚囂塵上的陰謀論?

總之,這個漏洞就像和尚頭上的蝨子擺在那裡9年之久,讓日本人堂而皇之地利用,實在讓人讓人費解。本週四,即為珍珠港事件爆發76週年的紀念日,作為二戰的一個重要的節點、美帝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軍編部戰史科將繼續為大家講述珍珠港裡的那些事,敬請期待哦~~~

參考文獻:

偷襲珍珠港計劃是“美軍制定的”

美軍“奇襲”珍珠港

Fleet Problem XIII & Grand Joint Exercise No.4

The First Attack: Pearl Harbor, February 7, 1932

Posts Tagged 1932 Attack on Pearl Harbor

This American admiral planned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in 1932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u8001\\u6881\\u8bf4\\u6545\\u4e8b\\uff1a\\u4e3a\\u4ec0\\u4e48\\u5c0f\\u65e5\\u672c\\u5f53\\u5e74\\u5192\\u6b7b\\u5077\\u88ad\\u7f8e\\u56fd\\u73cd\\u73e0\\u6e2f.avi\

社會有點叫人無奈


襲擊成功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目標明確。日本襲擊珍珠港,就是要打擊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軍基地,當時的珍珠港共停泊有戰艦86艘,摧毀珍珠港可以讓美國元氣大傷。

二、隱蔽工作做的好,是能夠偷襲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派往珍珠港執行偷襲任務的特遣艦隊11月26日開始前進,選擇嚴寒和多霧的北方航線,以避開美國的偵察機和商船。


三、美國當地時間12月7日是星期天早晨6點45分,剛好是美軍吃早餐和準備換班的時間,而且那天的天氣極佳,珍珠港陽光燦爛,海面平靜,為空襲提供良好的打擊視野。


四、情報工作。日本特務長期活動在美軍內部,實時為日本方面提供情報,日本對全港的情況瞭如指掌,戰鬥任務具體,分工明確。


八句乾坤


美國人事先已經知道了,故事讓日本人來偷襲以激發國家的反日情緒,美國國內是不參戰,換中國話叫明則保身。所以珍珠港把傷員和主要軍艦卻移走了,專等日軍偷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