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上的所有故事,都從一家淘寶店開始

最早做川藏線生意的波爾,看著318一天天火起來,心態反而從熱鬧中迴歸了平靜。在他心底,318還是那條“比記憶還要長的路”,最美的,還是“朝聖者一般的孤獨”。

318國道是中國最長的國道,從上海黃浦區到日喀則全程5476公里,其中,1954年建成的川藏線是最精華的一段,景色絢爛,被譽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

從前的318國道川藏線,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事情在2008年前後發生了變化,那一年,中國網民達到3億,信息的流動逐漸剝去川藏線神秘的面紗,奧運會點燃了中國人的運動熱情,汶川地震讓人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

就在那一年,很多四川人辭去工作,騎行進藏熱也從四川向全國蔓延開來。

在這股熱潮中,一本以波爾名字命名的“波爾攻略”火了,它幫助數以萬計的普通人完成了騎行川藏線的夢想。每年有數千騎友從波爾位於成都的戶外店出發,沿著318國道,騎向拉薩。

而互聯網帶給318的改變更多,信息愈加通暢,行程愈加標準化,購買裝備物資也更加便利,“天路”不再遙不可及,甚至連直播客都踏上了旅途……

318進入了大眾時代,徹底熱鬧了起來。

孤狼時代

在進藏的諸多方式中,騎行是最具挑戰和儀式感的一種。

上世紀八十年代,自行車在中國開始普及,神秘的西藏也逐漸成為詩歌青年們的夢寐之地。騎行進藏者們最早的記憶,出現在馬克·呂布的那本《西藏,1985》影集中,一名“二八大槓”青年坐在路上休息,旁邊是一道因地震產生的一人多寬的裂縫。

“天路”上的所有故事,都從一家淘寶店開始

▲1985年,進藏的騎行者。馬克·呂布攝

所有騎行進藏路線裡,318國道最受推崇。

“這條線上,不知道波爾和丁濤的,就不算真正騎車的人,只能算湊熱鬧的。”318國道上,一位戶外店老闆告訴我。

波爾和丁濤相互知道多年,卻鮮有交集。他們是318上兩種截然不同的存在。

如果說波爾是騎行進藏平民化、商業化的推動者,丁濤就是一匹孤狼。他是川藏線上“精神領袖”般的存在,騎行者如果能在路上看見他獨來獨往的身影,便足以在江湖上炫耀很久。

丁濤今年49歲,從12歲開始痴迷騎車。這個精壯的淮北漢子到今天,已經騎行了42萬公里的路,相當於繞赤道整整10圈。

少年丁濤摸到自行車的1980年代,中國的自行車開始井噴,以5億保有量被稱作“自行車王國”,同時也催生了首批進藏騎行者。1998年,一個名叫劉文峰的人,騎一輛二八大槓,從上海人民廣場出發,歷時一個多月,騎到了拉薩,創下了進藏距離最長的記錄。

挑戰完距離,騎行進藏開始加入競技色彩,人們開始關注時間。2006年,丁濤已環過中國四圈,被譽為 “中華騎王”。隨後,他憑著7天23小時完成了2100公里的川藏騎行,自此被“封神”。

繼丁濤之後,陸續出現了一系列“狂人”。他們或連續騎行36小時不睡覺、或以44歲大齡參加頂級極限賽、或以持續爬坡不休息聞名318,在里程碑上寫下一個又一個記錄,提示著“凡夫俗子”——這不是你們應該來的地方。

大眾時代

丁濤第一次進藏的2006年,成都人波爾還在四川一個國企當財務,業餘期間喜歡騎行,在騎友中也小有名氣。

隨著騎行進藏熱的升溫,外地的騎友越來越多,他們需要一個能方便購買物資設備、提供後備支援的集散地。騎友們找到懂互聯網的波爾,波爾覺得不錯,應下了。

騎友們只是推了臨門一把,波爾早就有了一款線上“產品”。一年前,他為自己的進藏準備攻略,一邊整理一邊發佈在論壇上,正好填補了騎行進藏熱潮裡攻略的空白。很快,攻略火了,人們開始在網上恭敬地叫他“大神”,還有人陸陸續續找波爾打聽裝備、物資等信息。

2009年,波爾的淘寶店開張了,取名為“517318波爾店”。

他的線下店則很接地氣。在成都高升橋一個充滿老工業氣息的倉庫二樓,你會看見一個堆滿自行車零件、戶外器材和物資的逼仄房間,店員是兩位大姐,旺旺的留言聲此起彼伏。

“天路”上的所有故事,都從一家淘寶店開始

▲每年有幾千人從波爾線下店出發,沿318騎行至拉薩。 馬軍攝

首個產品是他重新整理的攻略,名字有點長——“波爾川藏攻略圖文並茂窮人版”,極為詳盡實用——騎行全程被固定為25天,哪裡上坡、哪裡休息、哪裡修車、甚至哪個坡有坑,哪座橋有洞,都被標記的清清楚楚。

有了網店後,波爾逐漸將重心從BBS轉移到淘寶店上,商品品類也逐漸從攻略擴展到馱包、貨架、手電、頭盔……效果非常明顯,淘寶店的生意迅速壯大,做到一皇冠(賣貨一萬件),只用了半年的時間,零差評。

