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垮你的不是「死工資」,而是「死工作」

●●●

前幾天遇到以前的同事,他還是一如既往地跟我抱怨了一番:

工資萬年不漲、吃不飽又餓不死,未來一片迷茫......

其實心裡清楚,以前只要碰到難搞的項目,他往往會往後縮,以自己“不擅長”“不會做”為藉口,拒接接手這些難啃的項目。

拖垮你的不是“死工資”,而是“死工作”

這也是很多職場人工作到了一定的年限之後,給自己畫了一個圈,執著地相信把自己那攤活兒幹好了就行。對於自己的“份外事”,沒有一點想要接觸的想法。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跟我聊起體制內,說起那些打死也不離開體制內的年輕人,咬牙切齒,明明很掙扎很痛苦,但就是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寧可抱怨,也不願改變。於是,很多人咬牙切齒地說,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現在的人對死工資有點誤解。拿死工資的人未必過得不好,也有不少活得風生水起,沒有死工資的人,也未必活得多好,喝西北風的日子大概常有。

很多人覺得死工資不能創造價值,畢竟努力不努力都一樣,幹多幹少也沒差別。講真,我覺得不是,死工資這事兒還真不能一概而論。

拖垮你的不是“死工資”,而是“死工作”

我有個同事,在職場混了十幾年,經歷了無數次離奇的跳槽,經常是平級移動,薪水也不漲,關鍵是乾的工作哪兒跟哪兒都不挨著。甲方乙方亂竄,前臺後臺瞎跑,所有人都看不懂他跳槽的邏輯,說他瞎折騰,直到有一天,跳到我們公司,老闆突然發現了他的才華:說什麼他都懂。

這下可好了,平步青雲,無人能擋。每個人都拍著他的肩膀誇他當初有遠見,每到這時,他總是淡淡一笑,損你一句,談笑中,就是沒有說自己當年多麼努力。

現在的人工作,眼裡只盯著錢。死工資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其實一個人有沒有前途,錢未必是一個很好的衡量標準。我倒是覺得,比起工資是不是死的,工作是不是死的更值得關注。

這些年,有不少朋友從大公司離開,雖然一萬個感謝大公司給了自己可以出去吹牛的簡歷,但不可否認,大公司對他們已經沒有任何吸引力了。原因其實很簡單,一個蘿蔔一個坑,做蘿蔔做膩了。

其實,不是膩了,是心裡很明白,沒前途。

且不說,哪天有個比你好看又比你便宜的蘿蔔來搶飯碗,就算是你拼命守住的坑也有可能直接被填滿。坑都沒了,蘿蔔往哪兒放呢。這是一個朋友給我們的職場做出的一個深度總結。

拖垮你的不是“死工資”,而是“死工作”

其實,有些人就算拿的不是死工資,也擺脫不了被拖垮的命運。

就說我們公司有些部門,業績也不錯,每年都有分紅,年年漲工資,可整個部門就像一團死灰,個個蔫頭耷腦,活得特別邊緣。

特別是他們部門的老大,見了誰都像討債的。其實,我知道為什麼,在職場,人到中年最大的痛苦就是天花板。既然已經做到部門老大,多少都想再往上爬一爬,也確實有通道,可每次都鎩羽而歸。

反倒是每年都會有個看著不咋地的部門中層,升到了管理層。其實,明眼人都看出來了,他是個能幹的人,可惜能幹的事兒太少了。為什麼從中層到管理層是大部分人無法跨越的障礙,因為有些人特別執著地相信把自己那攤活兒幹好了就行。

更可怕的是,他們整個部門幾乎都是這麼想的,對於自己的份外事,沒有一點想要接觸的想法。

拖垮你的不是“死工資”,而是“死工作”

過去,我也覺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優秀,可後來我發現,一個人的視野有多大,事業才能做多大。這是很多人職場進階路上難以跨越的障礙。

有一次,和老闆聊天,他跟我說了一句話,給我敲了個警鐘,很多人工作久了就會變得遲鈍。每天好像是在努力,工資也按部就班地隨著年紀漲,可當一份工作做得特別熟練的時候,他們往往不願意再去了解新事物,嘗試新東西,也不願意承擔更多。這種舒適圈其實很可怕。

想起這麼多年在職場,經常乾的一件事兒,把自己不會的東西丟給會做的人。對整體項目而言,這是高效,但對個人發展而言,或許是災難。

工作應該是一副版圖,可大部分人的版圖裡卻只有自己門前那塊地。而這種侷限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對錢的執念。你不給我錢,憑什麼讓我幹。但有時候,你就得先幹,才能賺大錢。

拖垮你的不是“死工資”,而是“死工作”

我們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這句話,其實這些年真的聽過不少,特別是成功的創業者,總是把事情放在利益之前。

絕大多數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只有少部分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大部分人因不相信未來,所以不敢去嘗試,可我們相信,哪怕走的是彎路,也比原地踏步強。

什麼叫原地踏步?不是你的工資,是你的水準。

拿死工資其實並不可怕,

只要你的工作本身有價值,

真正可怕的是你拿著死工資,

卻沒有任何長進,不垮掉才是奇蹟。

拖垮你的不是“死工資”,而是“死工作”

來 源|Jenny喬(ID:Jenny-Qiao-Love)

作 者|Jenny喬,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熱鬧,深度談人生。你笨算我輸。

圖片來源|網 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