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我们身边众多隐患的一剂良药

不论是经历了互联网从无到有的70、80、90后,还是从小就成长在互联网环境中的00后,相信都早已习惯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每人一部智能手机早已成为标配,我们每日的生活中都充满了互联网的影子:购物、吃饭、住宿、旅游、学习、聊天、理财、医疗......所有的行为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变得方便快捷。

区块链:我们身边众多隐患的一剂良药

然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万物都不是完美的,更何况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呢?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许一些隐患就在我们的身边, “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下面,阿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细思极恐的隐患问题。

在我们所使用过的APP或是网站等互联网产品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身份,经过日常的使用产生了许多的用户数据,每个人都被自己产生的数据包围着。这些数据就像是我们的第二个身体一样,拥有着我们大部分信息,使得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登记提交各种信息/文件、不用回家就能让家人看到自己最近的状况、不去设置/搜索也可以让自己所用的软件知道自己的喜好。

智能化的生活让我们乐在其中,舒适又安逸。但古往今来,有光明的地方,自然也存在着黑暗。在我们的智能数据生活越来越丰富、多样的时候,不法分子就盯上了这些数据。

区块链:我们身边众多隐患的一剂良药

以下是国内外的几个案例:

2017年5月12日,全球范围爆发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勒索软件感染事件。受攻击文件被加密,用户需支付比特币才能取回文件,否则赎金翻倍或是文件被彻底删除。全球100多个国家数十万用户中招,国内的企业、学校、医疗、电力、能源、银行、交通等多个行业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7年3月,京东与腾讯的安全团队联手协助公安部破获的一起特大窃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其主要犯罪嫌疑人为京东内部员工。该员工2016年6月底才入职,尚处于试用期,即盗取涉及交通、物流、医疗、社交、银行等个人信息50亿条,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黑市贩卖;

2016年9月22日,全球互联网巨头雅虎证实至少5亿用户账户信息在2014年遭人窃取,内容涉及用户姓名、电子邮箱、电话号码、出生日期和部分登录密码。2016年12月14日,雅虎再次发布声明,宣布在2013年8月,未经授权的第三方盗取了超过10亿用户的账户信息;

2016年8月,高考生徐玉玉被电信诈骗者骗取学费9900元,发现被骗后突然心脏骤停,不幸离世。据警方调查,骗取徐玉玉学费的电信诈骗者的信息来自网上非法出售的个高考个人信息,而其源头则是黑客利用安全漏洞侵入了“山东省2016高考网上报名信息系统”网站,下载了60多万条山东省高考考生数据,高考结束后开始在网上非法出售给电信诈骗者;

2016年2月5日 黑客通过网络攻击或者其他方式获得了孟加拉国央行SWIFT系统的操作权限,导致孟加拉国央行8100万美元被窃取

2014年摩根大通银行7600万家庭和700万小企业数据被泄露。被泄数据包括联系人信息——姓名、地址、电话号码和邮箱地址,以及用户的内部信息;

2014年8月,美国大型医院运营商之一的Community Health Systems表示,其内部医院系统遭到中国黑客入侵,共计450万病人资料被盗

......

诸如此类事件,被盗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网络服务安全漏洞被利用 2.木马、钓鱼网站恶意盗取 3.服务商内部人员偷盗售卖。你可能会想:那加强安全维护、内部监管不就行了嘛?当然有解决这些安全隐患的办法,然而喜欢这些数据的不单单是这些不法分子,还有许多的产品。

比如小型的借贷平台出售用户的一些身份信息—手机号,姓名,身份证号等等。有些产品出售我们的日常行为数据,当然这是违反相关规定的。不过大部分产品用我们的数据做出一些精准的推荐或是针对我们的需求打广告,这些情况有利有弊,在于个人看法。

身为用户,我们的数据,是否可以自己掌握,是否可以选择将它们公开出售或是保留呢?或许你是一个商人有着自己的产品,可是用户从何而来或者如何去营销。如今是信息互联网的世界,而在早期拥有大量信息、流量、数据的产品现如今越来越庞大,成为巨头主宰垄断着行业,共同营造了一个拥有等级制度的传播渠道。你需要通过他们去引流传播,需要向他们支付广告费用,除此之外实在很难获取到信息、流量。难道就不能有一个合作共赢、无集中化的平等安全环境?

这些烦恼的源头是因为信息、数据的集中、中心化严重所导致的。如果我们自己用的件数据并不是存储在软件开发商那里,是分布在我们自己手上,那将不会因为软件的一次漏洞事件泄露我们所有人的数据。这种无中心无中化的环境中,巨大的广告收入将不会仅仅存在于信息巨头手里,而是分布在更广泛的媒体领域当中。到这里你会想:这么理想的环境怕是妄想吧。其实这不是妄想,这就要说到今天的主题“区块链(blockchain)”了。

区块链:我们身边众多隐患的一剂良药

关于前文数据的安全性问题,那当然是已有对策,毕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数据、区块链技术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这两个技术做法不同,也不会相互冲突。大数据主要是对海量数据进行管理,而区块链则是实现无中心化中介情况下的数据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至于能实现那个理想的网络环境的技术那非区块链莫属。

先来大概看看区块链的现状吧:首先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支持并采用区块链技术,发掘区块链技术人才,推动其发展。更有甚者--迪拜设定了一个目标:到202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由区块链支配的政府。再看国内的数十家银行和金融机构早已在2017年初布局区块链,运用该技术为民众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业务。还有国内外的各大公司:谷歌、facebook、亚马逊、微软、IBM等等投入到区块链研究当中。以及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小米、网易、迅雷、苏宁、万达.

.....更是早已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高调宣布进军区块链:

阿里已经用区块链技术追溯海淘物流信息

蚂蚁金服在香港发布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普惠跨境汇款服务,最先支持从香港到菲律宾的汇款:支付宝香港版即AlipayHK可向菲律宾当地电子钱包Gcash汇款,渣打银行负责日终的资金清算和货币兑换服务,基于区块链技术,跨境汇款首次进入秒级时代

京东借助区块链技术来跟踪海外肉类供应商的牛肉产品进口情况

苏宁开发了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驱动的黑名单共享平台系统

再就是前不久的深圳市税务局与腾讯公司10日共同发布消息称,“区块链+税务”探索取得进展,位于深圳国贸大厦的一家餐厅当天开出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

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为何如此吸引人。这里借用工信部指导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中的解释--“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 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 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可能你觉得生涩难懂,没关系,我们普通人不需要懂太多区块链技术的原理。不管出现什么新的产品,最终总是要服务于我们大众的,只需要去了解如何享受并且早一步去享受这些便利安全的服务就好。

当然如果你对区块链很感兴趣,不论你是身处任何行业,想了解更多关于区块链的原理和技术知识以及关于区块链的消息,想要做这个时代的参与者或者抓住这次的风潮机遇去做点什么,那么阿深作为一名5年开发的程序员并且研究1年区块链的小专家,有幸后面将会和大家一起揭开区块链的面纱,共同来参与这个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