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普通人創業的「分享經濟」……到底是什麼……

人有兩種狀態,一是睡,一是醒。多數人只是隨別人與客觀環境而活,不自知,也不知要去哪裡,只是隨著世風而行,

心理學家榮格說: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稱其為命運。當潛意識被呈現,命運就被改寫了。

不論你現在家境有多窮,地位有多低,都不要否定自己,都不要失去凌雲之志。 賺不到錢,賺知識, 賺不到知識,賺經歷; 賺不到經歷,賺閱歷; 以上都賺到了 就不可能賺不到錢。 如果老闆不讓你賺錢, 老闆最終肯定會虧錢! 讓優秀的員工吃虧的老闆最笨! 只有先改變自己的態度,才能改變人生的高度。 只有先改變自己的工作態度,才能有職業高度。 以合夥人的心態工作,未來才能成為合夥人!以打工的心態工作,永遠只能打工!不想打工一輩子,周入過萬月入過萬年入百萬,這樣的行業微一期六,八企時八把九你就必須聚焦,堅持,學習! 讓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本該拼搏的年紀,卻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送君一個字:幹! 送君二個字:學習!

適合普通人創業的“分享經濟”……到底是什麼……

馬雲說:分享經濟模式?當我們在傳統的思維裡苦苦掙扎,別人已經開始了用 分享經濟學+倍增學原理+大數據+移動互聯網+ 社群經濟 的思維在奔跑了! 改變思維模式是當下所有人需要努力的方向!

互聯網+將推倒重建“消費關係”淘寶天貓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一代的互聯網商機,這將是前所未有的商機,將是改變所有人的商機!寧可明明白白的放棄也不要稀裡糊塗的錯過。

眼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生產技術的革新正悄然而至,將引起一場“消費關係”的大解放。我們的購買方式、支付工具、分享渠道都在改變,甚至有相關業內人士預計,一旦真正進入這個嶄新的時代,傳統的消費理論和經驗都將統統失效,類似天貓這樣的電子商城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互聯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通俗來說,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分享經濟”。未來, “互聯網+”不僅正在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業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滲透。農業互聯網正在從電子商務等網絡銷售環節向生產領域滲透,為農業帶來新的機遇。工業互聯網也在從消費品工業向裝備製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業領域滲透,全面推動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每個消費者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產品的研發中。

適合普通人創業的“分享經濟”……到底是什麼……

消費升級為消費商

進入這個革命式變化時代, 作為消費者在以往的生產消費環節中所扮演的消費角色也將得以轉變,升級成為消費商。如從目前迅速發展的微信,從其逐漸顯示出的巨大威力和滲透力中不難發現,這樣一種新的消費模式——“消費商”正在逐漸形成,並迅速擴大影響力。

消費商首先也是一個商業主體,作為一個全新的商業主體,有著他的獨特之處:消費商是全新的機會營銷主義,他給予別人的不僅是產品而且還是機會。消費商主導的是“花本來就該花的錢,賺本來賺不到的錢”,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利潤分配規則。消費商不需要大投資,沒有員工也不需要管理,是零風險的一個商業主體。消費商只是在做一種(省錢+賺錢)機會的傳播者,不負責具體的經營,是最佳的財富自由的經營者。消費商是一個最輕資產的商業模式。消費商可以是第一職業,也可以是第二職業。消費商帶來的是一種消費革命,讓消費者也參與了利潤分配,讓更多人成為消費商,分配更加合理。消費商將成為銷售的關鍵主體,優越於原來的店鋪,是互聯網時代的最佳互補。

消費商時代的來臨

當前,凡是正當經商的人,都深深體會到生意越來越難做。生產的產品無論好與差,實在是太多了,有的達到氾濫的地步。要想把好產品銷售出去,真難啊。因為產品從生產商到消費者這個流通環節的經營也非常艱辛,競爭已超出想象,一個產品如果創出了知名度,就會有冒牌出現,最終受傷害的是生產商和消費者。

換句話說,經濟活動已進入終端,誰能擁有並鎖定消費者,誰就能賺錢!現在,每一個做生意的人都在想著這件事:如何擁有並鎖定消費者?

適合普通人創業的“分享經濟”……到底是什麼……

正如馬化騰在一次互聯網大會上分享:當你的用戶群足夠大時,你的業務模式不再是問題。也就是說:你擁有的消費者群體足夠大時,你賣任何產品都賺錢,前提是這個產品是不損害消費者的!

消費商時代顛覆我們的商業模式。其實,消費商的行為早就存在,只是人們忽略了這個概念。比如,你買了一件漂亮、價格低廉的衣服,給你的同事、朋友說了後,他們不知在什麼地點,你就帶他們去購買。也就是說,你引導了消費。但是,賣衣服的老闆沒給你任何好處,最多算幫了朋友一個忙。此時,你的行為已是一個消費商的行為。不過,你這個商人沒有賺到一分錢,做著沒有收益的商業行為,競爭消費者的過程,也就是擁有和鎖定消費者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使消費者從分散走向聯盟的過程。在這個新時代的競爭過程中,不是由生產商來完成,也不是由流通商來完成,而只能由我們這些消費者來完成

善於抓住機會的人,處處是機會;輕視機會的人,即使良機來敲門,也會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