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劉備在關羽死後,突然從漢水東征曹魏的荊州,而不是出征東吳,結果會怎樣?

傳說級大逗B


這個問題很有想法啊。

首先要說明的是,劉備可不是關羽死後馬上就東征伐吳的,中間隔了一年多時間,如果從劉備稱王開始算,劉備是整整兩年沒動靜。應該說漢中之戰雖然人力物力消耗很大,也不至於廢到這個程度。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

劉備到底在想什麼,史書上沒寫,我們也猜不到

我們來看看關羽死後的三國態勢。

219年12月,關羽被殺害。



劉備唯一忌憚的曹操和東吳最有進取心的名將呂蒙,都只比關羽晚死了一個月而已,這對蜀漢是天賜良機,可劉備就是不動如山

220年1月,曹操病亡。 吳將呂蒙、蔣欽病亡。4月,魏將夏侯惇病亡。5月,曹丕命蘇則督軍平定武威、酒泉和張掖的叛亂。6月,曹丕南下。7月,東吳求和。8月,漢將黃忠病亡。11月,曹丕稱帝,建魏國,漢將孟達、申儀叛,魏軍佔領上庸、房陵,劉封逃回成都,被殺。曹丕派張合、曹真去涼州平叛。漢臣法正、糜竺病亡;彭羕欲叛亂,被馬超舉報,被殺;廖立被貶黜。吳將甘寧病亡。

221年 4月,劉備稱帝。6月,張飛遇害。7月,劉備伐吳。8月,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孫權遣返于禁,于禁羞愧而死。11月,曹真平定河西。

關羽死後的一年,真是波瀾壯闊的一年!

可以說,曹操死後的半年時間,劉備確實是有攻魏機會的。東吳方面失去了大將呂蒙,由朱然守江陵,對蜀漢採取守勢,暫時不構成威脅。曹魏方面涼州發生大規模叛亂,關中局勢不穩。

涼州綿延數年之久的叛亂,也是蜀漢進取關中的天賜良機,可劉備還是沒有動

而劉備有沒有進攻曹魏荊州部分的可能呢?

是有的。


東三郡及曹魏荊州地圖


當時漢中以東的上庸房陵西城,也就是東三郡,還在蜀漢控制下,沿漢水東進就是曹魏的荊州南鄉郡,南鄉郡東南是襄陽郡,東北是南陽郡。也就是說,劉備只要把軍隊部署到漢中,就可以東進攻打荊州。當然東三郡山高路險,地形複雜,不是很適合大軍行進,但正因為如此,可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加之經過連年戰爭和洪水摧殘,曹魏控制的荊州地區也殘破凋敝,沒有支持長期戰爭的基礎,連重鎮襄陽都被吳軍乘虛佔領了。

如果能迅速佔領南鄉郡,這是很有可能的,因為此處並非魏軍佈防重點。東可以威脅襄陽、南陽,西可以佔領武關威脅關中。或者乘涼州大亂,從漢中出兵進攻隴右,都是很有利的態勢。

最早認識到東三郡地位的夏侯尚

但是,劉備沒有動作,東三郡的機會反而被曹魏看到了。荊州刺史夏侯尚上奏說:“劉備的一部分軍隊駐守上庸,那裡山高路險,他們肯定不會想到我們會去偷襲,因此,我們可以派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那樣一定能消滅他們。”於是他和徐晃帶領一舉平定了三郡九縣,升為徵南大將軍。夏侯尚攻佔上庸後,以此為通道,向西推進七百餘里,山民及少數民族都來投奔他,有數千戶之多。

至於劉備為什麼一年多的時間啥也沒幹,有可能純粹是關羽死了心情不好,有可能是年齡大了進取心減弱。其實劉備根本就不該以成都為根據地,而是應仿效劉邦,定都南鄭,著力將漢中打造為北伐基地。

四川盆地是個養人的好地方,凡是以成都為根據地的霸主們,就沒有一個能囊括天下的。所以劉邦雖得巴蜀為封地,卻不入成都,始終留在漢中,意在天下。劉備得漢中而返成都,可見其心不如先祖甚矣

定都成都,預示著蜀漢已經廢了。劉備在宅了兩年之後之所以一意孤行不伐魏而伐吳,也許純粹只是不想再去走漢中的險僻山路而已,相對而言,還是坐船順流而下比較舒坦😂

《三國志·魏書·劉放傳》:“昔武皇帝徵南鄭張魯,數言‘南鄭為天獄’,斜谷道為‘五百里石穴耳’。”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海軍史研究會員


那是找死。

打仗需要實力。

蜀漢以山地輕步兵為主,面對江東還有戰勝的可能,面對曹魏的騎兵就是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