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盛人工智慧科普教育戰略亮相第27屆中國兒童青少年計算機表演賽

威盛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战略亮相第27届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

8月20日,威盛電子承辦並攜手HTC共同贊助的第27屆中國兒童青少年計算機表演賽(以下簡稱“表演賽”)成果彙報及頒獎暨威盛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戰略發佈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體育館勝利舉行。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關工委主任、大賽名譽主席顧秀蓮;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臺盟中央常務副主席李鉞鋒;威盛集團董事長陳文琦等多位領導出席了活動。

威盛集團董事長陳文琦則表示:作為華人高科技企業,威盛助力表演賽已經11年。自去年起,威盛中國便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佈局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戰略,推動賽事全面創新,進入人工智能新階段。通過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強大技術能力,努力打造從教學到實踐的人工智能循環教學鏈,以多樣化的形式開啟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動的新篇章。

在全場熱烈的期盼中,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秘書長趙巖代表全國組委會向在場來賓報告了第27屆表演賽的工作成果,重點講述了本屆表演賽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出的積極改變與收穫。

威盛人工智能五大戰略,打造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生態鏈

自2016年12月以來,威盛佈局人工智能科普教育領域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此次活動中,威盛重點發布了五大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戰略:

一、建立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研究中心。為廣大教師提供全面的人工智能知識教學體系和教學理論及方法。

二、推出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解決方案。通過“創造慄”搭載人工智能模塊的軟硬件,為教師、學生們提供人工智能知識平臺。

三、成立100所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示範基地,並使用威盛“創造慄”——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解決方案。首批30所示範基地將與威盛共同開展本區教研、評課、示範課等活動。

四、堅持舉辦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賽事和國際交流。通過分別針對學生和教師的賽事將科技應用轉化為教學應用。

五、發起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公益計劃。將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普及到教育“欠發達“地區,使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師生同樣能享受到的人工智能教育的機會。

威盛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战略亮相第27届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

八位領導專家學者共同為威盛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研究中心揭幕:

中國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博師生導師 卜衛

中央電教館《中國電化教育》雜誌社社長 許林

中國電子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 楊晉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副會長 於陽

人民郵電出版社信息技術分社社長 劉濤

清華大學得意音通聲紋處理聯合實驗室副主任 徐明星

威盛嵌入式及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 吳億盼

專家論壇,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路在何方

活動現場,主辦方邀請知名專家、教育工作者圍繞中小學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意義及如何在中小學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展開積極討論。與表演賽一路走來的嘉賓們,共同回顧了表演賽在中華學習機、家庭計算機、互聯網三個時期的困難與成長,並充分肯定了表演賽在各個歷史時期對中小學信息科普教育的助力和推動作用。威盛集團推出的“創造慄“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解決方案,解決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學的難題,開創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學的新道路。

威盛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战略亮相第27届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

以下專家學者參與此次論壇,排名從左至右:

中國第一代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原景山中學高級教師 沙有威

原中華學習機表演賽組委會副主任 王燕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 蘇國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專家、博士生導師 劉榮教授

教育部數學教育技術應用與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曉春教授

人大附中信息技術教研組長信息中心副主任、海淀區信息技術學科兼職教研員 袁中果

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示範課,“創造慄”顯神威

活動中,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範晶老師將獲獎課程《初始語音識別》搬到現場,為與會來賓一起分享“創造慄”帶來的神奇效果。範晶老師運用“創造慄”完善的人工智能教學體系,以聲紋識別的概念與應用為主題,通過微課、動畫及情景體驗等方式,讓學生們瞭解了語音識別的基本工作過程,並學會了語音識別硬件的連接。

威盛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战略亮相第27届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

(創造慄無人駕駛創作套裝)

2017年,威盛聯合國內外人工智能技術專家、人工智能教育專家、中小學教育專家推出全方位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解決方案——創造慄。它將課程體系、智能硬件、軟件平臺、師資培訓、賽事支持融為一體。涵蓋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機器學習、無人駕駛四大系列。每個系列產品針對從小學到高中各個年齡段學生,分別設置了從入門到高階不同的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教育,任重道遠,讓我們與表演賽一起,深耕細作、砥礪前行,為國家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