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我的父親

李帆:我的父親

每當讀到臧克家的小詩《三代》,“孩子/在土地裡洗澡,爸爸/在土地流汗;爺爺/在土地裡葬埋”,我都會想起至今仍舊在鄉下侍弄田地的父親。

父親小時天資聰穎,成績優秀,僅讀了三年書就被逼退學了。父親渴望上學,但求學夢只能在淚水裡消融。我們兄妹四人長大以後,父親不顧祖父的強烈反對,毅然把我們都送進學校讀書。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條件極為艱苦,一戶農家供養一個學生都困難,何況我家四個呢?全家一年的收入,也難維持我們上學費用,每到開學時期,父親便四處借貸。農忙時節,別人家的孩子都隨大人下地幹活,父親卻從未讓我們耽誤一天的功課。

父親不善言辭,對我們說得最多的就是一句話:“娃們,好好上學,有文化長大才有出息。”為了給我們攢學費,父親在農閒時帶著乾糧到離家幾十裡的礦山上做工、賣豆腐。

後來,父親承包了村裡的水塘,種上蓮藕。到了夏天,荷葉展圓,一塘的青翠碧綠。偶爾閒暇,父親便坐在塘埂上,眯著眼睛看,看風中搖曳的亭亭荷葉,灼灼紅蓮分明是他活潑的兒女們。好的年景,一塘蓮藕的收入可以讓父親松上一口氣,因為我們的學費有著落了;一旦遇上乾旱,想有點收成可就難了。有一年夏天,持續乾旱,一年的希望將要泡湯。情急之下,父親就在塘邊挖了兩米多深,水終於滲了出來,他一桶一桶提上來澆蓮藕。

弟弟考上大學那年,我也被轉為國家幹部,父親高興得為全村人請了兩場電影。在鄉親們的祝賀聲裡,父親第一次舉杯暢飲。昏黃的燈光下,40多歲的父親已是雙鬢如霜,滿臉滄桑。

(作者單位:南陽宛運集團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