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央行,最近爲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印度洋“央行”

NO.667-印度洋“央行”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馬爾代夫最早的居民是從斯里蘭卡和印度南部飄過來的僧加羅人和達羅毗荼人。正是他們建立起了屬於馬爾代夫的王朝和首都馬累。現在在很多島嶼的考古遺蹟發現了眾多的寺廟、佛塔和佛像,從宗教信仰來看,這群人在公元12世紀以前主要信奉佛教。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與印度和斯里蘭卡隔海相望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改宗伊斯蘭教

相傳古時候有個惡魔每個月都要來一次馬爾代夫,來的時候當地人要給他獻上一個處女到海邊的一座神廟裡作為祭品,否則整個群島都會面臨滅頂之災。

伊斯蘭教士巴巴里來到這裡得知後,決定親自會會這個惡魔。惡魔到來的那天,他代替少女前往神廟,徹夜背誦《古蘭經》,即使惡魔出現的時候,他也面不改色大聲背誦,惡魔聽到便潛入大海。

馬累古清真寺,相傳巴巴里就安葬在這裡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次日島民照例前來收屍,發現他仍在背誦。大家帶他面見國王,國王驚奇不已,於是他向國王介紹伊斯蘭教,希望他們皈依真主。國王讓他在這裡住一兩個月,如果真應驗就改信伊斯蘭教,結果不到一個月,王室就全體改信了伊斯蘭教,一個月後,惡魔也沒有再次前來。

於是島民拆毀了寺廟,砸碎造像,全部改信了伊斯蘭教。

事實上往往是擴張在前,故事再後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這個故事在馬爾代夫流傳甚廣,摩洛哥探險家伊本·白圖泰聽說後也詳細地記在了他的遊記裡。故事本身真假難辨,可能是根據真實的傳教歷史誇張改編而成,也可能是純粹根據傳教需要撰寫的。

但無論如何,12世紀後,馬爾代夫由佛教改信伊斯蘭教,也從根本上改變了馬爾代夫的社會經濟狀況。

改宗伊斯蘭教以後,馬爾代夫政治向伊斯蘭教政教合一轉變,以前的國王成為蘇丹,蘇丹宮和清真寺取代了佛教寺廟,《古蘭經》則取代了佛教經典,讓這個國家與印度和斯里蘭卡漸漸疏遠,而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日益親密。

陸上的擴張有其地理邊界

海上的擴張也有其地理節點

在擴散向整個中東和中亞之後

打開印度洋世界的大門使伊斯蘭教的

規模大大加強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阿拉伯人注重在這裡傳教,並且剝離印度的影響力是有道理的。在阿拉伯商人一路向東的商道上,馬爾代夫正處於阿拉伯半島、波斯、非洲東部與東南亞、孟加拉、南印度之間的中心地位。憑藉穆斯林兄弟的關係,馬爾代夫也成為了他們在印度洋的一個重要的貿易據點,成就了馬爾代夫幾個世紀的繁榮。

在今天的馬爾代夫居民裡,除了來自印度的達羅毗荼人和來自斯里蘭卡的僧加羅人,阿拉伯人和非洲黑人(阿拉伯人販運來的黑人奴隸)血統也佔相當大的比例。

印度洋上的樞紐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印度洋上的中央銀行

馬爾代夫島上產出有限,主要就是椰子和魚,也就是他們的主食。樹上每個月結一串椰子,大小依次排開,還可以做成椰乳、椰子油和椰子蜜。而一種叫“卡樂畢勒馬斯”的魚可煮可燻,燻幹後甚至遠銷印度,中國,也門等地。

不過島上最重要的產出,其實是一種貝殼,這種貝殼可以當錢花。

考古發現,數千年前貝幣曾通行世界各地,而馬爾代夫是印度洋上最重要的貨幣貝殼產地。當阿拉伯人縱橫印度洋的時候,馬爾代夫出產的貨幣貝殼廣為流傳,甚至成為各國通用貨幣,馬爾代夫是儼然一座印度洋上的中央銀行。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成為通用貨幣的是生活在熱帶海洋裡的一種叫做黃寶螺(Monetaria moneta)的軟體動物的殼,它們有淡黃色或者金黃色的殼,不同種類還有不同的花紋,瑰麗無比。

貝幣的製造過程很簡單:從海里撈出海貝,放在事先挖好的坑裡,等裡面的肉爛掉,只剩下白色的殼。100個殼為斯亞赫,700個為法勒,12000個為庫塔,10萬個為布斯圖。一個金第納爾通常可以換4布斯圖貝殼,但是遇到貝殼貶值的時候,往往會跌到一金第納爾換10布斯圖。

可見作為貨幣的貝殼按照不同數量已經有不同的稱謂,類似於輔幣換算。而貝殼產量多的時候就相當於貨幣超發,甚至還引起了通貨膨脹。不過放在數百上千年的歷史裡,這樣的通貨膨脹率不算太大,島上貝殼的產量相對於其他貨幣甚至紙幣來說其實更加穩定,這應該也是這種貝殼能夠長期作為各國通行貨幣的重要原因。