波爾的攻略和淘寶店,也撬動了沿途藏民的“生意熱情”,原先封閉的藏村因騎行者的到來變得開放,越來越多的村民把注意力從蟲草和松茸轉移到了餐廳和旅店。隨著4G信號的全覆蓋,318和外界的聯繫也越來越多。也預示著騎行西藏大眾時代的來臨。

並非所有故事都有結尾

從成都駕車到藏族山村相剋宗,500公里的路,走國道要11個小時。按照波爾攻略,這是騎行者第六天應該抵達的地方。騎行者最快的記錄,是33個小時到這。從成都一路騎過來,一分鐘沒睡。

“丁濤在這!快來膜拜大神啊!”在相剋宗的一家客棧,一名大學生認出了丁濤,招呼著同學找他簽名。

“你為什麼來騎318?”丁濤問他。

“我也不知道,我去年才學會的騎車……”大學生不好意思的回答到。

“天路”上的所有故事,都從一家淘寶店開始

▲進藏途中,丁濤為大學生粉絲簽名。馬軍攝

2011年,一部描寫大學生騎車進藏的電影《轉山》上映,點燃了大學生騎318的熱潮。適時而生的波爾淘寶店,又解決了這批人的現實問題。

按照波爾的測算,省吃儉用的情況下,不到5000塊就能騎完川藏線,這還包括拉薩回成都的火車票,這比前淘寶時代能省一半。波爾的攻略,和淘寶店的裝備一道,把318國道從“天路”拉至人間。

如今騎318的大學生,不需要先設立一個崇高的目標。在客棧的牆上寫滿塗鴉,訴說著成長的迷茫和遠方的姑娘,對於為什麼要騎318,少部分人給出的答案是“自虐”,大部分人“不知道”。

和年輕人的懵懂相比,老者們的答案清晰的多。面對丁濤同樣的問題,路上一位65歲的退休老者回答說:“老到動不了之前,總得最後再燃燒一回。”

“天路”上的所有故事,都從一家淘寶店開始

做淘寶的幾年,波爾還幫助、見證了不少心酸與浪漫。有癌症少年,騎車穿越川藏線;也有絕症父親,生命倒數時刻陪兒子自駕318;還有一個小夥騎車,拉著絕症女友的輪椅,一路從成都到拉薩,在布達拉宮前求婚,返程途中在一個藏族人家舉辦了婚禮。

並非所有的進藏故事都有結尾。在波爾攻略發佈的論壇上,有個癌症晚期病人的進藏帖,行程只進行到三分之一,便再無更新……

熱鬧與平靜

騎行318的人多了,318沿路的生意也火了。

2010年,波爾第一次騎川藏線時,路上還沒有幾家像樣的客棧和餐廳。即使有旅店,也沒有廁所。如今,波爾攻略上每一個站點,都佈滿了餐廳和客棧,沿途藏民甚至改變了口味,從餈粑酥油茶,變成了米飯回鍋肉。

騎行318越來越方便,於是獨狼少了,體驗式的參與者多了。

在沿途一家客棧的牆上,我看到這樣一條塗鴉:“搭車的軟蛋,別說你騎過318”。 實際上,每年4-5萬的騎行者中,全程不搭車到達拉薩的人,不會超過10%。

那些追求自我對話的孤狼們,逐漸的遠離了318,選擇去青藏、疆藏等更困難、生僻的路線。路上的“大神“傳說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微博朋友圈。

“天路”上的所有故事,都從一家淘寶店開始

▲進藏路上的“天路十八彎” 馬軍攝

318上的人越來越多,騎行的、徒步的、自駕的,甚至租房車的。生意花樣越來越多,有人開車在318線上往返穿梭,對騎行者提供有償載客服務;有人研究出了“4+2”商業模式,旅行者平時坐汽車前行,風景好的地方,騎車拍拍照。

沿途一個客棧老闆告訴我,“上週剛從我這出發一個,一路推車帶搭車,朋友圈顯得騎的很辛苦,實際上,自行車就是他拍照的道具。”

直播客在318找到商機:2017年,一個雲南小夥推著一個77公斤的輪胎直播進藏,一路下來,贊助費加直播打賞,賺了100多萬。

還有不少人抄了波爾的攻略,聯絡沿途客棧餐廳做聯盟,靠給商家導客流賺會費。波爾也嘗試了一下,但沒繼續做。“沿途都是熟人朋友,做攻略、也只是想給騎友們提供些信息幫助,不想靠這個賺錢。”

熱鬧之中,很多人還在繼續追求著騎行的本質。

丁濤依舊孤狼一般騎行在川藏線上。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60歲前依然能有10天騎完川藏線的能力。但沿途認識他的人,至少都35歲了,知道他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最早做川藏線生意的波爾,看著318一天天火起來,心態反而從熱鬧中迴歸了平靜。在他心底,318還是那條“比記憶還要長的路”,最美的,還是“朝聖者一般的孤獨”。

下個月,波爾將去美國,騎行66號公路,準備用三個月的時間騎完近4000公里。這一次,他不準備再寫攻略,他要為自己騎,也只為自己騎。

“路都是自己的,知道為什麼出發就好了。”波爾說。

文丨馬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