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菸酒毒品,今有滴滴微信?科技企業的「七宗罪」「經濟分析」

古有菸酒毒品,今有滴滴微信?科技企業的“七宗罪”「經濟分析」

基督教教義中,將人類的惡行,分為七種類型,簡稱“七宗罪”。它們分別是:傲慢、嫉妒、憤怒、怠惰、貪婪、暴食和色慾。

古有菸酒毒品,今有滴滴微信?科技企業的“七宗罪”「經濟分析」

點出這七種“原罪”的本意,是提醒大家,我們人類,天生就容易受這七種“罪惡”的誘惑,沉溺於其中而無法自拔。天生的意思,就是我們本來出生時自帶的動物性,就含有這七種“罪”。因此,對於這些“陷阱”和誘惑,我們的抵抗力非常薄弱,稍不留意就會墮入其中。

任何一個商家或企業,如果想要快速獲得成功,在短時間內俘獲大量的“客戶”,那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人類天生的“動物性”,極端放大這些誘惑,繼而獲得商業成功。

一、色慾

色慾,自不用多說。全世界訪問量最大的網站,除了搜索引擎谷歌和社交網絡Facebook之外,就是那些黃色網站了。最好賣的電影,往往需要性感的女明星壓陣,這背後的原因,不言自明。

古有菸酒毒品,今有滴滴微信?科技企業的“七宗罪”「經濟分析」

科技的進步,讓很多新興企業圍繞“色慾”大做文章。比較典型的例子,包括各種“約炮軟件”,“直播APP”,甚至基於社交功能開發的“順風車”APP。在這裡,搭別人的順風車,被加上“認識漂亮妹子”的附加價值,因此吸引了一大批男性司機加入。此類APP,在短時間內快速受到追捧,成功圈到了成千上萬的用戶。

二、傲慢和嫉妒

傲慢和嫉妒的價值,在社交網站得到了充分體現。朋友圈的一大功用,就是向別人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古有菸酒毒品,今有滴滴微信?科技企業的“七宗罪”「經濟分析」

比如去某一個小島上旅遊啦,在高檔餐廳吃了一頓大餐啦,飛頭等艙去某地出差啦,和某個名人合影啦。由於我們自身存在的嫉妒的天性,社交網絡的普及化,也帶來更多的攀比競爭。你不是帶娃去東南亞新馬泰旅遊麼?下次我帶娃去歐洲十國玩,曬出來給你看看。你剛買了輛奧迪?是時候亮出我的寶馬和保時捷了。這樣的照片,至少也得攢到50個贊吧?

三、憤怒

憤怒,在媒體行業用的比較普遍。

古有菸酒毒品,今有滴滴微信?科技企業的“七宗罪”「經濟分析」

找到眾人的“怒點”,然後火上澆油,專門圍繞這些事件寫文章,是一些自媒體獲得成功的秘方。像“小朋友在幼兒園受到虐待”,“年輕女孩搭順風車不幸遇害”,“某企業常年製造假疫苗”等這樣的新聞,往往可以在短時間內催生出大量的10萬+火爆文章,讓自媒體作者賺的盆滿缽滿。

四、貪婪

貪婪,幾乎是每個人的弱點,而P2P行業,和幣圈的盛行,是“貪婪”兩字最好的註解。

古有菸酒毒品,今有滴滴微信?科技企業的“七宗罪”「經濟分析」

陷入P2P投資陷阱,或者在幣圈上吃虧的,很多不是因為他們太“笨”,而恰恰在於他們太“聰明”。明知道這不是什麼靠譜的投資,但是這些人的想法往往是:只要我不是最後一撥,只要還能把這個球傳給下一個“傻瓜”,那麼我就能全身而退,在短時間內獲得超高的投資回報。貪婪,在人性中的普遍存在,完美的解釋了為什麼總有人前仆後繼的去購買下一個“財富自由幣”。