除了在馬爾代夫通用以外,其他國家似乎也都承認這種貝殼幣的價值。馬爾代夫人還可以用貝殼向孟加拉人買米,向也門人換沙子,阿拉伯人還會用它們去非洲買奴隸。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同時期來自中國的汪大淵也來到這裡,《島夷志略》記載:“海商每將一舶汃子下烏爹、朋加剌,必互易米一船有餘,蓋彼番以汃子權錢用。”

這些貝殼被稱作“汃子”,可以到印度東部(烏爹)和孟加拉(朋加剌)買米。汪大淵看到這些地方也用這種貝殼作為貨幣,孟加拉鑄的銀錢名字叫“唐加”,一個換“汃子”一萬五百二十有餘;在盛產稻米的烏爹,用二百五十“汃子”可以換一尖籮熟米,相當於官鬥一鬥六升,一個銀錢換的海貝就可以換到七十三斗六升米,夠兩個人吃一年多。不少商人因此發了財。

貨幣貝殼的使用範圍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除此之外,書中還記載了泰國的暹和羅斛,緬甸南部的針路,印度的放拜(孟買)也使用它們作為貨幣,並一路延伸到中國雲南。《新唐書》記載,雲南“以繒帛及貝市易,貝者大若指,十六枚為一覓。” 南詔初期,“本土不用錢”。以海貝充當貨幣,稱為“巴子”。

實際上,雲南一直到清初都一直使用這種貨幣,而且由於本土無法接觸海貝的生產而使得幣值相當穩定。

殖民與獨立

到了大航海時代,馬爾代夫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出產也給它帶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殖民者。

1558年葡萄牙在馬爾代夫建立了一個貿易據點並開始駐軍,希拉利王朝的末代蘇丹被迫流亡果阿。但是他們傳播天主教的活動引起了巨大的反彈,穆罕默德·塔庫魯法努三兄弟率眾奮起反抗,終於在1573年全殲葡萄牙的駐軍,建立烏蒂姆王朝。

16世紀葡萄牙人書中關於馬爾代夫的插圖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到17世紀,荷蘭取代葡萄牙人成為海上霸主,成為馬爾代夫的主要貿易伙伴,蘇丹於是邀請荷蘭人一起打擊南印度的馬拉巴爾海盜。

這這一招無異於引狼入室。在趕跑海盜後,荷蘭東印度公司宣佈馬爾代夫為其勢力範圍,並派出“友誼代表團”意圖加強控制。但荷蘭人的陰謀沒有快速得逞,而是被馬爾代夫政府不斷推三阻四,一直到了英國人的到來。

拿下馬爾代夫對於荷蘭人的東方貿易線

還是很有好處的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18世紀英國崛起,馬爾代夫又轉向英國尋求保護。而在英國看來馬爾代夫是通往南亞,東南亞航道上一個不可多得的補給中轉站,當然是機不可失。1796年英國將荷蘭人逐出錫蘭(斯里蘭卡)後,將馬爾代夫列為英國保護區。

18世紀荷蘭人所繪地圖,馬爾代夫非常詳細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這一次馬爾代夫終於無法對西方強權保持傲氣了,因為大英帝國的強大,沒有人會再出手幫助這個小島國。終於到1887年,馬爾代夫與英國簽訂《英馬條約》,成為英國的保護國。除每年向英國進貢外,如果沒有英聯邦斯里蘭卡政府授權,馬爾代夫蘇丹不得與第三國建立任何關係。

馬爾代夫南邊的英屬印度洋領地

至今還在英美手上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直到二戰後英國撤出南亞的時候修改《英馬條約》,馬爾代夫不再像英國政府進貢,但馬爾代夫仍為英國保護國。直到1953年宣佈廢除蘇丹建立共和國,1965年馬爾代夫完全獨立並加入聯合國,英國也還是繼續租借南邊的甘島空軍基地直到1976年。

甘島空軍基地就是這裡了

島礁太小,裝下個機場不容易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輪番在印度洋上登場,給歷史上的馬爾代夫帶去了不少財富。但到了獨立後,貝殼已經不能當錢花,印度洋貿易的重要性也在下降,馬爾代夫的生計成了個問題。

好在這些珊瑚礁上有讓全世界驚豔的美麗風光。馬爾代夫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旅遊業,第一個度假勝地馬爾代夫庫魯巴島在1972年10月3日迎來了第一批客人。

今天馬爾代夫群島已經有100多個度假村,這些度假村大都建在珊瑚礁上,有充滿熱帶風情的客房和乾淨的沙灘,餐廳、酒吧、健身房、商店和潛水學校一應俱全,珊瑚礁就是天然的水族館,而礁盤裡的潟湖就是一個天然的巨大游泳池。僅2016年就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50萬遊客,其中中國遊客就超過30萬。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不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馬爾代夫已經被列為第三大瀕危國家,研究表明到2100年預計海平面將上升59釐米,到時候馬爾代夫有人居住的200多個島嶼中的大部分都無法居住。

2009年馬爾代夫還召開了全世界首個水下內閣會議,所有與會部長戴上水中呼吸器在海底開會,以此呼籲關注全球變暖。

不知道後排看不看得清文件

印度洋央行,最近為什麼快要被水淹沒?地球知識局

希望這座過去印度洋上的中央銀行,今天印度洋上的風光明珠,能夠永久地存在下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