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公共基礎備考知識點——國債發行和公開市場業務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考查經濟學裡面的宏觀經濟學偏多,主要考點在經濟政策裡面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上課的過程中很多同學容易混淆政府發行國債和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業務這個知識點。今天中公教育主要來解釋和區別這兩個知識點。這也是事業單位考試中常見的考點之一。

一、含義

(一)國債

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券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係。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我們也把國債叫“金邊債券”,一方面它的實物確實是用金邊鑲嵌,另外一方面表示信用度很高的意思。

當經濟過熱時,也就是發生通貨膨脹的時候,政府為了抑制消費和投資會減少國債的發行。而經濟過冷時期,為了刺激消費和投資,政府會多發國債來籌集資金,進而進行投資建設帶動上下游企業的發展來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國債的發行屬於財政政策裡面的財政收入。

(二)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

當經濟過熱時,通貨膨脹的出現,央行為了縮緊銀根,會在二級市場賣出去債券,從而回籠貨幣。而當經濟過冷時,為了讓流通中貨幣增多,央行會買入債券,然後放出貨幣。公開市場業務是屬於貨幣政策三大手段之一。

結合以上兩個手段,經濟過熱時期:國債少發或者不發,而央行要賣出去債券。這裡方向是不一致的。很多同學就迷糊了,一個要不發,一個要多發。同學們之所以會混淆是因為沒有看清楚,一個是財政政策,一個是貨幣政策。實際上兩者是不矛盾的。

二、真題再現

1.(單選)物價持續普遍的上漲,老百姓需求很旺盛,出現了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的現象,國家應該從宏觀層面採取哪項措施( )?

A.經濟過熱--營改增--增發國債--央行出售債券--刺激經濟發展

B.經濟過熱--減低個稅起徵點--減發國債--央行賣出債券--抑制經濟過熱

C.經濟過冷--營改增--減發國債--央行出售債券--刺激經濟發展

D. 經濟過冷--營改增--減發國債--央行賣出債券--刺激經濟發展

三、參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本題出現經濟過熱現象,通貨膨脹情況下,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營改增是減少稅收收入屬於擴張性政策。個稅起徵點降低,能增加國家稅收屬於緊縮性政策。國債發行的目的是為了刺激經濟,那現在應該少發國債或者不發。通貨膨脹流通中貨幣過多,央行應該賣出債券回籠貨幣從而抑制經濟過熱發展。故本題答案為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