五、怠惰和暴食

怠惰和暴食,讓科技行業大有用武之地。

古有菸酒毒品,今有滴滴微信?科技企業的“七宗罪”「經濟分析」

只要有一款智能手機,我們就能足不出戶,用手指輕輕碰幾下,獲得一日三餐,和各種日常生活用品。

科技,讓生活變得方便,但也極大的提高了努力的難度。花兩小時,靜下心來,去圖書館鑽研高等數學,和在手機上看兩個小時抖音,哪種活動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為什麼前者感覺十分漫長,就像過了兩年,而後者則一閃而過,感覺才過了十分鐘?人本來天生就有惰性,而科技的進步,則強化了我們這種天性。

如果我們理解了人性的這些弱點,就不難理解,最成功的產品和服務,往往也是最能夠讓人上癮的。

古有菸酒毒品,今有滴滴微信?科技企業的“七宗罪”「經濟分析」

古有菸酒毒品,今有滴滴微信。像Facebook,騰訊這樣的大型科技集團,僱傭了成千上萬的聰明人,集中攻關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讓用戶在我的APP上再多花一點時間?因此,像這樣的企業獲得“成功”,並不是偶然的。實在是因為,他們把我們的人性,琢磨得太透了。

在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存在著這樣一場永恆的戰爭。商家千方百計的開發出迎合我們“動物性”的那些產品。而理智的消費者,則千方百計避免自己成為商家的“獵物”。在這場戰爭中,作為消費者的人類,似乎註定成為輸家。其背後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資本和科技,站在商家那一邊。

大部分的科技巨頭,都非常注重對個人資料的收集。你在網絡上進行的每一次購物,對於每一個網站的訪問,對哪些話題和產品感興趣,都會被電腦程序默默的記錄下來。

記錄下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精準營銷”。“精準營銷”的意思,就是“投其所好”。喜歡看體育新聞的,接下來收到的,都是這方面相關的信息和產品。在網上定了個新馬泰旅遊,接下來,各種機票、酒店、旅遊保險、租車、遊記等相關的網站和服務,都會蜂擁而至,被自動推送到用戶的網頁和手機上。

古有菸酒毒品,今有滴滴微信?科技企業的“七宗罪”「經濟分析」

在這場“精準營銷”的遊戲中,商家就好像拿著湯匙喂娃娃吃飯的家長,而我們廣大的消費者,就是那個被餵飯的娃娃。成功的關鍵,在於喂的東西是不是合娃娃的胃口。只要喂的路子對,娃娃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更多,永遠沒有止境。

想通這個道理,對於我們成為一個更加理性和聰明的消費者,非常重要。

比如,當我們看到任何一篇“火爆”文章時,我們需要明白,自媒體人的動機,是更高的閱讀量。這樣,他們就能賣更多的廣告。因此,很多文章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把一個道理講清楚,或者給大眾更多的信息。與之相反,自媒體作者,在這裡是“餵飯”的家長。如果他們看到市場(上圖中的嬰兒)上有對某一類文章的偏好和需求(比如各種“陰謀論”),那麼他們就會不遺餘力的去製造這些“兒食”,來滿足這個慾壑難填的嬰兒。

因此,更加理性的閱讀習慣,是從這些文章中抓取關鍵的客觀信息(比如一些經過檢驗的可靠數據和事實),並儘量屏蔽掉作者的觀點。然後將來自於不同來源的信息和數據加以彙總,再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這是防止自己成為那個“巨嬰”,滿足並沉溺於每天被餵食而無法自拔的最有效方法。

同樣的,對於五花八門的各種APP,我們也要時刻提醒自己,這是不是又一個誘惑我們上癮的“香菸老酒”?我有沒有在無意之間成為被科技企業俘獲的“奴隸”?大家不妨試一下,把手機上所有的APP都忽略,把它當作一個諾基亞電話機使用,甚至連續一週關掉手機不用。如果你發現自己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就需要提醒自己:在不知不覺之中,你可能已經中毒了。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要獲取更多投資知識和信息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以下渠道:

一、網絡公開課

(1) :該課程適合想要完整學習金融投資知識的大學生和剛工作兩三年的年輕讀者,以及想要自己動手DIY資產配置的投資者。

(2) :適合對購買基金感興趣的廣大基民。分析的基金包括:國內公募基金(歷史10年以上,規模10億人民幣以上)、香港內地互通基金、QDII基金和海外基金。

二、投資書籍

(1)《小烏龜投資智慧1: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